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九十高龄的黄永玉先生八十后的新作感想未来的中国画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16日08:11 陈履生

  “黄永玉八十艺展”2004年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盛况还在眼前,不觉已经过去了10年。当年他在展览开幕前现场提笔书写画展前言也是少见,而展览中的许多故事在今天还是美谈。10年之内,人事两非,这个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当年展览的那座建于1959年的国家博物馆中央大厅已经不复存在,代之以一个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新的国家博物馆,这只是变化中的一个缩影。10年中,岁数涨了,房价涨了,画价也涨了。可是,黄永玉先生80岁以后的每一天还是抽着他的烟斗,画着他的画,继续写他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继续养他的狗和猫,仍然与各路来者神侃天下,还是邀亲朋好友、学生弟子过他一年一度的生日,一切好像没有太大的变化。客观来说,这对于80岁以后的老人来说确实不容易,所以,如今的他耳朵背了,似乎也很自然,显然,这也不是一天所成。

  10年前,黄永玉之所以选择国家博物馆举办他的“八十艺展”,是因为大厅中有他1959年所作的《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巨幅壁画,对面还有另一幅由他的中央美术学院同事周令钊教授夫妇所画的《世界各族人民大团结》,这是现在仅存的一组20世纪50年代的壁画,这也是黄永玉的青春记忆。时年35岁的他当年能够承接如此重要的国家工程,在今天看来也是不可思议的,就当时的情况,他没有延安的背景,又不是徐悲鸿的系统,更没有革命的血统。他是何方神圣?没有大学文凭,仅以不完整的初级中学教育学历,却能够在1952年得到中央美院的教职。4年之后的1956年他出版了《黄永玉木刻集》,其代表作《春潮》《阿诗玛》让人们刮目相看。原来他有两把刷子。画画是手艺活,说得再好也没有用,一部中国绘画史,自古就是崇拜手艺的历史,谁画得好,后人就把他供奉在画坛上。过去文人画讲学养,务虚的那一部分,比如讲“气韵”就难以建立起一个可以权衡的标准,徐悲鸿引进的现实主义把造型重新放在了20世纪的画家面前,就有了一个基本的品评尺度,桥画歪了总是不行。因此,黄永玉年纪轻轻就在各种势力胶着的北京画坛获得了一席之地,似乎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

  后来的一天一天、一年一年,黄永玉不断创作的叠加以及非凡才情的呈现,转化为社会上流传着的各种关于黄永玉的传说,也有了“怪才”和“鬼才”的称号。一个不经意的猴票设计,完全不能视为其艺术的代表,也不知为何成为炒家的猎物。不断飙升的神话还未停息,又有了“酒鬼酒”酒瓶神话的再起。不觉年轮就转到了80。他说好像中了彩票一样,怎么就到了80?而在比他老的老头、老太相继过世之后,他如同闪烁的晨星,90好像又是一个神话。能够画出那么多大画的老人,至少可以说是身体康健,能够画出如此睿智而又幽默作品的老人,至少可以说思维还是敏捷,当然,能够记住无愁河那些往事的老人,也可以说明其记忆力还是过人。

  黄永玉为了90岁的这个展览,所展示的新作实际上是一个大画展,也是他向公众呈现的一个关于健康的体检报告单。就在一个月前,他用了4天的时间完成了丈二的巨幅白描荷花,其他不论,可以说这是中国绘画史上可考的90岁老人所画的尺幅最大的白描,结体慎密,线条流畅刚劲,疏密得宜,完全没有常见的老人风格。如果将此连接到1952年他初来北京时中央美术学院中无数怀疑的目光,想到当年引荐并接纳他到美院的伯乐,看看今天的教育制度以及人才培养的方略,一门外语就会让他在美院门外的帅府园到处溜达。再看看当下的造型,画张三像李四,画猫类犬,真是时代不同而命不同,如果在当年画什么不像什么是要出人命的,而今天正好歪鼻子歪眼大行其道,令人感叹“当代艺术”救了无数画者众生。可是,人们好像一下子还难以适应这种现实的变化,还在以传统的心态崇拜造型英雄,这正好像当年人们膜拜笔墨过人而题材丰富的百岁老人齐白石一样,黄永玉继续发挥着他多年来在画坛的引领作用。

  中国艺术的千年传承,各个时代都需要擎旗者。在历史的发展中,中国文化的渐变与中国艺术的发展有着自己的方式,偏离了这种方式,中国的造型与笔墨将会异化为一种文化的虚无。因此,当人们面对黄永玉的作品时,较之上个世纪80年代的看法会有所改变,这一改变不关乎年龄和价位,是现实中的造型和笔墨的稀缺。黄永玉以高龄去填补了一个时代的缺憾,他又以独特的方式为今天的艺术带来生机和趣味,而这正是时代中的又一缺憾。艺术缺少了生机,艺术没有了趣味,那审美只能在僵化的概念中表现出类如工匠的手艺。看看他木刻的《阿诗玛》,水墨的《山鬼》,写生的《佛罗伦萨》,雕塑的《生肖》,还有各种工艺与设计,甚至包括不为人重的类如民间艺人的剪影,无不在触类旁通中表现出各有所成,各美其美。

  回观当今画坛,未来,能者几何?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