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原文学”的旗帜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07日08:06 策·杰尔嘎拉(蒙古族)

  “草原文学”是很多作家、评论家在谈到内蒙古文学时都会用到的概念。早在上世纪80年代,冯牧在呼和浩特参加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五届年会时就提到,草原文学是内蒙古文学的一面旗帜。乌兰在2011年召开的一次文学创作座谈会上谈到,草原文化是内蒙古文化的总概括,是生活在这一地区各民族、族群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草原文学是草原文化在文学领域中的反映和表现,是内蒙古文学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有机统一。如何多角度、深层次、高水平地展示和体现草原文化核心理念,创作出具有浓郁草原文化风格、草原文化特色和草原文化气派的文学作品,是内蒙古文艺创作的重中之重。

  内蒙古各民族的作家,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历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汇聚在草原文学这面旗帜下,创作出一批具有浓郁草原气息的文学作品,形成了一个由不同年龄作家组成的草原文学作家群。当前,内蒙古文学要继续发展,在创作观念上一定要强化打造草原文学的意识,围绕打造草原文学这一具有地区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文学品牌,逐步推出一批具有草原特色和草原气派的反映人性本质诉求和人生境界的优秀作品,为时代画像,为人民立言。

  草原文学之所以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号召力,就在于它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与地域性,色彩浓郁,特色鲜明,能唤起人们不同一般的审美感觉与欣赏趣味,成了中国多民族、多地域的文学中的“这一个”。可以说,就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而言,我们还很少发现像草原文学这样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民族地域文学。古往今来有那么多的草原作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写草原,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是草原的儿女,草原是他们的母亲。

  有人对新时期以来内蒙古的文学作品在全国获奖的情况作过统计,发现在全部获奖作品中,写草原的竟达94%。这说明,草原文学在全国文学总格局中因独特的民族性与地域性占有一定的位置,并有一定的优势——写草原文学可以创新立异、出奇制胜。文学评论家奎曾在1985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草原文学的名称最能概括内蒙古的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也最能代表和体现内蒙古各族人民,首先是蒙古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内蒙古当代文学所反映的生活题材,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描绘的社会习俗、自然风格,甚至所引用的民间故事和民歌、民谚等,基本上都离不开‘草原’二字。内蒙古的文学作品,正是以它的‘草原风味’或‘草原气息’而显露特色、大放异彩,从而受到国内外读者的注意的。可以这样说:‘草原文学’乃是内蒙古文学的标志、内蒙古文学的灵魂、内蒙古文学最本质的特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发扬草原文学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挥草原文学独特的优势,多出精品。

  过去,我们的老一辈作家为创作草原文学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小说家玛拉沁夫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倡导,“让我们每个人保持自己风格的同时,在我们内蒙古作家的作品中共同散发一股浓郁的草原气息”。诗人巴·布林贝赫表示,“如果人们从我的这粗糙的产品中多少能够闻到一点草原泥土的气息、青草的芳馨和奶浆的香味,那么,我就很满足了。”剧作家超克图纳仁则“把富饶的草原当作自己创作的源泉”。新时期出现在草原文坛上的汉族作家路远,也多次“寻找草原之魂”,认为“草原是最广阔的空间,没有什么可以与它相比拟”,因此,“写草原!——我决定了”。他还号召同龄作家,“写草原吧!写出我们草原的美丽和风味,塑造出具有独特气质的草原牧人的形象,表现生活在锡林河两岸人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很显然,这些作家所说的“写草原”,不仅指写反映草原生活的文学题材,而且还应该包括观照草原生活的审美意识和表现草原生活的创作方法,以及描写草原生活的文学语言要带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和抒情笔调等等在内。

  今天,我们的作家写草原、创作草原文学,一定要写出草原之魂。这就要求作家们必须努力挖掘和汲取草原文化精髓,不断加深对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的理解。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课题组的专家学者把草原文化核心理念概括为“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这三句话12个字,是对草原文化的基本内容、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的本质概括。

  “崇尚自然”,就是草原民族敬畏自然,珍爱生命,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由此衍生的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思想概括,体现了草原民族与自然环境息息相通、和谐共荣的密切联系。草原文化是生态类型的文化,从古至今,草原文化是在我国广袤辽阔的北方草原上生成、发展起来的,它是草原民族在适应草原生存环境、保持草原生态环境、与草原生态环境共生存共繁荣的文化成果。草原民族通过民间信仰、习惯法、成文法和行政制度等的约定,通过生产生活中依恋自然、呵护自然的实践,通过文学艺术的叙述颂扬,充分表达了崇尚自然的基本理念。

  “践行开放”,就是草原民族适应时代潮流,冲破旧制度,不断开拓进取的思想概括,体现了草原民族的开阔胸怀、包容态度、豪放性格和勇于突破自我的精神境界。草原民族从不自我封闭、固步不前,而是在游牧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与内地与世界各国进行积极交流,铸就了草原民族开放的心态、豪放的性格和进取的精神,他们以开放豁达的心态待人待事,尊重、善待不同的文化、宗教。可以说,包容并蓄是开放理念的基本内核,开拓进取是开放理念的外在表现。

  “恪守信义”,就是草原民族以诚配天、以义为本、大道诚信的思想概括,体现了草原民族民风淳朴,把崇信重义当做人生最重要的心灵约定。草原民族的生活是以自由、松散、简约为特征的,越是这样人们越是恪守着人生的自律、自觉,视信义超过人的生命,视诚信贵于金银财宝。草原民族被誉为最守信义的民族,恪守信义是草原民族同其他民族交往、联系、合作的重要保证,也是草原民族受到其他民族信赖和尊重的根源。

  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三者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我们要积极发挥草原文化核心理念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把草原文化核心理念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当中,融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当中。

  草原文学是草原文化在文学领域中的反映和表现,如何多角度、深层次、高水平地展示和体现草原文化核心理念、创作出具有浓郁草原文化风格、草原文化特色和草原文化气派的文学作品,是打造草原文学品牌的主要任务。广大作家要创作反映时代变迁和人民心声的优秀作品,就必须围绕草原文化核心理念,深入挖掘草原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历史活动,重要历史人物以及重大决策部署,做好重大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的作品创作。同时,我们的作家要充分尊重精神产品生产规律,创造规律,把繁荣发展草原文学作为繁荣发展内蒙古文学创作的主攻方向,创作出一批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的草原文学作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