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的力量——刘兴华和他的动物小说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05日16:21 王正昌

  与兴华相识于上世纪80年代,机缘为我在《青春岁月》杂志社做编辑,他是我的作者。那时候,我们也都有自己的青春岁月,皆为二十多岁,而且都钟情于文学。其时的中国文坛,真是一个姹紫嫣红的景象。爱好文学,是极体面的雅趣。当时兴华主要写诗和散文。他的产量很大,每次相见,他都会有一批诗或者散文给我。兴华的诗文同他的人,率性,不善心机,一派天真气。读他的文字,能使人心境澄明。藉此,我们成了朋友。

  后来,兴华又写起了小说。作为记者的他,其小说的主题,总有独到视角,且与时代主潮同频共振。武侠小说盛行时,他写武侠小说。1997年底,他曾送我一本他的长篇武侠小说,曰《侠女泪》,是写一位貌绝天下的美女侠客,搅得武林江湖躁动不安的故事。读那样的小说,不禁惊异于兴华也能把刀枪剑戟的故事写得声色俱佳。

  到上世纪末,社会的日趋浮躁,渐渐难以容下安静的书桌了。包括武侠小说在内,文学已经风光不再。兴华的创作量似乎也在减少。每次见面或通电话,关于他的写作言的少了,他的话题主要转向了他的女儿刘婧,说刘婧也善写且已入佳境;刘婧要出书了;刘婧得了什么奖;刘婧又与哪家出版社签了版权合同;铁凝接见了刘婧。等等。口吻比以往谈及他自己的写作要兴奋的多。他有理由为女儿自豪。女儿自然也是他的作品,而且是最好的作品,是极品。

  前不久,兴华给我奇来一套他的动物小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裴帧印制的极为漂亮。分两册,一册写大动物,一册写小动物。总题为“最着迷野生动物故事”),让我很是意外:之一,他如今还在文学的疆域坚守。之二,他竟然又写开了动物小说。之一体现了他的执着;之二反映了他的智慧。执着是一种优良品质。对于不会鸡鸣狗盗,不善蝇营狗苟如兴华者,以写作做为情感寄托,终究不是坏事。智慧则是一种能力。他不象眼下大多数写作者那样,仅满足于自娱,乐得在自己那只茶杯里兴风作浪。他关注着茶杯之外的水域,即便不是江河湖海,只是一条溪流,那溪流里也有自然的声音,有阳光和月影。因此,他的写作,在种种可能的选择中,一直具有着他的“意义”。

  一口气读完兴华的两部小说,真有一种赏心悦目的阅读体验。兴华以他丰富的想象,匠心独运地为读者创造了一个生机勃勃,虚实相间,亦真亦幻的动物世界。读这样的作品,真比读时下一些叫喊的纷纷扬扬的小说有意思的多。他不仅叫我们了解了许多动物的生存状态,了解了动物界许多精彩有趣的故事,亦能通过那些故事,悟出许多人生的哲理。仿佛饮一杯好茶,不仅解渴,还能品出其中韵味。

