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人生和时间的厚度开掘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18日08:38 梁鸿鹰

  在我的印象中,龙江人总愿把自己的生命与高山、大河、森林联系在一起,广袤寥廓的土地,深厚的人文底蕴,加之旷达的民风,让这里的子民心胸格外开阔、性格特别爽健,因此,他们的笔下不停地流淌着的浓烈、沉郁与真诚,大多不仅仅局限于当下、世俗,而是与过往、与远方息息相关。也许,这便是我们在来勇勤的散文里总是能够看到对生命深度、对时间厚度进行开掘的原因。

  但这种开掘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是不易的。我们知道,文学常诞生于人生考场,是人生风尘的遗落,是对人生光焰的捡拾,文学青睐细微处、散乱处,往往不给人以明确的尺度与庄重。不过,文学青睐有心人,靠近那些人生经历丰富,愿意对生活有所感悟的人。来勇勤的人生没有特别的大起大落,但却是丰富的、厚实的,作为改革开放的幸运儿,国家恢复高考后他获得了进入名校的机缘,人生拐上了一条新的坦途。无论是早年小兴安岭的寂寞,还是工厂的劳作,以及行政工作的经历,在他心底打上的深深烙印挥之不去,他的散文数量不多,但看得出大多是用心在开掘、在书写的。

  他那颗敏感的心灵首先属于大山、属于林海,随着他人生的延伸,随着世事的悄然变化,来勇勤对于那种长期受到高山、森林哺育和滋养的回望,对于父辈造林造福百姓的景仰,始终活跃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大小兴安岭、伊春、乌马河,构成他文字世界里最亲切的意象。来勇勤4岁上兴安岭,自称上山下乡的老资格,他的父亲毕生致力于植树造林,因此我们完全能够理解,他为什么把父亲比喻为大森林,把大森林比喻为父亲。森林、大小兴安岭、完达山,已经永远地深深植入他的脑海:“一缕黛色的波痕,在凝固的空间游移;哦,这是遥远的你,不肯从我心灵的地平线上隐去。”(《小兴安岭的回忆》)他爱着那大树枝条拨动的晨光,他怀想林海太阳的鲜绿,他沉醉于拉山号子的粗犷,他在自己的脉搏里溶进高大山岭那悠扬的旋律,从中获得无穷的力量。

  在来勇勤的生命里,与高山同样重要的还有那日夜流淌的江河。当然,松花江也在时光的流逝中容颜巨变,昔日的江底已变为今日的河岸,昔日波涛汹涌的宽阔常常化为逶迤细缓的慢行,作家发现,松花江的欢腾与寂寥似乎与自己流逝的年华有关,壮年时游松花江,使他感到青春的幸福,中年时游大江,不再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得意,也不再有“大江东去”的情怀,“心中升起的仅是与惊涛骇浪搏斗的生存的渴念”。在这种人到中年的尴尬中,作家与城市里的人们“置身这昔日的江底,这洗涤了千万年的空间,把纷繁的浮躁遗在身后,面前展示着连绵的清纯。在岸与潮的结合处,可以静静地想许多事,即使过去时光中很不经意的东西,此时也会再现”(《一片寂寞出江底》)。这就道出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在他看来,人生的涨落如大江的起伏——别抛弃寂寞吧,也别让遗憾主导自己脚下的前行,虽然在尽享与波涛耳鬓厮磨的幸福后,可能会孤零零地喘息,“但这是你本色的一次袒露,是与梦幻的一次告别,是对生命的一次昭示。磨难渡尽,那蔚蓝的希望和浩瀚的光荣定会重新来临”。这便是活生生的人生辩证法,这是鼓舞未来征程的不可替代的正能量,在来勇勤的散文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些辩证法,看到他对人生的审慎姿态。

  文学是岁月的密友,是一个个平凡日子连绵而出的印记,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对过往美好的追溯,往往成就最好的文字。是啊,难道你没有过与天真玩伴一次次偶然的放纵吗?难道你没有像我们的作家那样单独与美丽女孩走在雪夜里的经历吗?若干年后,当皱纹爬上你的额头,当风霜开始侵蚀你的双鬓的时候,难道你不会“心头涌起一丝中年的酸楚”吗?没错,即使在无雪的冬季,我们难道就不会回想起雪夜的馨香吗?如果是岁月在心底留下了刻痕,无论多么凌乱与幼稚,恐怕都会触发情感的涟漪吧。于是,来勇勤在“无雪的黯然的冬夜”生发出了一番对人生的感慨,因为他“分明听出雪落之声,在寥廓的人间,在寂寞的心房,深沉地有节律地合动。她是冬与春的桥,会在苦寒的日子含情脉脉地摆渡人们去哪个温暖的季节”。那么回到眼前的话,“青年与中年的桥在哪里?也许就在被一场又一场雪覆盖的某一段路上,人们不知不觉地就会走过去,待到无雪的日子,才会发现自己已经走得很远很远。”(《无雪的冬天》)走过的固然不能再重复一遍,正如我们不能让河流回到流过的地方,但是,再遥远的记忆,再缥缈的思绪,再不能捕捉的意象,因为有我们对人生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因为我们的书写,终将使遥远的你获得无比鲜活的呈现。

  这种鲜活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表征是不造作,他说过:“长久地游历人生,会与哲人同归”。但他的文字没有过多的说教式议论,不故作深沉,不居高临下,可贵的是没有长期在行政机关工作生活遗存下来的公文腔调,没有大衙门里不经意流露出来的好感觉。我同样惊异于他不把笔墨放在游山玩水上,也不借文字显摆出国观光的自豪,在他的笔下没有多少家长里短、功过恩怨,主导他文学世界的,就是山岭的慷慨、森林的茁壮、大河的奔腾,这样的文字干净、有力道、古朴自然,植根于黑土地,背靠着大森林,因而生活之芬芳四溢。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