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周涛说,序者,一、宜为师长;二、亦为知己;而他往往选择后者。周涛的第一本散文集《稀世之鸟》出版时,与他齐名的新疆诗人章德益为之序,成就序中名篇。
诗人谷地长期担任华北油田文联和作家协会主席,他厚朴、谦逊、勤勉、真诚、悉心,华北油田系统内一茬又一茬在省内甚至在全国产生影响的作家诗人,都得到过他“兄长式”的提掖与呵护。赢得这样的口碑,一半是华北油田素有的良好传承和工作职责使然,另一半则是一个人的品德所发出的能量。品德是一种“自我建筑”和“自我修行”;但一个能够带动和影响他人的人,必然会创造出“群体建筑”的奇观——这样的人,很容易辨识,因而受到敬重。我想,华北油田活跃且具规模的创作团队,应该算是这样的奇观吧。
近年来,谷地自己的诗歌创作也在“勤奋地钻进”,收获非常丰硕:2007年,谷地的第五本诗集《坚硬的记忆》出版;2009年,谷地与其他五位诗人合著的《石油的六种向度》出版;现在,诗集《以石油的名义》即将出版,谷地兄嘱我为之序——毋容置疑,这是一次挚友之间的重要的心灵对话。
《以石油的名义》分为三辑,第一辑:真情石油;第二辑:风光石油,第三辑:梦幻石油;共收入谷地近作64首。顾名思义,《以石油的名义》是“石油题材”的作品。所谓“行业写作”的良莠纷争一直以来都是文学批评家热衷鼓噪的,甚至是某些人手中的大棒,一些写作者因此有意绕开“行业题材”,改弦更张去经营“小我”的凤巢。然而谷地却异常坚定地向着他内心深处的“石油”掘进再掘进,他在追寻什么呢?抑或惯性,抑或沉凝,抑或坚守,抑或痴迷不悟,抑或命运指引,抑或心灵“震悚” ?读完《以石油的名义》中的全部作品,我找到了答案:谷地所追寻的远非“自喷井”上的油花,而是“古潜山”岩层下熊熊燃烧的火焰。谷地是这样叙述他心中的非凡景象的:“听到火在叫喊/胸中就鼓荡起升腾的激情/即使在漆黑的夜/也阻不住真实的光源和温暖//我们开成一朵鲜红的花/飞成一只红蝴蝶/与火焰一起开放或飞舞//是火就应该在一起燃烧/我们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那诱人的跳动/我们始终没有/失去对火的信任和追求//也许在生命的内部/早就种下一颗火种//(《地火》)”;“每一片羽毛都是光明的火种/每一只眼睛都放射出热情//火鸟 火鸟 火鸟/血脉中最激烈的生命/鸣叫声在黑褐色的岩石中/来回穿行/这样,任何荒寂的地域/也不再空洞//我们追逐火鸟/在火鸟到过的地方/筑巢//(《追逐火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半个多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地所发生的几乎所有的局部战争都能找到石油的影子。60多年前,刚刚诞生不久的新中国曾被宣判为贫油国,年产量只有12万吨,而中东地区的日产量就高达15万吨。石油成了新中国的心病。经过一代又一代新中国“石油人”的艰苦奋斗,如今,中华大地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飞驰着超过1亿辆汽车,超过2亿辆机动车。历史需要可靠的见证者——亲历、现场、实录。谷地在华北油田工作了30年,平原,山岳,大漠,草原,谷地跑遍了华北油田所有的工作点。2006年6月,省内10多名诗人随谷地驱车1000多公里,到达工作环境最恶劣的内蒙草原二连分公司体验生活,诗人们见证了“石油人”对祖国的赤诚:“我们深入到更深的深/去贴近您脚下黑色的河流/我们攀登上更高的高度/去贴近您头顶绚丽的云朵//祖国有高度/我们才能高昂起头/祖国有广度/我们才能目光辽阔//(《我们以石油的名义,为祖国祝福》)”
一个诗人抒情的“大义”与“小情”,是相对于诗人生命本质而言的,“大义”即诗人的担当,“小情”即诗人的颖悟;但无论“大义”或者“小情”,诗歌都只能建设在诗意上。诗意是人性中最难洞察的精神闪念,常常会被身边簇拥的华美词汇所遮蔽,就像石油藏身在地壳中一样。诗意是生活的结晶,而不是词汇的结晶。只有当石油与水彻底分离后,石油的意义才能够确立。《以石油的名义》中的众多篇什,“大义”与“小情”相互兼容,达到甚至超越了这重境界。比如《地火》《追逐火鸟》《石油观念》《古潜山》《感动》《两棵树》《车站》《季节的边缘》《偶然》《沼泽》《钻进》等等;谷地的诗没有一个词是强加给读者的,追求朴素,懂得节制,这是一个优秀诗人的成熟标志。朴素是一种内力,它用最普通的方式深入人心,却极少人能够做到;如同人人都知道直线是最便捷的传递路径,但未必人人都能在语言叙述过程的曲折中找到直线。我欣赏这样的朴素简洁从容的叙述,像一节一节的输油管,一下子就把油气从地心送上钻塔和高空:“喷涌的原油来自地层深处/采油树扎根三千米/根深蒂固,永远不会畏惧/寒冬和酷暑//(《石油观念》)”;“那山看上去离得很远/可它们好像就长在/我们的手掌之上/伸出钻杆般刚韧的手指/就会触摸到它们的额头//也不要说山和我们之间/几千年没有回声/我们交流感情的方式/是血液与血液的/奔涌//(《古潜山》)”;“果汁走出果肉/果汁失落在杯中/既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你,杯子一样/等待果汁/我,果汁一样/等待杯子/这一切不容选择//季节匆匆而过/叶子纷纷而落/挂在枝头的/一个个空洞的果壳/种子早已踏上征途//(《偶然》)”
诗集《以石油的名义》是谷地诗歌创作上的阶段性高峰。他的自豪与质朴,他的开阔与练达,他的执着,他的坦然,都淋漓尽致地淌漾在字里行间。谷地的创作实践同时也告诉我们:“行业题材”虽具“破坏力”,但也最具创造性。“石油题材”是一座富矿,它还远远没有被挖掘到与之相匹配的深度和广度。如果说石油是大地的血液,那么诗歌就是诗人的血液,在谷地奉献给读者的作品中,它们同出一脉,油水分离,淳正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