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乡村面貌的真实呈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23日08:00 贺仲明

  也许是乡村文化的颓败让许多作家感到迷惑,出现在我们视野里的能够细致切实地再现乡村世界的作品越来越少,小说中的乡村面貌也因作家目光的游移而变得模糊起来。然而,这并不是说乡土小说已经失去了生命力,它完全可以实现对乡村的真实再现,而且还可以拥有自己独特的深刻和真切。在这方面,王保忠的长篇小说《甘家洼风景》也许能够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甘家洼风景》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对乡村生活全方位的深度呈现。它以坚守乡村的村长老甘,留守妇女月桂、秀巧及少年清华们的生活为中心,同时兼顾在城市中挣扎谋生的中青年农民天成、二旺等,可以说是对乡村生活的全景式描画。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那些进入城里的农民的生活环境虽然已不在农村,但他们整个的心灵牵挂和物质取向仍完全属于乡村世界,小说将他们的生活纳入进来,作为“甘家洼风景”的一部分,丰富了对乡村生活的表现。而且,作品不只是满足于生活的宽度,更追求对乡村生活表现的深度。它既展示了乡村现实的政治和文化状况,更深入农民的记忆和心灵世界,在精神层面揭示乡村社会的巨大变异。《甘家洼风景》由20部短篇小说构成,这些小说既自成一体又相互交织,其中表现情感世界、挖掘人物内心的篇什尤多。《浮石》深入留守乡村女性的情感世界,细致地展现了她们在人性欲望与道德伦理上的尖锐冲突;《结婚》表现留守少年的情感世界,将少男少女的对话以及他们之间的那份朦胧的情感写得传神之至。《空城计》和《弹力裤》表达了村长老甘期盼村庄重新热闹起来的愿望和对村庄的倔强的坚守,尽管那种渴望和坚守显得不合时宜,但他身上蕴藏的悲剧力量,却足以撼人心魄、令人深思。特别让人称道的是《普通话》,它既有细致入微的人物心理刻画,更通过普通话这么一个小的契机,巧妙而深刻地揭示出时代给农民带来的文化震荡——尽管这种震荡可能是无意识的,是人们看不到的。《甘家洼风景》对乡村生活多层面、多角度地展示,在其艺术表现上有充分的体现。作品在不同故事中选择了不一样的叙述角度,村长、留守妇女、少年以及一条乡村的土狗,都承担了小说叙述者的角色,在这些或内或外、或动或静的复杂叙述中,乡村世界得到了复杂折射。

  特点之二是寓关切于客观的平实叙述。作品对乡村的关注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它既充满感情地展现了乡村世界的颓败,如《活物》《夜活儿》和《闹喜》等,也以同情的笔调叙述了农民们生存的艰难和无所归依的命运,如《杂种》《宋城泪》《回家》等,这显示了作者基本的情感立场。但与此同时,作品没有让这种情感影响到对生活的叙述,它始终保留着客观平实的叙述方式。作品写的都是乡村生活中的日常小事,写的都是普通农民的喜怒哀乐。对于乡村中的一切,无论善恶美丑,作品都没有回避,也没有特别溢美,它只是以细致的笔触,让它们的面貌尽可能客观地呈现出来。叙述者的态度和感情,都隐藏在平实的背后。这种叙述方式,一方面避免了主体情感过多介入而导致的某种造作甚至是矫情,另一方面就如同让整个甘家洼除去了所有粉饰,无所遮挡地袒呈在世人面前,面貌自然更为清晰、真切。

  如此,《甘家洼风景》呈现的乡村世界自然、深切,达到了相当程度的真实。在作品中我们看到,一方面,当下的乡村世界是颓败的:乡村中已经没有多少人了,而且从趋势看肯定是越来越少。如此,传统的乡村文化自然是很难维持,衰败的命运已经不可避免。而且,那些奔波在城市的农民也难言幸福,他们为生存挣扎,却不得不经受物质、生理和精神上的多重苦痛,一些农民更逐渐被欲望所同化,走向了堕落。但是另一方面,作品中的乡村世界也并不是一团漆黑,它也有自己的光亮:如同小说所着力塑造的不屈不挠的老甘一样,绝大多数农民依然勤恳执著,依然怀抱着对村落、对家乡和家人的热爱,他们也尽可能在生活中寻找希望,享受着自己简单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一些农民的品质正在发生蜕变,一些具有现代精神气质的新农民开始萌生……所以说,《甘家洼风景》里的甘家洼与其说是破败的,不如说是处于阵痛中的,与其说是艰难的,不如说是混沌不清的——但这也许正是当下乡村社会的真实面貌。

  王保忠是一个山西作家。山西曾经产生过赵树理和以他为中心的“山药蛋派”。这一流派的风格是朴实自然,作为21世纪的作家,王保忠的创作显然有很多的变化,如叙述方法上充分借鉴了现代小说的手法,但也可以看出他对传统的秉承。最突出的,也许是立足于乡村自身的立场——不是隔岸观火,不是雾里看花,也不是临渊羡鱼,而是蕴涵对乡村人和事的感同身受,有将自己融入其中的心灵的痛彻——有了这种立场,就拥有了对乡村命运真正的关切,也能将自己投入乡村之中,平实而又不乏情感地展现乡村。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