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了深度和难度——读《石英散文新作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18日08:19 江长胜

  收进《石英散文新作选》的85篇散文,是作家石英近几年发表的散文作品的一部分,按照内容分为《文史探幽》《昨日烟云》《乡风亲情》《神州纪胜》《域外履踪》《心弦漫弹》等6辑。编选精心,时空博大,内涵丰厚,写出了散文的深度和难度,是这部25万字选集给我最突出的印象。

  在石英近70部作品中,散文集占了大部分。几十年来,他和散文结下了不解之缘,编辑散文、研讨散文、创作散文是他整个文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不是那种坐井观天、思想僵化、杯水微澜式的散文家,也不是那种不辨南北、跟风模仿,只会照搬式的写手。他始终坚守崇高的人生追求,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把散文创作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文艺之中,让散文因理想而升华,让理想因散文而多彩。他始终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弘扬社会正气,传播先进文化,用准确、鲜明、生动的散文作品传递社会正能量,不仅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宝贵的思想启迪。这是他的散文之所以写出了深度和新意的关键所在。一部好的散文选集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最重要的起统帅作用的因素是思想内容。如果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不会千古传颂、家喻户晓的。石英注重选择社会价值大的题材内容,深入开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使作品的艺术形象震撼人心。如《无法弥补的遗憾》,写他在1966年春天突然接到姐姐发来的“父病重速归”的电报后,赶忙到闹市“买了一盒桂顺斋老字号的精八件糕点和据说是其性柔和的恒大烟一条”。他带上这两宗在“文革”前不失为“稀罕之物”的东西,“怀着一种还愿的心情”急急赶回家,看望病危父亲的故事。他对这段生活的再现,是融合在主观感情与主观体验中间的,让人分不出哪是叙事,哪是抒情,完全沉浸在浑然一体的真情实感的情节和细节之中。这种艺术形象是多义性的,言简意赅的,是大于思想性表述的,带给人许多回味和联想。

  石英在散文深度上的追求还体现在对历史题材的开掘上。努力写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自己的思索,让人回到那段历史的同时,重新辨识事物的真相,阅读他的发现和独特感受。如《再读袁崇焕》,写的是公元1629年(明崇祯二年),民族英雄袁崇焕惨遭诬陷被分尸的令人发指的事件。由于多疑猜忌的崇祯皇帝中了后金皇太极的反间计,暴怒之下,不由分说,抗敌英雄袁崇焕竟因“谋反”之罪遭受到严厉的惩处。“更可叹的是,当时京师的许多以‘圣命’为准绳的愚昧臣民,面对至冤至残的抗敌英雄,不仅没有表现出起码的同情,反而大呼小叫争抢向前,以钱币换得一小块袁将军之肉啖之为解气之举。如此看来,所谓‘公愤’有时也可能被人诱奸;所谓的‘轻信’还是因为宣布罪状的是金口玉言的至尊皇上。”谁说人的命运是公平的?那种喋喋不休的妙论,无非是教人空等善有善报的转机。其实,如果不是百年后,清乾隆朝侥幸揭秘,袁大将军的冤案不永沉海底才怪!至于乾隆朝为什么要揭密,是由于爱新觉罗·弘历“天子圣明”,还是出于对先皇高超谋略的炫耀?还真不好说。”无论是叙事还是议论,他的思维和笔触都是相当到位的,我不仅被事件抓住,还被他的认识所震撼。读到这篇散文使我想到,此类冤案和民众的愚昧在明代以后为什么没有绝迹?泱泱华夏,国民到底缺少了什么?等等。这种真知灼见的反思性历史散文,还有《朱元璋新说》《水浒传新说》《过洪秀全故居随想》《沉思于太平天国诸王府》《风雪中穿行在西伯利亚》《泰晤士河畔冷雨》等,都从不同的时空和侧面,给了我阅读的收获和沉思。

  说《石英散文新作选》写出了散文的难度,是指其中的大部分作品不是人人都可为的,既包括思想内容,也包括写作方法,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这里主要说说后者。石英的“新作选”表明,他写得很有讲究。从采撷角度来说,他注重另辟蹊径,力求出新。如《闽西风水》,是《昨日烟云》中的一篇。他从“风水”的角度写革命圣地,既是新意也是突破。革命圣地也讲“风水”吗?回答是肯定的。这就让我有了极大的阅读兴趣,而且读了几遍,石英在革命老区龙岩、上杭,不仅“补上了生动而具体的一课”,看到了“当年发生著名战斗的战场”,而且在古田发现了“风水”。“我这里所感受到的‘风水’,不是那种被赋予迷信色彩的概念,而是一种心境与环境相匹配相融合的转意。风:风尚,风气;水:山水环境之谓也。具体到这里的‘风’,当然是正风正气,这里的‘水’,当然是活水的源头,不腐之水。古田会议旧址在此,看来是一种巧合,实质是一种真实的感觉,所谓‘真实’,这里实在是一片好山好水;所谓‘感觉’,伟大的精神象征居佳山秀水之间,正是相得益彰,不刻意选择的理想选择。”他在这里得到“双重的收益”:“视角与心灵交汇涌流,历史与今天相向对接”,他的这种发现和升华,就使得闽西老区的革命斗争历史及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有了非同一般的一脉相承和人文渊源,由此引发的时空联想和因果哲意远远超出文本自身。

  从语言风格来说,他注重质朴中有意蕴,明彻里讲含蓄,大气而不粗疏,思辨而不啰唆,达到了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境界。他的创新是建立在深度开掘和深情表述基础上的,这就使得他的语言不会与人雷同,有一种个性的标记。我认为,一个好的散文家一定要有自己的语言方式,能够准确、灵活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维。这种语言方式是在创作和学习中建立起来的一种语言表达体系,对于自己,既是得心应手的,又是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对于读者,既是富有魅力的,又是直通心灵的。我之所以爱读石英的散文,原因之一是它的语言美学特征吸引了我。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