基层的养料最丰富——为兵服务的启示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1月29日08:14 刘 辉

  文艺工作是推动战斗力生成的倍增器。部队文艺能否真正为兵服务,为战斗力服务,关键要看官兵能不能从情感上认可、接受。没有情感,任何作品都难以打动人心。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如果没有对基层官兵的一片真情,没有对部队建设的满腔热情,其创作出的作品就可能像毛泽东主席说的那样,“成为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毫无内容、毫无生气的空中楼阁”,为兵服务、为战斗力服务就是一句空话。基层的养料最丰富,群众的情感最真挚。部队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和基层官兵打成一片,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才能使眼睛敏锐起来、心里亮堂起来、脑子充实起来,创作出兵味十足的文艺作品,继而打动人、感染人、鼓舞人。

  从情感上贴近官兵,要吃得下大锅饭、睡得了硬板床、坐得住矮板凳,通过与基层战士的零距离接触,增强彼此的认同感,从而掌握第一手素材。要展现官兵生活,就不能满足于通过座谈了解或是道听途说,而要通过同吃同住同甘共苦还原官兵生活的酸甜苦辣;关注训练实践,就要和官兵一同训练,操枪弄炮、上天跳伞、下水泅渡,如果没有亲身体验,官兵就不可能从文艺作品里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激励作用。

  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邓小平曾形象地将人民比作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实践证明,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是部队文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切文艺作品的成功之道。懂得这个成功之道,我们的创作就会有取之不尽的鲜活题材,作品就会充满鏖战沙场的英雄气概,队伍就会迸发敢打必胜的战斗气息。艺术的琼浆内化为练兵打仗的豪情,文艺作品展现的理念价值、精神追求,才能真正融入官兵血脉,使官兵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从而坚定信念,增强斗志,强化能打仗打胜仗的内在动力。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着基层这面“镜子”正正自己的“衣冠”,请基层这个“医生”帮自己“把把脉”“治治病”, 看一看作品还有哪些不足,听一听基层官兵还有哪些意见。

  部队走出营门进行野外实战化训练。文艺工作如何围绕野外驻训,为部队能打仗打胜仗提供不竭动力?在部队野外驻训期间,文工团以小型化、多样化、连续性服务深入训练一线,与官兵一起爬阵地、上哨所,创作作品、演出节目,用文艺方式不断鼓舞士气、激励斗志、激发广大官兵练兵热情。文工团的演出服务实践,充分证明了文艺工作者只有真心实意地到基层官兵中去,到训练一线去,到边防一线去,才能创作出贴近官兵的文艺节目,为能打仗打胜仗提供不竭动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