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入凡尘的星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30日07:15 晓  宁

  片名:地球上的星星

  类型:剧情

  国家:印度 2007年

  导演:阿米尔·汗

  主演:阿米尔·汗、塔奈·切赫达

  “我做的事情都是源于自己对快乐的追求。”

  这是印度宝莱坞著名演员、导演兼制片人阿米尔·汗的名言。作为一名国际影坛的巨星、资深的电影人,他从不沉迷于票房和奖项之中,而是梦想着通过电影去影响他人的人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抨击社会的黑暗,更让人们看到生活的希望。

  2007年,由他身兼导演、制片人、主演的影片《地球上的星星》取得了巨大的轰动,获得多方赞誉。可以说这部影片是一部现代版的“儿童教育诗”,它从孩童视角出发,以人为本,尊重儿童天性,挖掘儿童潜能,给儿童以自由发展的空间,并且揭露了当代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陷,即人们如何在传统思维束缚下,以“正当”的名义对“正常”人性的压迫,对天才儿童的淹没。

  电影镜头徐徐推近,一个印度男孩,8岁的小学生伊翔的生活。这是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为生活忙碌的爸爸,身为主妇的妈妈,学习优秀的哥哥,他们的生活刻板而单调,大家为着一个目标:时刻武装自己,准备接受残酷的社会竞争。只有伊翔例外,他总是与现实“格格不入”,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伙伴眼中的“神经病”、“白痴冠军”,他不会拼写,上课常常走神儿,成绩一塌糊涂。做游戏时也总受欺负,大人、孩子也常常“栽赃”于他,父母失望至极,总之,没有人理解小伊翔,更没有人走进他的内心,他与世界之间隔了一堵厚墙,由于旷课、留级,他被迫转入了一所管理更为严格的寄宿学校。

  但是,上帝创造了人,关闭一扇窗的同时必然为他打开另外一扇窗,小伊翔的内心则有个属于自己的领地,自在的世界。卷纸上的字母、数字在他的眼中幻化成美丽的鱼儿、小狗、风筝、飞船……炫丽的色彩、奇异的空间、丰富的想象,让小伊翔守护着自我神秘的领地,画画成了他惟一的寄托,他所有的梦想,所有的心思(包括他旷课时在街上的见闻)都被他用色彩与造型画在了纸上,正如影片插曲中唱道:“为什么要努力向目标前进?不做时间的奴隶,他们无忧无虑,同蝴蝶相会,同绿树谈天,他们花时间把风聚拢,在细雨中读着优美的故事,在天空的画布上,描绘着未来新世界……”美丽的图画,表现亲情的手绘连环画,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带给伊翔一些心灵的慰藉。可是成人世界的现实法则总是残酷的,在寄宿学校,伊翔不但必须应对额外的与家庭分离的创伤,还接受了更为僵化、残酷的教育,他遭受的精神虐待甚至愈演愈烈,他的精神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

  就在此时,伊翔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代课美术老师尼康出现了。这个与众不同的老师扮成小丑,在一片欢快的歌舞表演中亮相了,立即调动起孩子们的热情与兴趣,欢乐的氛围第一次出现在镜头前。这个满怀爱心,抛弃刻板教学,提倡寓教于乐,启发想象力的老师,他从不让孩子们描摹呆板的东西,而是将他们带到大自然中,画自己想画的,画自己心中的世界,即便被别的老师讥讽为“课堂像自由市场”也全然不介意。

  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尼康老师,首先注意到伊翔的异常,孩子的精神状态令他震惊、心痛,他决定拯救这个受伤的弱小孩子。通过家访,与伊翔的父母沟通,他不但发现这个孩子的绘画天才,还发现了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开阔的想象空间,有着对爱与关怀的无限渴望。在伊翔父母都不抱希望的情况下,尼康老师认真地研究了伊翔的作业本,发现了伊翔整个症结的根源所在——读写障碍,即语言文字等符号不能通过正常的方式传输给大脑,以致他无法正常读写。童年曾经有过类似遭遇的尼康老师,感同身受,说服了校长和伊翔的家长,给孩子以时间,以情感的关爱,慢慢帮助他、训练他,帮他建立自信。在尼康老师春风化雨的细心呵护培养下,伊翔渐渐走出阴霾,获得了读写的能力,成绩大幅提高,并在一次尼康老师特意为他组织的画画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从此,伊翔的人生完全走上了健康的轨道,没有了歧视的目光,快乐洋溢在脸上,还有父母亲喜极而泣的泪水。“那颗迷路的小星星被找回来了,世界被星光所填满,宇宙恢复灿烂,你可以自由地翱翔,无拘无束……”

  这部极具问题意识的儿童片,因为有了印度宝莱坞式的歌舞,特别是几段极为优美的插曲,而产生了深刻的感染力,令严肃的教育问题的呈现也有了轻松鲜活的形式感。尼康老师的爱心与善举,打动人心之余,也直面着儿童教育领域深深的忧思,如何看待有“问题”的儿童,“问题”是否意味着儿童被剥夺正当的权利,他们的潜能又如何被发掘?尼康告诉伊翔:“我们中间一直都有那样的人,他们可以用不同的思维看世界,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是另外一个样子,他们的想法不一样,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他们,他们被反对,但是他们中间出现了最后的赢家,于是惊艳了世界。”

  承认并帮助“问题”儿童,而不是粗暴地将他们打入“另册”,尊重天性,发挥潜能,重塑人格,才是可行之道。而回首我们的教育,似乎有太多的误区与漏洞,而这些误区与漏洞的根源在于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培养儿童就在于将他们塑造成“金钢铁骨”,以适应残酷的社会竞争,家长忧思、老师忧思、全社会忧思,从而陷入一元化的教育价值观,令儿童的成长有了难于承受之重。而教育观念的转变,整个社会体系的完善,对人的价值的评估多元化,才是拯救教育,拯救“问题”儿童的有效方式。但愿,在新的教育观念的引导下,生活中少一些如小伊翔般“落入凡尘的星星”,而真正地让星星回归夜空,璀璨发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