  一条叫卢弯弯的憨蛇,于暴雨如注时节,被天空的闪电吸引。它以为那是它的同类,于是便借着密集的雨帘向着闪电游去。雨小了,它也没了力气,瞬间跌落在一棵高高的波巴布树上。糟糕的是,卢弯弯正巧落在大冠鹫的窠里。“它吓了一跳,条件反射似地缩成一团。它伸出蛇信子,并没有嗅到大冠鹫的气味,绷紧的身子暂且放松下来。”卢弯弯在大冠鹫的窠里发现了三枚卵,真是天赐的佳肴!它依次把三枚卵吞下去,腹部随之鼓起了三个疙瘩。蛇吞进鸟兽的卵,要扭动身躯将卵摔碎,再将卵壳吐出来。他还没来得及做这些,突然听到空中大冠鹫的长啸声。“卢弯弯心里一惊,猛然抬头向空中望去,只见一雄一雌两只成年大冠鹫在空中盘旋,这是它们发现猎物的表现。”接着,卢弯弯目睹了两只大冠鹫捕杀黑曼巴蛇的惨烈场面。卢弯弯惊恐万状,它迅即从树上溜下来,贴着地皮快速逃窜。两只大冠鹫返回到它们的窠里,它们发现卵丢失了,同时发现了草丛中仓皇逃窜的卢弯弯,它们于是发出尖厉的叫声,向卢弯弯俯冲下去。虽然靠近前的一堆碎石藏身,卢弯弯脱险了,但它高兴不起来。它开始病苦——吞进腹中的三只卵,两只摔碎了,吐出了卵壳,而另一只怎么也摔不碎,而且感觉越来越硬,鼓胀得肚子疼痛难忍。因为那不是卵,是一枚卵石。“直到这时它才明白,圆圆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卵,还有石头!”“这块像卵的石头,是雄大冠鹫的枕头。原来,雄大冠鹫也像乌鸦一样,睡觉时喜欢枕在一块凉凉的石头上面。卢弯弯明白了这些后,它不再挣扎,只有静待夜深人静时,拖着笨重的身体到远处那条河流的上游去。那里的泥土富含碱性。它只有吞下碱性泥,以此增加腹腔中的润滑度,再经过反刍,把吞入腹中的那块卵石吐出来。”夜幕降临之后,卢弯弯赶到那条河的上游,它吞进了大量含碱的泥土,之后“慢慢收缩肋骨,试图推动那块石头向口腔运动。同时,把嘴张得大大的。它多么希望那块石头快一点从口腔中滚出来呀。它努力着,努力着,等待着一个奇迹出现。”

  ——奇迹出现了吗?作家没说,只让读者铭记住了卢弯弯逃脱了大冠鹫的追杀,但没逃脱先前自己的贪婪。记住了它的那句感慨:“圆圆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卵,还有石头!”

  两条小鳄鱼隐藏在初鸣河岸边的草丛中,他们欲伺机捕食于河里觅食的英美子鸟。一条小鳄鱼蓄势良久,突然哗啦啦扑向水里,咬住了一只英美子鸟的翅膀。另一条小鳄鱼冲过来分食。咬到英美子鸟的小鳄鱼一甩头,躲过了争食者。但由于用力过猛,把嘴里的英美子鸟甩了出去。惊魂未定的英美子鸟仓皇飞走,只可怜逃离了小鳄鱼之口的它,又在慌恐中竟然落在一条大鳄鱼露出水面的头上。大鳄鱼已经多久没捕到食物了,自然不会放过这飞来的美味。它缓慢地低头,又猛然晃头,将英美子鸟甩落水中,之后向扑梭着翅膀挣扎的英美子鸟张开血盆大口。大鳄鱼的举动惊了附近的一匹成年公河马。那公河马有些不满了,吼叫着向大鳄鱼冲过去,一头撞在大鳄鱼身上。大鳄鱼在水里打了个滚。英美子鸟趁机噼噼啪啪贴着水面逃走了。大鳄鱼怒火中烧,极力甩着尾巴向公河马袭去。公河马并无惧色,“身体向下一潜,又猛地向上一冲,把大鳄鱼顶翻。”随之用獠牙把大鳄鱼的下颌划开一条口子,鲜血顿时染红了大鳄鱼身边的水面。不远处观战的两条小鳄鱼看到大鳄鱼受伤,急切地叫起来,呼唤同伴前来助战。公河马听到两条小鳄鱼的呼救声,丢下受伤的大鳄鱼,又向两条小鳄鱼冲过去。两条小鳄鱼慌忙逃上岸,钻入草丛中的洞穴。公河马以胜利者的姿态,在岸上调理着自己的筋骨。这时,一头大象摇着芭蕉叶般的大耳朵,晃动着力大无比的大鼻子向公河马走来,边走嘴里边发出鸣叫声,意思是警告公河马不要挡了它的路。公河马对大象的叫声充耳不闻,依然站在那里。大象躁烦起来,挥动着大鼻子将公河马驱逐到河里。躲到洞里的两条小鳄鱼见公河马被大象赶跑了,一前一后从洞里钻出来。它们没有料到,它们的洞口外已经潜伏了一只饥饿的猎豹。那猎豹纵身一跃,扑到一条小鳄鱼的身上。这时,草丛中突然传来急唰唰的响声,是大鳄鱼赶来救援了。猎豹于是丢下小鳄鱼,向远处逃去……

