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比的海滩——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11日08:25 陈 镭

  如果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2013)是首次将菲茨杰拉德的原著搬上银幕,它一定会为纽约长岛海滩带来无数游客,就像其他一些著名的电影外景地那样。人们在享受地中海般清澈海水和没有阴影的完美光线时,怎能不把目光投向海岸上、饱含盖茨比们痛苦与梦想的华丽的哥特式建筑,或者在夜晚海风吹拂下去寻找那一盏通向新世界的绿灯。就在盖茨比梦想覆灭的1920年代最后几年,纽约市最了不起的建造者罗伯特·摩西在长岛修筑了一条林荫大道,从皇后区一直通向琼斯海滩,穿过盖茨比们的豪宅,把原属于私酒贩卖商和股市操纵者的欢娱场所变成了中产阶级的公共空间,而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地。但同时,由于这条道路的高架桥限制了公共巴士通行,琼斯海滩最初主要属于买得起小汽车的一群人,它吸引的是中产阶级的富裕分子。小说故事终结之后,琼斯海滩的繁荣景象表明:盖茨比不是美国梦的覆灭,而是美国梦的继续。

  要评判电影是否传达原著精神,须考察叙述人尼克·卡罗维的表现,这位中产阶级小职员是作品的关键人物,小说的最大读者群也正是这一类人。尼克不但串联起所有情节,还传达了作者的微妙态度。他是中西部没落世家的子弟,毕业于耶鲁大学,在那里结识了富家子汤姆·布坎南。汤姆娶了他的远房表妹黛西,也就是毁掉了穷小子盖茨比爱情的那个人。盖茨比退伍之后靠卖私酒和操纵股市迅速起家,当他试图夺回黛西之时,被旧贵族阶层揭穿和拒斥。盖茨比还沉浸在赢回黛西的幻想之中,汤姆却把黛西造成的车祸嫁祸于他,最终,他被一名愤怒的修车铺小老板开枪打死。其实,到东部证券交易所来工作的尼克才是所谓“美国梦”的主体。他和盖茨比都参加过一战,是未曾谋面的战友,盖茨比的奋斗不但得到他的最大肯定,还起到了教育作用——小说贯穿的另一条线索是尼克与黛西的闺密乔丹·贝克的情感碰撞,在目睹盖茨比的悲剧之后,尼克回到西部生活,放弃了与她的交往,其实是终断了另一个可能出现的悲剧故事。

  与通常认为的美国梦覆灭相反,菲茨杰拉德实际上用盖茨比之死来给予他至高的褒奖。叙述人把这种奋斗称为“人类最后的也是最伟大的梦想”,因为它既是功利主义又是极端浪漫主义的。这里的另一层讯息是:假如盖茨比没有追求虚无缥缈的情感,又或者他的情敌不是旧贵族,他很可能已经成为纽约新贵。于是《了不起的盖茨比》混合了一种非常复杂的态度:个人情感可能是成功的障碍。这种矛盾的生活态度,连同小说展示的宴饮狂欢场景构成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社会生活的写照。此前,节俭克制、小城镇式的清教徒生活观是美国社会的主流,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扩大、福特主义的推动,这种生活伦理渐渐被消费主义取代,高档消费品进入中等阶层,交往扩大、享乐主义之风兴起,传统道德崩坏。一边是禁酒令,一边是纽约名流开车到郊外的盖茨比豪宅狂欢。盖茨比死后,摆在叙述人尼克面前的问题仍然是:如何在大城市生活?20年代以后,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变成了工作上的理性克制与生活上的享乐释放混合,此后文化渐渐多元、少数族裔的权利得到承认,一种新的一统江湖的大众文化席卷全美,并最终席卷全球。

  这部第4次翻拍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可谓得失参半。电影对原著中奢华生活的演示,达到了美轮美奂的程度。导演挑选莱昂纳多出演盖茨比就已经成功了一半,这位德国混血演员不仅表演出色,与人物背景也很相似。电影失当之处在于:黛西与盖茨比之爱被过度表现,气质不俗的英国演员凯瑞·穆丽根把原著中的黛西转变为纯美角色。而尼克这个重要人物被改写为精神受刺激需要治疗,不但删去了盖茨比死后的一段故事(包括盖茨比之父参加葬礼、尼克与乔丹的分手等),也在影片基本的立意上丧失主导地位,使得好莱坞式的爱情故事压倒了对美国社会问题的反思。

  电影翻拍不可能绝对忠实于原著,这部小说的许多经典段落其实也是化用前人。博学并有考据癖的布鲁姆教授告诉我们:盖茨比向黛西展示他的大宅子以及从世界各地搜罗的织物,黛西喜悦地哭泣……其实是从济慈的《圣亚尼节前夜》借用来的;早年盖茨比爬墙与黛西相会时的抒情描写,也是从《忧郁颂》化用而来。电影翻拍名著,未必处处遵循原著细节,时代不同,再现原景的技术水平也不同,但应在思想内涵上保持最基本的交流与对话,每一次翻拍都应当是结合时代风尚和当下问题的一次重新阐释。

  与电影相关的另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是:导演和美国媒体原本判断,这部电影应当颇为适合新贵辈出的中国社会,只不过中国满大街都开奔驰宝马,不是片中的黄色杜森伯格,甚至长岛海滩的许多别墅也都被中国人买走……然而,最终结果是这部电影在中国的票房十分有限。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