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认定,冉隆中、段平有志于为百年云南烟草历史“树碑立传”,显然并非出于突发奇想,心血来潮,而多半是蓄谋已久、厚积薄发。《重九 重九》的书名沉雄而峻急,传递出这部作品所特有的重金属般内在节奏,使读者深切感受到了一种岁月轮转、世事沧桑的象征意味。作者以云南疆域为圆心,以西南中国为半径,以深邃的鉴史眼光、凝重的忧患意识、恢弘的文学叙事为经纬,在岁月喟叹与现代认同之间,探寻烟草真相,悲悯人类苍生,感悟历史神奇。山河动荡,世纪兴衰,百年变迁,时代风云,在书中化作气象万千、浩荡恢弘的总体化叙事风景和人文长卷,其间既有黄钟大吕的磅礴画面,又有诗意沛然的精粹描写,完成了一部具有史诗价值的纪实文学叙事长卷。
得益于特殊的地质、地理和天然气候条件,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云南一直拥有许多与“王国”有关的美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种种美誉大多为得天独厚的上天惠赐,而云南被称之为“烟草王国”,却有着源于自身的双重优势:它既是大自然地理和地域气候条件的厚爱,更与云南人的特殊禀赋和精神气质分不开。“重九”从引种外烟、命名问世,到改良品种、浴火重生,再到不断技改、打造品牌、推出品类、确立经典,所有环节皆饱经风雨,历尽曲折,无不体现了云南人敢为人先的聪明才智与创造精神。
古代文人是把“琴棋书画诗酒茶”等量齐观的,这里并不包括烟。如今不同,烟已成为大众生活中最为普通的消费品,以至于人们往往习惯于把“烟酒茶”相提并论。酒能刺激艺术灵感,茶可培养礼仪气质,烟则有助于大脑思考,作为享用者,功能各有侧重,其共同点却很明显,即它们都是日常消费品,既物质,也精神。但若深究起来,三者的雅俗程度同样明显,似乎又难以同日而语。先不提西方关于“酒神精神”的说法早已有之,就说古今中国朝野官民,乙醇被当做“琼浆玉液”,在为人带来口腹之乐的同时,还衍生出更多东西,称之为“酒文化”,也是货真价实,诸如礼仪交往、聚义气氛、趣味彰显、性情流露、笔墨灵性等,都可用酒烘托气氛,强化意义,有的浪漫学者干脆把酒与诗并称,认为“全唐诗是用酒熏出来的”。至于茶,围绕其礼仪内涵和品鉴形式历来也多有讲究,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等,已形成“茶道”系列,称之为“茶文化”,同样是古今共识。相比之下,看上去烟草就不免有些“形而下”了,似乎难登大雅之堂,有害健康,名声不佳,与文化无缘不说,甚至还容易让人联想到烟土、大麻、罂粟之类。很显然,这种认识是出于对烟草的缺乏了解。
机制卷烟输入中国之前,我国各地的烟草消费者主要是吸用旱烟、水烟、鼻烟和嚼烟,长长短短的器具,奇奇怪怪的品相,自然称不上“潇洒”。1890年美商老晋美有限公司在华推行卷烟,作为大众化商品始入中国市场,算起来也不过百余年历史,不仅使得吸烟者形象变雅,形成了空前的市场影响力,而且为其注入了一些文化内涵。品牌、烟具本身就拥有文化寓意,香烟同样也可以在礼仪场合发挥作用,其功能价值却远不止于此。烟草之于人类,不是必需品,也不是奢侈品。和平年代,烟草就是烟草,仅仅意味着和谐、秩序、富足、松弛、惬意、舒畅,云淡风轻,花好月圆。而某些特定时期,烟草就不仅仅是烟草了,其气味是浓烈的,可以笼罩士气、斗志、乡愁、信念,烘托剑拔弩张、金戈铁马、运筹帷幄的必胜氛围。
关于烟草的特殊用途和价值,《重九 重九》的诠释是尊重历史和事实的。烟草是人发现的,用来为人服务的,烟草的主体也应该是人,烟草的命运其实就是人的命运。只要有征战和军人的地方,都不难看到香烟或烟草制品,这是因为,较之其他职业,恐怕没有哪个职业能够像随时随地面临着死亡和流血的军人那样,更需要这两种功效了。因此,近百年来,在许多大国和强国的军队中,烟草像子弹和面包一样,一直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军需品,免费配发给官兵。