  ——丰富多彩的动物界,处处充满着生机,也处处充满着危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幕幕生动的制约与反制约的活剧时时在上演。

  雄虎彼得和雌虎拉丽生活在一个叫科沃的山林里。它们在春天里恋爱,三个多月后,拉丽产下一只虎妞。拉丽生产不久,彼得捕回来一头小野牛。拉丽真是饿极了,风卷残云般吞噬起来。彼得退到一旁注视着四周,为拉丽警卫。不一刻功夫,五六十千克的小野牛就被拉丽吞下去大半。拉丽吃饱了,满足地把虎妞衔在嘴里,回归了密林深处。突然,“附近的小树像被风刮一般晃动起来,是狼群嗅到了小野牛的血腥,围攻上来。”“彼得猛地把头一低,张开大口,发出一声沉闷的吼叫声。”狼群被彼得的吼声震慑住了。“它们停下来,四周顿时陷入一片寂静。”这沉寂没有保持多久,狼们也仰着脖子叫起来。它们嗥叫了一会儿,之后达成一种默契,头狼在中间,其它狼分列两旁,齐头并进向小野牛的残存尸体靠过去。它们也想分一杯羹。“彼得先是一愣,它从没见过这么信信满满又穷凶极恶的狼群。”它于是“脊背上的毛竖了起来,冲着狼群露出尖厉的牙齿。”迎着头狼扑了过去。头狼见计谋得逞,顺着山坡向下逃窜。其它狼们,见彼得离开了,迅速扑向小野牛的尸体,你争我抢地大吃起来。追跑了头狼,彼得又去驱赶争食的狼群。头狼又趁机返回来,叼走一块牛肉。那牛肉是其它几只狼刚刚为他撕扯下来的。头狼伸长脖子,仅吞几下,牛肉便滑进他的肚子里。如此几番下来,拉丽剩下的小野牛肉,彼得还没吃几口,大部分落入狼腹。彼得终于明白,这一切都是头狼的阴谋。于是,又一次向狼头领猛扑过去,穷追不舍。虽然狼是一种比较善跑的动物,但与体量硕大的虎相比,只能甘拜下风。在一个下坡处,头狼慌不择路,几乎是滚落下去的。彼得一个前扑,随之咬住了狼头领的脖子。虽然最后一搏的狼头领也反咬了彼得的前爪一口,但还是被彼得咬断颈椎,又甩出十几米远。“也许彼得不喜欢狼肉的味道,或许它不屑于食头狼的肉,转身返回了山林。狼群待彼得没了踪影,风一样向狼头领跑去。狼群确认头狼已经死了,一改往日的恭顺与伏首帖耳。一只狼首先张开嘴,猛地把头领的一块肉撕下来吞了。其它狼们一哄而上,纷纷甩着头颅撕咬头狼的尸体。转眼之间,地上便是一堆狼骨。”

  ——这是狼头领死后被属下分吃的故事。故事还在继续。下面的故事,则是牛头领被属下同性帮助天敌彼得和拉丽捕杀的故事。牛头领的属下同性自然不是为了食它的肉,而是为了头领的王位。

  杀死了头狼的彼得没有马上回到拉丽身边,它不愿让拉丽看到它受伤的样子。彼得不在,拉丽只有自己亲自出去捕猎。拉丽在一个坡地的草丛中悄悄隐蔽下来。不远处是正在食草的野牛群。它在选择攻击的目标。观察一会儿,见野牛们始终紧紧聚在一起,没有落单者。于是只有大摇大摆地径直向野牛群走去。拉丽的突然出现,使野牛群一时慌了神,纷纷向后逃遁。野牛群此举正中拉丽下怀,奔跑着追上去。它很快把目标锁定在已经有些年迈的野牛头领身上。不一刻,拉丽就跃上野牛头领的后背,有力的前爪死死锚住野牛头领的脖子。野牛头领不停地扭动身体,想把拉丽从身上甩下来。但折腾半天,并未奏效。这时,彼得出现了,虽然它受伤的前爪不像以前那样灵活,还是威猛地扑向野牛头领。彼得和拉丽很快就将野牛头领扑倒在地。野牛头领倒地的同时,向同伴发出了求救的叫声。野牛头领的两个护卫迅即停下奔跑的脚步,调头向着头领跑过来。整个牛群也惊醒了,与野牛头领的护卫一起,加入了对彼得和拉丽的围攻。在野牛群的强大攻势下,彼得和拉丽放弃了野牛头领。但它们并不甘心,退到安全地带,继续寻找机会。双方僵持了一周,彼得和拉丽再一次向野牛头领发起猛烈进攻。野牛群有些疲惫了,它们没有再与两只猛虎对抗,而是选择了溃逃。有伤在身的野牛头领很快落在了牛群的后边。彼得和拉丽迅速先后向它扑去。野牛头领再次发出求救的叫声。两头忠实的野牛护卫又一次带领牛群像一辆辆开足马力的战车开过来。结果自然是彼得和拉丽再次捕猎失败。它们依然没有灰心。它们清楚,受伤的野牛头领是坚持不了多久的,等下去,一定会有新的机会出现。

