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好救赎——评电影《爱,回家》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1月13日08:21 王 田

  电影《爱,回家》以一场冰冷的少女自杀开场,以一场温暖的家庭团聚结束,讲述了一个女子监狱的故事。观影后,我们发现自己依然相信:爱,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好救赎。

  监狱题材几乎从未成为中国大银幕上的主流或宠儿。但事实上,欧美产生过很多经典的监狱题材电影。以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推出的影史百大榜单为例,名列榜首的《肖申克的救赎》(1994年),即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监狱片。片尾,当被冤屈的男主人公成功越狱、开车去向远方时,所有人的情绪都得到了淋漓释放,那种情绪叫希望。2012年,一部短短76分钟的意大利电影《凯撒必须死》震撼了世界,夺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大奖。一群被判终生监禁的囚徒,在狱中排练一出莎士比亚的戏剧《尤利乌斯·凯撒》,套层结构的戏中戏,使囚犯在莎翁笔下的人物身上找到了与自己生命相关的东西。结尾没有通常监狱片的戏剧大逃亡,而是在演出结束后,囚犯们各自回到牢房。但那个牢房不再是从前的牢房了,其中一个说:自从遇到艺术,我才发现了“真正的牢房”。这部电影道出艺术如何使灵魂获得了升华也获得了痛苦,因为他们发现了一种庄严的、崇高的“人”的生活。

  较之于以上欧美经典,《爱,回家》显然是东方伦理式的。一个花季少女来到一间灰色牢房,这个令人不解的谜,构成故事的起点。之后,倒叙与闪回的结构,交织着家庭与亲情的价值观。导演有意用充满现实感的灰色牢房与充满梦幻感的牢房外的青春,来组织少女丁小彬的双重人生,浇铸两者在视觉与情绪上的令人绝望的反差:因为爱缺席了。而在片尾,仍然是充满现实感的灰色牢房与清一色的苍白囚服,但是她们的头顶上飞起了一只彩色风筝,这只彩色风筝有着鲜明的象征意义,她们心中有了色彩与诗意:因为爱回家了。

  那么,爱,何以从缺席走向回归?这个故事的残酷与温暖,都由丁小彬“代言”。她是一个折翼的天使:妈妈口口声声言爱,却连她的生日都记不得;她喜欢芭蕾、唱歌,妈妈却为了高考而禁锢她的爱好;爸爸人前威武,人后却背叛了妈妈有了婚外情;她在酒吧独自喝酒消愁,却遇上骚扰她的男人。对于小彬,这一切就像一座囚禁着她的监狱、一把刺伤她的尖刀,最终她不知所以只得还之以暴力——而这几乎是本能的、自我防卫的。她其实还是个孩子,高中学生、花季少女,但是她用自己的痛苦经历救赎了整个家庭:在一次车祸后,父亲与母亲重回恩爱,他们来到监狱探望女儿。大团圆的结局却把我们引向深思:为什么让一个最无辜、最无助的女孩、而不是那个更孔武有力的爸爸或妈妈,来担当一个家庭的救赎者呢?这就是《爱,回家》提出的严肃问题。

  在小彬周围,有一群形色各异的女囚犯。“狱霸”照例也有,但她永远在看的一张照片泄露了一切:上面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她的丈夫酗酒、家暴,直到有一天她忍无可忍杀了他,那对儿女便成为她在牢狱里惟一的牵挂与慰藉。因此当某天找不到那张照片时,她疯了一样地哭,“狱霸”不见了,妈妈回来了。而另一个哑女却让我们触摸到“爱在场”的温暖——出狱前,她在每个狱友枕头下悄悄放了一个礼物,那是她无法言说的表达;出狱后,她在公交车上用身体阻止了一个手持匕首的小偷,那也是她无法言说的表达。

  但是在碰触我们心底最柔软的情感之后,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理性思考是:如果我们希望将这部电影的温暖与善意传递给更多人,也就是当它变成一部院线电影时,是否有些问题值得商榷呢?那个柔弱善良的哑女何以来到牢房?那个天天给爸妈写信的口吃女何以来到牢房?这部电影原本可以在更丰富的层面上扩张得更为饱满,展示来自不同社会阶层与背景下的女囚们不为人知的那一面。如果我们能够在小彬这个主线之外获得平行而洗练的多个副线的话,我们相信可以对这个我们普遍缺乏了解甚至有所忽视的群体拥有更多体察——她们是谁?她们何以犯罪?她们又何以被救赎?如果导演愿意将大量的抒情段落有所节制的话——诸如小彬与同学过生日的欢乐场面、小彬跳芭蕾舞的梦幻场面、小彬入狱后与同学及父母相见时的泪奔场面——而将银幕时间更多分配给形形色色女囚的人生,我们相信故事将比现在更有力也更好看。

  该片的弱点就在这儿。音乐太满,眼泪太多,以至有了动情沦为煽情的危险。如果按照音乐比例来论:音乐越少,影片的真实性就越强;音乐越多,影片的虚幻感就越强。好莱坞商业电影的电影音乐占片比的70%-90%,艺术电影的电影音乐占片比的50%。以目前状态看,《爱,回家》更接近文艺片属性;而几乎从头到尾的音乐使用,也让这个原本庄重而严肃的现实题材显得虚幻、轻飘了。诗意不一定必须用诗歌来表达,同理,情感不一定必须有音乐和眼泪来作证。正因这个题材如此难得,我们才以拳拳之心愿它更好、愿更多人真正看见:爱与善意就存在于我们心底,只要你肯触摸它,它就永远在那儿。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