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膝下:岳麓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26日08:43 邓 涛

  一

  为一座山,我终于失眠了。

  启明星下的那座山影影绰绰,安然而沉静。不留遗憾,不枉这次失眠,我决意出发,向着那座叫岳麓的山迅速出发。

  我三赴长沙,两次与岳麓失之交臂,于是在心口就有了一个结,一个手忙脚乱中越解越死的结。

  不上岳麓山等于没来湘江边上这座城市,等于告诉别人尚未入宗祠,不可言书生。不到长城非好汉,在我看来不拜岳麓枉书生。

  晨光初晞中的墓碑上,我看到了黄兴的赫赫大名,还有蔡锷、蒋翊武、陈天华等人把最后的归宿放在了岳麓,无声无息中我竟无丝毫恐惧,反而荡漾着激动,眼睛湿润起来。

  我一直惊诧于湘人,他们勇于在中国的大舞台上粉墨登场,勇于争当主角。无论政治、军事,还是学术、革新,自近代以来,他们的影响毋庸置疑,将朴拙、蛮野与人文、心性有机地统一,实在令人不可思议。是岳麓的精神发动了这一切?王夫之在书院涌动着他的思想,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出现了以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为代表的政治改良群体,在与太平天国的战争中,脱颖而出以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将相群体,接着以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变法群体,以黄兴、蔡锷、陈天华、程潜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群体,以毛泽东、蔡和森、邓中夏、何叔衡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群体无不受其熏染,湖南的书生们一刻都没偏离主流。

  这正是文化的弘扬,岳麓所感召的书生具备远瞩的目光和掀起大时代浪潮的气概,从而以他们的洞察、行动及牺牲,凝成苦难民族进步的魂。

  二

  天渐渐光亮,人声在鸟语中多起来,我在岳麓山享受辣味的早餐,享受一座山清爽的早晨。

  岳麓山已是身着现代服饰的市民们憩息的公园,在人来人去的山巅,俯视苍生和凡尘市井的繁华。我在想民族之间的不同根本上是文化的差异性,民族的传承一方面在于外在的骨肉血脉相传,另一方面在于内在文化基因相承,后者尤为重要,它保持着一个民族的整体性。如果文化异化,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这个民族要龟裂或被消融。

  岳麓山为南岳七十二最末一峰,最高处海拔仅297米。山不在高,亦无仙,却深扎着一个民族最重要的两块阵地:文化与教育。

  书生的双膝不由自主地下拜,拜一尊尊昂着头颅的先祖。当年在江湖上奔跑的不是侠客,而是思想,以舌为剑,挑衅的不是武林盟主,而是哲人高士。

  引起“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的岳麓论舌,一方是张栻,即抗金名将张浚之子,他在主持岳麓书院期间,反对以应付科举考试为目的,提出“使四方来学之士得以传道授业解惑焉”,并革新教育宗旨、教学方法以及机构功能等,有些提法对于现代教育都有重要提示。另一方则是声名鼎鼎的朱熹,只是朱子所倡导的学、问、思、辨、行的为学之序如今是否已被忘却?

  朱张会讲是中国哲学史上令人怀念的往事,他们深刻地探讨着学术问题。倘若学术表达成为艰难,那肯定是不道德的悲剧,倘若学术和教育被物欲占据,那肯定是刮骨方可剔除的腐肉。

  半边江山的宋朝有这等文化风景,足以让后人高看一眼。尤其是它们的教育是把个人自身的文化建设作为人格的组成部分加以塑造,文化人格的培养使得教育有了真实。

  三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如雷贯耳的八个字跃入眼帘,岳麓书院神圣而庄重地与我对视,这是著名的流水对,上联出自《左传》,曰:“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取之《论语》,曰:“唐虞之际,于斯为盛”,其意为湖南人才济济,而书院尤为兴盛。

  我仿佛被一双隐形的眼睛逼视着,不敢正视,满揣着敬畏之意步入这千年庭院。岳麓书院尊为四大书院之一,占地并不大,却蓄养着丰富的内涵。且看二门对联,上联出自《尚书》:“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下联出自《史记》:“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故曰:纳于大麓,藏之名山。

  我垂头不语,烈风正袭,雷雨正淋。先贤早有告诫,名山南岳之麓警醒着我们在学术和教育两重危机围困下的中国人。

  帝王匾额下,我怀念笔墨纸砚,那是祖宗们的气质,若有一把折扇,就可以指点大好河山了。岳麓犹如文化之神坛,我一身肃穆,这弯曲的山路,多少书生名士款款走过,我们已没有当年的风度了,我的步履开始沉重,不肖子孙的愧疚冲荡着有点昏晕的大脑。

  在东西文化的大开合时代,已承受了简化、洋化运动的古老国度,是非在大脑中混乱着,到底摒弃了多少本不应该摒弃的?破碎的记忆里还能找到多少残缺的遗存?

  四

  历史告诉我们:文化是高于政治的。

  江山的本色正是一个民族独有的文化精神,我们博大且凝合的文化是这块土地的釜底之薪。

  中国的古典诗词译成外文时顿时失了原汁稀释了原味,理解东方从方块字开始,连自己都不尊重本民族的思维法则、审美情趣和价值观时,凭什么让西方尊重呢?

  我们盲目地迁就西方文明时,忽然发现釜底之薪正在被抽掉,有一天,我们会认不出自己。

  恢复在此刻算是进步。

  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过程中,又一代书生在成长,放弃这种理解就是放弃我们的江山。

  岳麓山是一座体量上很小的山,这样的山在中国数不胜数,然而岳麓山的文化底蕴却让它远胜那些表面上高耸奇崛的大山。当我走遍整个岳麓山,发现自己不但没有失眠后的困倦,反而气足神完。

  不过,我还愿等一个秋天,在秋天里我守着一个黄昏,用一首诗伴随爱晚亭和灿烂的叶子。

  岳麓啊岳麓,书生膝下的黄金。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