  临近黄昏,野牛群中出现了躁动,一头成年公野牛突然开始攻击野牛头领。连日来,它也一直在等待机会,它知道此刻机会已经成熟。它要取代老牛王成为新的牛王。“野牛头领见那公野牛向自己袭来,迅即向别的野牛身后躲避。它的两个护卫此刻纷纷闪到一边。它族动物攻击自己的头领,护卫有保护的责任。而族内有公野牛向头领发起挑战,它们则必须保持中立,这是规则。其它野牛见自己的头领面对挑战一副落荒而逃的样子,都极其失望。这样的头领,哪还能保护牛群?于是头领跑到谁的身边,便遭到谁的驱逐。老牛王被牛群抛弃了。落日余晖中,野牛群缓缓向前移动而去。彼得和拉丽同时扑向野牛头领。老牛王绝望地闭上眼睛,庞大的身躯轰然倒在地上……”

  兴华的动物小说,是他独立于世的另一种心灵表白,这种表白,至少有三个特色:

  其一,动物小说亦归为儿童文学范畴,但有一定阅历的成年人读了兴华的动物小说,通过蕴含在动物故事背后的深刻哲理,能获得许多人生的启悟。小读者们读了这些小说,在妙趣横生的阅读中,能了解到许多动物学常识。文中大量的动物生活习性、生存状态描写具有科普意义。一定能增进小读者们对动物世界的了解。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均能从兴华的动物小说中各得其所。所以这样的小说,于读者不会有“隔”的感觉。

  其二,之前我们的动物小说,大都是作者以“全知全能”的人的角度去臆断动物心理,去经营故事,意图在于通过他们的故事炮制糖衣药片,惩恶扬善,教化意味过于明显,淡化了读者的阅读快感,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兴华的动物小说,读之所以让人感到亲切,是他对笔下动物生活习性深入的研究,对动物心理精微的把握。读者的内心,很容易进入他营造的动物世界里,去感知它们的喜怒哀乐,去感知生生不已的生命奇迹,由此感知大自然的奇妙与博大。

  其三,与兴华动物小说拥有读者的“广普”性相伴的,是他写作手法的丰富性,十八篇小说,写作手法几乎篇篇都有变化。他巧妙地将蒙太奇、黑色幽默和意识流运用到趣味故事的言说中,强化了读者在阅读中的审美体验。此外,语言的运用也颇为讲究,叙述既灵动又节制。展现了文学语言的氤氲之美和素朴之美。读这样的小说,能使读者获得多方面的艺术享受。

  毫无疑问,如今的时代,文学越来越边缘化了。许多曾经痴迷文学的人已经丢掉了手中的笔。兴华还依然在坚守着,而且在坚守中不断给读者新的惊喜,这自然会令人敬佩。兴华是个有趣的人。通常情况下,他向你展示他的机智与幽默时,总是极认真的一张脸。按世俗的眼光看,兴华不是个“灵光”的人。作为衡水市作协副主席的他,竟然不知道省作协的门在哪里(自然,不知道省作协的门在哪里,并不影响他做好衡水市作协副主席)。凭他的坚守,凭他的有趣,凭他的不“灵光”, 他应该还能写出更多读者欢迎的作品来。可以预见,此后的岁月,他会不断奉献给读者新的佳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