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情怀与审美叙述——读谈燕散文集《在叶脉中漫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12日08:13 李玉伦

  谈燕的散文集《在叶脉中漫想》以淡雅的装帧、优美的文字、婉约的情怀深深地吸引了我。前几天看到她的《行走在平江路的光阴里》,又一次被她灵动的文字和情怀所感动,于是,我决定走进她的文学世界。

  随着谈燕的散文进入她文中的花草世界,扑面而来的是大地伦理的至爱关怀以及由人而物的道德眷顾。在她的笔下,草木有着人类难以企及的风范,无论是微小的还是参天的、绽放的还是飘零的,它们总是用全部能量燃烧着生命的光华,润饰广袤的大地,晕染永恒的时光。如,《茉莉情》:“栀子花像极邻家大姐,大气,热情,茉莉花,模样娟秀、柔婉,没有一点的张扬,更像纯净如水的小妹,住在小桥流水人家。”《太湖边的古樟树》:“千百年来,古樟树淡然隐去岁月的沧桑,将最优美的姿态展现于世人。”《在叶脉中,漫想》:“小溪的水面上,飘着片片金黄,叶脉清晰如经络之线,整齐,透明,轻弹可破,光滑的叶面,如啼婴之肤,柔软清凉,让人无法相信,如此动感的生命之色,竟然,是在生命终结时积蓄上演。”随着作者多情的笔墨冉冉跟进,在每一丛花草的心灵里观瞻流连,获得遗形存神的逗留,然后,于缤纷无限的大千世界里踱进人生的堂奥。

  在万物生命同构的共同体中,人也是行走的草木、会思想的芦苇。因而,人类最起码的道德基准应该有着“万物平等”的大地伦理观。在谈燕的描述中,人类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类的一切都是自然赋予的,包括爱。张载《西铭》中“民胞物与”的吁求、陶渊明篱根短菊的守望、罗尔斯顿“价值走向原野”的主张,以及大自然的歌者华兹华斯、瓦尔登湖畔的梭罗对自然的膜拜与亲近,都表明了他们有着宇宙和谐的意识。宇宙和谐就是要求人类与非人类存在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精神关系,生命间应该休戚与共,和谐共生,这是一种怀抱宽广的互为生存。

  作者迈着轻盈的碎步扑入自然的怀抱,面对一花一木、一山一水倾情地传递着诗意的审视与心灵的触摸。她发现了自然的善,在她的笔下,骋怀游目总是温情脉脉;她发现了自然的“内在价值”,在她的笔下,总是有真诚而又深厚的情感叶脉;她发现了自然的真,因而总是怀着一颗朝圣的心亲近自然、感知自然、理解自然、赞美自然、祝福自然。她没有居高临下地俯瞰自然,即使面对枯黄与衰败,她也会怀着崇高的敬仰与极深的悲悯之情给予谛视。《彼岸花》《合欢满地》的景语情伤,无不流露出一颗敏感的心之于生命忧患的沉思。面对自然,她很容易沉溺并寻绎生命诗性的意义。

  真正的生命活动必然是审美的活动,所谓“生命即审美”,“只有审美的人生才值得一过”(尼采)。在谈燕的散文中,我们确实读出了一个审美的人生、一种博大的爱。这不仅体现在她对自然万物的审美关照上,也体现在她对审美叙述的追求上。

  首先,谈燕以诗语的文辞生动形象地展现客体意象的美感,抒写自我建构的审美情怀。“和槐花相遇的季节,心事稠密细腻/所有的情愫都蕴涵在四月的花事中。每一朵花都是我的信念/四月的花事,留住了瞬间的美丽,定格了豆蔻年华。”(《江南的四月》)“茉莉花……有淡淡的幽香,缠绕而来/透着秀丽,娴静,温婉。这一刻,心中充满感激/花开是一种情,是一种内在生命的完成。”(《茉莉情》)

  在将客体转化为意象并由意象转化为语象的过程中,谈燕积极调动自身的视觉经验、味觉经验以及知觉经验,使读者感受到生命的跃动,聆听一切物语亲切的呢喃。当我们沉浸在作者诗意的语言体验中时,柔化的语言便飘逸出作者曼妙的情思。

  “有淡淡的幽香,缠绕而来”,“缠绕”一词,婉约而又让人心动,具有可感的文学形象性。作者将嗅觉的体验转化为视觉形象的示现,化无形为有形,并表达出一种“幽香”起伏的纤美柔和,人格化地表现出依依于不舍的温馨柔情。这种深藏在虚静中的语言柔度体现了作者恬淡的心境与语言的美感。这样的柔化的语言在作者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它无疑是作者文本叙述的审美化、心灵化的体现。

  其次,以诗为文的情感节奏使谈燕的叙述话语弥漫着浓郁的审美特质。中国古代文论十分重视话语的感受逻辑,强调叙述话语贵“断”而不贵“续”,追求“辞断意连”的审美效果。谈燕散文十分注意叙述话语的感受逻辑,在句子形式与意义的关联上都会因主观情绪的渗入而使话语张力弥漫,表达时起时伏、抑扬有致。

  “栀子花,花大,白色,浓香,清丽,可爱。”(《栀子花》)在这个意群中,作者巧妙地处理了汉语节律中停延时值的表达功能,让我们懂得对栀子花的认知不是匆匆的一见钟情的轻浮,而是一个逐步亲近的感知过程。此外,词、短语间的逗号消除了感受的直接性,由形而色,由色而味,再由味觉感受进入心理感受,在这每一个“断”的停延处起伏,创造了一袭兴味浓郁的审美氛围。

  《在叶脉中,漫想》首先引导读者进入叶脉的深处,使自己成为一种“此在”的存在,甚至只有与叶脉融为一体,在彼此灵魂的相握中倾听叶脉倾吐的秘密。“在叶脉中”,不只是一个空间位置的确定,它是精神方向的一种趋近;“漫想”,不是碎片似的散漫,它是内在世界向着审美对象这个外在世界的奇妙的转化。其实,“叶脉”的意象是趣诣深远的,它的审美意蕴不是这个“原型形象”本身,它是作者审美观照中灵魂深入的一个借用。

  谈燕的散文将目光投向人类诗意栖居的家园,经过她思想的孕育、情感的浇灌以及审美胸襟的熔裁,使读者获得人生哲理的启迪。谈燕散文的语言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一种“有意味”的语言,这使得她的叙述与抒情、绘声与摹状都带有诗意的灵性,宛如一只七彩蝶翩跹于审美的天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