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宜昌、北京两地掀高潮
把演出舞台真正搭在群众中
9月21日至25日,第九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移师北京分会场。期间,各国艺术团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共举办了7场各类系列演出:9月21日,艺术节首次安排了中国文化艺术体验日活动,向各国艺术团展示和推介中国民族民间工艺、中国传统书画、杂技等优秀民族文化;9月22日,来自墨西哥、蒙古、塞内加尔、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捷克等国家的120多名民间艺术家来到河北省安新县的白洋淀旅游码头,与当地民间艺人共同为游客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来自波兰、埃及、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以及西班牙的艺术团共120多位艺术家来到河北工业大学为学校师生进行演出并与该校艺术团体进行联欢互动;9月23日,各国艺术团分两组分别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京东城区玉蜓公园为学校师生和群众演出。
每次巡演结束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艺术家们都会邀请观众一同跳舞,用音乐和舞蹈表达快乐。据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前光介绍,这正是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的魅力和特点。“给国外艺术家提供了一个了解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机会,不仅仅在舞台上,主要是到老百姓当中去。同时我们的人民大众又从一个非常近的距离,非常真实的角度去了解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这是真正的接地气”。
第九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由中国文联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9月13日至25日在湖北宜昌和北京两地举行。共有来自世界五大洲13个国家的艺术团体的302位艺术家参加了演出。艺术节主会场设在宜昌,分会场设在北京。本届艺术节突出了两大特色,一是各国艺术团分赴宜昌以及北京的社区、高校巡演,而且演出多采取广场演出的形式,与当地群众、学校师生交流互动,深入群众送欢乐;二是举办了中外艺术家交流活动,参加艺术节的中外艺术家同台演出,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文化体验日”是本届艺术节首次设立的项目,通过安排各外国艺术团体体验剪纸、泥人、抖空竹等中国民间工艺、民间杂技,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民间艺术的交流。(徐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