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鲁迅研究——历史与现状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11日08:08 【越南】阮氏明商

  伟大的中国作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已经从中国大地走出来,成为了受人尊崇的、世界性的大文豪。在越南,鲁迅也被视为一位最杰出的中国作家,受到越南读者的热烈欢迎。迄今,鲁迅的全部作品都被翻译成了越南语;同时也有许多规模不同的越南研究者从事对鲁迅的研究项目。

  偏重于社会性、阶级性的研究阶段

  1945年越南革命成功之前,鲁迅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是由邓台梅撰写的《鲁迅 ——身世与文艺》。在此著中,邓台梅广泛地介绍了鲁迅的生平、作品与风格特点,指出鲁迅是一位人道主义者,其文风尖锐、刻薄、冷淡,但其在文章里面隐藏着一股热血的情感。可以说,《鲁迅——身世与文艺》在越南是第一篇关于鲁迅的专论。邓台梅是第一位给越南的鲁迅研究事业奠定基础的学者。从总体上可以看清,邓台梅已经采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来研究鲁迅。

  1945年之后,从“八月革命”成功到1986年越南走向改革开放事业之前的这段时期,由于时代的需要,在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强烈影响之下,在越南,这个阶段的鲁迅研究偏重于挖掘其作品中的阶级性、反帝反封建的战斗精神。当时,对越南来说,越是传播鲁迅作品中的战斗性、批判性越是有助于培养越南人民的战斗精神。越南研究者研究鲁迅的主要目的是指出鲁迅作品是服务革命的一种精神武器,注重于鲁迅作品的社会功能、斗争价值。文波学者的《读〈故事新编〉》(《文学杂志》1961.4),胡玉学者的《读〈呐喊〉》(《文学杂志》1961.9),黎春武的著作《鲁迅——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1958年,文化出版社),阮伍的《阿Q正传的典型意义》(《文学杂志》1964.10),芳榴的《鲁迅——文学理论家》(1977年,大学与专业中学出版社)等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代表研究。

  总之,从1945年8月以后到1986年越南走进改革开放之前的阶段,在鲁迅研究方面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这个时期,文学研究脱离文学本质很远,忽视了文学的审美本质和艺术性,有的甚至陷入庸俗社会学的错误。

  偏重于本体论的鲁迅研究的阶段

  1986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文化政策的开放,越南文学理论进行了第一次伟大转型,向文艺学语言论、本体论转变。它打破了长期越南文学形而上学的教条主义,以改革开放的姿态,改变了整个文学理论的思维方向。在新背景之下,鲁迅的研究也转变了研究方向。

  改革开放之后的鲁迅研究者用新的外来文学理论发掘其作品的形式审美。在陈庭史教授提倡的文学本体论的影响下,鲁迅研究也开始发生转变。这个时期,越南的鲁迅研究跟中国的鲁迅学是同一的,都号召“回到鲁迅本身”,而不是以鲁迅的作品来阐释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因此,越南1986年改革开放之后出现了接近鲁迅作品的新鲜倾向,特别是注重小说的艺术方面,如小说结构、叙事艺术、人物塑造艺术、艺术空时间等。

  本体论研究的代表成果有《鲁迅小说的内在价值》(黎辉焦的博士论文,1988),《鲁迅小说中的人物》(陈黎花筝的博士论文,2006年),《鲁迅叙述艺术——读〈呐喊〉与〈彷徨〉》(阮氏梅政的博士论文,2008年),梁维恕的《鲁迅小说中的陈述人物的形象》(2011年《文学杂志》第10期)等。

  总之,本体论的鲁迅研究主要关注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它弥补了前阶段偏重社会性、阶级性研究的不足,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鲁迅与越南的比较文学研究

  除了上述两种研究倾向,还有一部分研究者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研究鲁迅著作。可以提到的代表性专著有陈黎宝的《维克多·雨果与鲁迅作品中的穷困者》(《文学杂志》2002年第6期),陈黎花筝的《从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到鲁迅的〈伤逝〉》与《重看一些西方思想对鲁迅的影响》等。不仅将鲁迅与世界作家相比,越南研究者还将鲁迅与越南现实批判主义优秀作家南高相比。鲁迅与南高之间的偶然相同已经成为诸多学者的研究题材。代表性研究是范秀珠的《志飘与阿Q的一些比较》(《文学杂志》1992年第1期)。但是从比较角度研究鲁迅与南高,只能采用平行比较方法,因为迄今,越南研究界还没找到南高受到鲁迅作品影响的证据。

  结  语

  从总体上看,越南对鲁迅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从身世、人格、文学事业到艺术观点、思想、艺术手法。可以说,越南鲁迅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从历史角度来看,每个阶段的鲁迅研究的差别都反映了越南文学研究的变动。虽然得到一定的成果,但是越南鲁迅研究的选题还不丰富,重复性较高,有时候还陷入单纯作品欣赏。为了继续发展越南的鲁迅研究,越南文学研究界要了解世界与中国目前的鲁迅研究现状,然后根据越南的国情、越南文学的特性、越南读者的接受情况来研究鲁迅。

  (作者为越南河内国家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学系讲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