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想为故乡的那个小村庄写点文字了,但又觉得这个曾养育了我的故乡村落,在我的心中占据着沉甸甸的分量,显得格外沉重,想写,一时又有些胆怯,总怕自己的文笔稚嫩,写出来的文章有负于乡亲们的厚望。说起对故乡的深厚情谊,对阔别故乡多年的我来说,村庄情结的反应在我的心中真可以说是相当的直白和深刻的。
素日里,作为从乡村走出来的我,但凡只要听到村庄二字,心中总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激动,可以说,村庄作为一个词,它一直都在温暖着我写作的情绪。
常言说得好:“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情是故乡真,人是故乡亲”每个人都有自己出生和被养育的地方,这个地方是每个人再熟悉不过的场所,那就是我们的村庄。村庄里每天都会发生着一些所谓司空见惯,非常简单的事情,这些事情看似琐碎而简单,却是极其复杂的,耐人回味的。关于村庄的物事,其实就是一出动人的乡村大戏在生动地演绎着中国村庄里百姓的家长里短。它包括村庄风俗、村庄礼仪、村庄政治、村庄经济、村庄文化、村庄道德、村庄伦理、村庄价值等多方面内容。就如贾兴安老师在他对自己的《村庄里的事物》一书创作谈中所说:“我尝试着将自己在村庄里的生活与中国整个广大乡村的历史进程做一些纵向、横向、古代、现在等全方位的观察与思考,惊讶地发现在我的童年时期,在我人生的四周,那些所谓司空见惯,非常简单的事情,原来却极其复杂。一只鸡,一把镰刀,一口水井,一条小路,甚至一草一木,一针一线,吃饭睡觉,打架骂人都是非凡的,都是有渊源的,都充斥着文化符号,都携带着悠远而漫长的历史记忆,都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文明、智慧和荣耀……”
对此,我是感同身受的,因为关于村庄那些昨事、往事、轶事,一如甩拽不掉的影子,依附在我思乡恋土的情结深处,久久不能释怀。如是说,我总是感觉对自己生活过的那个村庄有所亏欠,可自己又总是不想爽爽快快承认,终于有一天,我的灵魂在不断地拷问中,才拿起笔来去写我的《村庄叙事》,我笔下的故乡村庄风情才真实地凸现在纸面上。
在我写《村庄叙事》的那些日子里,睡眠总是在跟我作祟,失了觉的我,整个脑海里无论是主线,还是片段,无不是我对生活了二十多年的那个小村落回味般的进行梳理。是啊,一个人的夜晚,独坐桌前,我的思绪常常从村庄开始。在我深深的记忆里,我家住的那个村庄很大,它无拘无束地随意躺卧在浩淼的天穹下,散发着淳朴的乡村味道。村子几百户人家,户与户相连,树梢与树梢相牵,村尾看不到村头,村头难见到村尾。自小在村庄里长大的我,对村庄里的一切自然格外熟悉。村庄的风物,村人的思维都是非凡的,它携带着悠远而漫长的历史记忆,栖息在我的心灵之上成为诗意。
可以说,村庄就是一首历史老歌,我们要深刻地去感受它、读懂它,对它有所感悟。也许是以此有关的想法吧,我想为故乡唱首歌,《村庄叙事》的写作是我有感而发的,是我把生我养我的村庄故事谱成一首老调,让它从我的情感心底中释放出来。
《村庄叙事》不可避免地要与我生活过的村庄场景发生联系,而这些村庄场景也必然成为我进行《村庄叙事》写作的重要资源;但我对于村庄知识的熟悉、理解和运用的程度还是不够的,它必然影响到我写《村庄叙事》的角度和深度。但是我的笔触是由我的心灵深处有感而发的。故乡的人情与事物、景致与习俗、风貌与文化,使我一时无法停搁那发自内心的笔触,关于对故乡村庄如痴如醉的眷恋情愫,就这样实实切切地,肆无忌惮地铺呈开来,抒放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