烟草之所以在云南地位特殊,是由其影响中国现代史的独特命运轨迹决定的。作品开篇,首先推出两个重要的历史人物——第一代云南军政首脑唐继尧和大重九创始人庾恩锡,是有意味的。他们商议确定亚细亚烟草公司生产的第一个香烟名称,取名“重九”,一为纪念云南重九起义,二为纪念参与策划起义并捐躯的庾恩旸。这时候的“重九”已经不再是普通的香烟品牌,而是“将家国情怀、兄弟情义、战争传奇、爱国报国、尊老敬老、英雄美人等多重含义集于一统”。大幕一经拉开,军政枭雄、现代名流、地方豪强、商业大鳄、烟草行业精英纷纷登台各展雄才,形形色色、林林总总不下百余位,在每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彼此缠绕,交叉互动,扮演了一幕幕跌宕起伏、惨烈悲壮、峰回路转、浴火重生的惊天大剧,诸如重九起义,护国运动,国共合作,抗战远征,南下解放,及抗美援朝,三反五反,“文革”浩劫,知青沉浮,改革开放,新世纪资产重组……始末还原,真相再现,风云际会,万千气象,显示了作者对烟草王国世纪命运的历史反思深度和艺术把握力度,读来令人荡气回肠,神清气爽。
百年烟草传奇,“云烟”作为主角之一,与“云茶”、“云腿”、“云子”、“云花”等等享誉全国的著名品牌,一道成为云南最杰出的代表作,影响深远。早年云南军政界的头人唐继尧、龙云、宋子文、陈纳德、卢汉等人,实业界和科学界的精英庾恩锡、徐嘉锐、常宗会、蔡希陶、苗仲华、李青年、李宾石、李清煜、廖新学、严峻等人,为云南烟草王国的奠基和打造前赴后继,可歌可泣,数以百万计的烟草企业职工和数以千万计的几代烟农,为之都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作者对于“大重九”、“印象”等优质烟叶制造过程的描写,也给作品增添了曼妙诗意,同时,很注意用看似游离之笔丰富《重九 重九》的审美空间,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命运展示与性格刻画总能与烟相融相映。比如飞虎将军陈纳德与陈香梅的认识交谈,完全做到了神形兼备,入木三分,令人莞尔。
书中还有一些旁枝末节的描写,为近乎惨烈的战乱氛围添加趣味,也为作品的硬度注入了柔软弹性。比如闻一多教授在西南联大讲课,总喜欢用重九烟奖励优秀的学生,汪曾祺后来回忆:“闻先生会作为奖励,奖给课堂答问回答得好,或者读书报告写得好的学生。我就曾经得到过闻先生这样的奖励。很有意思的是,我曾经给一个低一级的同学代写过一篇关于李贺诗的读书报告,闻先生看了,表扬他说,居然比汪曾祺写得还好!随手就发了那同学一支重九烟。”这样的细节展示,足可见证“重九”香烟在那个时代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重九 重九》堪称一部真实再现云南烟草王国崛起中国、名满天下的创业史、启示录和英雄谱,具有史志品格和小百科意义。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需要作者具备挑战精神、创新意识和相当的笔墨功力。冉隆中在书中“后记”谈到,“重述和阐释重九,需要三副笔墨:文学叙事,革命叙事,商业叙事。同一段历史要以三副笔墨交替叙述,其难度可想而知”,也印证了作品写作之不易。或许出自两位作者手笔的原因,书的个别篇章描写与主体结构之间似乎有欠协调,显得不够统一,但也属微疵,无碍于我们的基本判断:《重九 重九》是一部具有极高品读价值的精彩、大气、厚重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