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作家何建明以一部长篇报告文学《落泪是金》感动了无数读者。10月26日,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共同主办的《落泪是金》出版15周年纪念座谈会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来自团中央、中国扶贫基金会等单位和主办方的有关领导,文学评论家、该书主人公及师生代表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交流探讨这部曾经引起轰动之作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1997年,何建明应共青团中央之邀创作一部反映贫困大学生求学生活的长篇报告文学。他花了近一年时间,走访了全国40多所高校,对300多位在校学子进行了深入采访,并一气呵成写就30余万字的《落泪是金》。作品真实记录了一代贫困大学生的艰难求学之路,其中不少学生物质与精神双重艰辛的多舛命运不禁让读者潸然泪下。该书于1998年出版后立即引起了极大反响,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相继有100多家报刊连载或转载,各界掀起向贫困大学生捐助的热潮,政府和教育部门相继出台各种助困措施,无数大学生因之完成学业并实现梦想……据统计,自该作品发表以来,社会各界因阅读它而自发向贫困大学生捐款达数千万元,至少有近千万贫困学生因该作品和后来国家推出的各种救助政策而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帮助。可见,《落泪是金》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许多贫困大学生的人生轨迹,甚至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落泪是金》出版15周年之际,中国青年出版社特别推出了该书的纪念版。新版中以回访的形式讲述了15年来5位书中主人公的命运改变和心路历程,让人感到欣慰而温暖。
何建明在座谈会上说,中国学子在贫困中艰难求成的身影,真实写照了一代代中国人实现梦想的奋斗历程。当年在贫困学子们圆梦之泪、自身感动之泪的交织中完成了长篇报告文学《落泪是金》,这些贫困大学生们因此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不少人已经成长、成才,给了自己巨大的安慰。“作家是要靠作品说话的。《落泪是金》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学感染力说明了一切,它是我创作历程中的里程碑,一直鼓舞和支撑着我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坚忍不拔地行进。”
与会者在发言中表示,《落泪是金》体现了一个作家最金贵的悲悯情怀。作者关注贫困大学生,实为关注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种深沉的国家情怀;他写了贫困,但是没有悲伤,昂扬着苦难中向上的力量,揭示出民族精神的本质。这种精神力量的重温在当下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