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十九这个集体里,有几位是专事儿童文学创作的青年作家,喻虹是其中之一。
《一朵花开的时间》集纳了喻虹近年来创作发表的短篇作品。其中有几篇,我和女儿都很喜欢。比如与该书同名的故事《一朵花开的时间》,是诗意而略带忧伤的。虽是儿童文学故事集,这其中有些篇目,却不仅仅是写给孩子的,对我这个成人来说,读了它们仿佛进行了一次次纯净的精神旅行,其本身就是很好的短篇小说。它们是超越年龄超越地界的真情故事,充满爱意和美好。而这种美好,不是虚飘飘的唯美,是一种脚踏实地的真情。这也一扫我对中国当下许多儿童作品的原有偏见。儿童文学并不是唯美虚幻的小孩的梦,而是孩子或者童年视角下的世事真情,是这个时代孩子们心灵的深度再现和艺术观照,并且,它更富有意趣和古灵精怪的想象力。
故事中的美和忧伤、真和善良,构成了喻虹的写作基调。喻虹就像一个会讲故事又好心肠的女巫一样,手里拿着魔棒,在拨开现实的困与痛中,为孩子们幻化仙境。
一个有着固执的成人偏见的人肯定走不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也写不出真挚感人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儿童文学创作上,我觉得喻虹似乎有着先天的优势。她做过多年的乡村老师,最重要的是,她有孩子一样顽皮而纯净的心境。她将孩子、童年放入笔端,笔下就像是万花筒里看到的图案一样,翻现出那样繁复而出乎意料的美丽。她在创作这些故事时,又一次经历长大,经历着成长中的痛与欢乐。我猜测,喻虹一定是一个非常好的母亲,一个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母亲。因为,在她的作品里,或深或浅地印着孩子每一步的成长。书中《配角也要完美谢幕》《爱总是要生长的》等不少作品创作素材就来源于她女儿的真实经历。读喻虹的书,我也因此又回味了一次伴随着孩子长大的过程。而喻虹在这样的写作中,也似乎找到了一个成人可能早已遗忘和丢失的意趣。这样说来,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显然更容易获得幸福。因为,一朵花开,让她看到的不只是时间的流逝,而更多是美和芬芳。
当然,集子里的作品,也有不足的地方。有些故事,情节构思都不错,可是,结束得过于匆匆,让人读着有点不过瘾。就如《我和爸爸交换灵魂》,那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段,其中的丰富和意趣,似还很可以再深挖下去。还有一些则像是拿故事说明一个鲜明的主题,不觉中有了明显的说教气。这样的故事里,喻虹便不再像是拿着魔棒的女巫,而像是一个拿着教鞭的老师,苦口婆心地要给孩子们讲人生道理。道理当然要讲,因为这是儿童文学也是文学之责,但是这样的说教反而破坏了故事本身的美感。这就有点遗憾,为什么故事不讲得再细密些,而要让道德的主题一下子就露出尾巴呢?小孩子都不喜欢说教的口气,他们更喜欢大人们蹲下身子来,或者我们忘掉自己大人的身份,重回孩童时代,和他们一起忘情地在文字里嬉戏。
在这个充满欣喜也充满困惑的时代,我们都被这个时代所裹挟着,在欲望快车上经历着种种的丰富而繁乱、复杂而微妙的快意与挣扎。孩子们也一样,不管是城市的孩子,还是乡村的孩子,都在应承着这个剧变中的社会所给他们带来的成长中的苦痛与快乐。而喻虹,正力图用手中的笔写出现实之变中孩子们面临的困惑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