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原名《美国博客》,2012年在美国出版。它实实在在地记录了作者移民美国20多年间的生活经历与见闻,既不夸张,亦无华丽修饰,通过平实质朴的叙述,读者可以全方位了解作者多年来在美国拼搏的历程。
移民的故事就像一个五味瓶,甜酸苦辣尽在其中。书中的小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每一个故事都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移民美国的方方面面, 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只亮一盏灯
小时候听人家讲故事,说是有一位美国富翁临死前已说不出话,只是用一个手指指向前方,众人不明其用意,老婆赶忙去吹灭一支蜡烛。因为富翁一生节俭,即使行将就木,也不肯点两支蜡烛,造成所谓的浪费。
当时听这个故事,认为是人编出来的,一笑而过。但谁知现实生活中,真有这样节俭的百万富翁。
若干年前,我在一家汽车旅馆做经理,发现洗手间的灯泡总是坏得很快,我起初抱怨美国的灯泡质量太差,害得我不得不两三周就换一次。后来发现镜子上方的四盏灯总是有三盏坏,一盏不坏。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老板坎伯先生把灯泡一个个拧松,只留一盏灯。这才明白原来老板是为了省电,只亮一盏灯,其余三盏全是摆设。
坎伯当年38岁,祖籍山东,台湾人,来美国十几年了。他曾把祖产田地变卖了一大笔钱,投资美国。在西雅图买了公寓,在洛杉矶买了两处汽车旅馆,在海边买了一幢豪宅。在美国房地产低迷时期,其资产总价值也不下2000万美元。
可是百万富翁坎伯的日子过得十分节俭,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吝啬。据他自己说,来美国十几年,他从未到商场去买过衣服,衬衫洗得发白,袖口都破了,都舍不得丢掉,要等下次回台北从夜市上买几美元一件的。
多年来,坎伯从不自掏腰包在外面饭馆请客吃饭,因为他认为那是奢侈浪费。坎伯的最大享受就是和朋友在一起时,能吃一碗家乡口味的牛肉面,每当他打着饱嗝儿、兴高采烈地回到旅馆时,我就知道他享受了一碗家乡的牛肉面。
坎伯开着一辆1959年的老掉牙的雪佛兰汽车。今天这里漏油,明天那里漏水,反正毛病越修越多。坎伯的理论是:只要能走,就不换车!每次修车他都要和车行争论价格,总是抱怨价格太贵,总是抱怨修不好。
坎伯有个“谈得来”的女朋友。虽然坎伯有位漂亮而又贤淑的老婆,但坎伯有苦时,总喜欢向女朋友倾诉。女朋友是有钱又有名气的珠宝商,年龄比他大几岁,比起坎伯的老婆来,多了几分沉稳、干练和珠光宝气。坎伯和她煲电话粥一个小时算短的,但大多是女朋友打来,要让坎伯打过去这么久,他舍不得电话费。聊得兴起时,坎伯就要借我的车开了,去见女朋友。坎伯十分要面子,我的车比他的新,比他的车性能要好,而且开过后还给我时还不必加油,油费也省了。
坎伯家过日子也十分节俭。家里没有洗衣机、烘干机,所有衣服全由老婆拿到旅馆用公用洗衣机洗。坎伯的孩子都上中学了,头发还是他的老婆来理,而老婆的技术又不怎么样,以至于孩子上学时常因为头发遭同学笑话。
坎伯最痛恨的事就是花钱,不管该花还是不该花,花钱就像摘他的心挖他的肺一样痛苦。
有一天,坎伯的老婆高高兴兴地开着一辆二手的日本丰田迷你厢型车来到旅馆,告诉他家里的旧车卖了。那辆旧车我见过,破得像当年北京的出租车“面的”。乘客空间又小又窄,还没空调,这样的车在洛杉矶开,夏天得热死。可是坎伯为此事勃然大怒,大骂老婆奢侈浪费,老婆十分委屈,说一来眼看孩子一天天大了,开这样烂的车,接送孩子上下学怕被人家笑话;二来坎伯的父母要来美国了,原来的旧“面的”坐不下一家6口人了,连机场都去不了,怕坏在半道儿上。不管老婆怎么说,坎伯都是怒气难消,后来听说为此他和老婆两个月没说话。当然,这些苦水他也是向女朋友倾诉。
坎伯的最大幸福就是不花钱。坎伯的最大乐趣就是每到月底按着计算器算自己赚了至少5位数以上的钱。
坎伯46岁的时候,在一次酒后心脏病发作,送医院回天乏术,留下了几千万的资产、一个漂亮的老婆和两个十来岁的儿子。正应了小沈阳的话:“人在天堂,钱在银行。”连老婆都是人家的了!
安妮的姻缘
安妮是我来美国后最早认识的上海女孩。她有一张典型的中国上海女孩的脸庞,清秀、细致,一双有神的眼睛人见人爱。安妮20岁随父母亲移民来美,可以讲一口流利纯正的英文。
安妮任职于一家著名的中国在美国设立的大银行,职位是总经理秘书。每逢银行有酒会,安妮都是酒会上的亮点,给总经理挣足了面子。但安妮并不是花瓶,她是有知识、有文化的新一代上海女性,中国男人想要娶她,还真是不容易。
眼看银行里的年轻姑娘们,一个个都嫁了早期台湾移民的前辈或后代。安妮对她们嗤之以鼻。因为这些姑娘的丈夫,不是很老,就是很穷,大多其貌不扬,缺点不少,优点不多,就是为了一张绿卡才出嫁的。
安妮认为,既然人在美国,又没有语言上的障碍,何不交一个美国男朋友呢?安妮的想法没什么不对,可是安妮的父母坚决反对她交美国的男朋友。起初,安妮还很顾忌父母的感受和意见,可是渐渐地她对一位美国小伙子有了不一般的好感。
这位小伙子叫丹尼,身高一米八以上,皮肤白里透红,鼻子、嘴、整个五官线条十分分明,集英俊、挺拔、帅气于一身,任某大公司的工程师,相信每一位姑娘见了都会心动的,自然安妮也不例外。
丹尼对安妮可谓一见钟情,从认识她那天起就发起猛烈的攻势。安妮告诉我,丹尼每天都要手捧一束玫瑰站在安妮家公寓的楼梯下,风雨无阻一连三个月,安妮被感动得涕泪横流,最后终于答应嫁给丹尼。
安妮从未见过浪漫的中国男人。20多年前的年轻人,远不及现在的年轻人开放,彼此爱慕但说出来都很难,更别提什么送玫瑰了。
尽管安妮的父母极力反对,甚至以断绝母女关系相要挟都拦不住安妮要嫁给丹尼的决心。
婚礼是浪漫又甜蜜的,誓言是坚定而动人的。如用两支小蜡烛点燃另一支大蜡烛以示合二为一,新娘戴上婚戒表示我的心已归属于你。安妮的婚礼有约200位宾客出席,惟独少了安妮的父母和兄弟。安妮为此十分伤心,悲伤地抱怨:“我家连条狗都没出来!”
婚后的安妮比以前更美丽了,多了几分少妇的韵味儿和成熟,少了几分年轻姑娘的青涩,让同事们好生羡慕。
几个月后,安妮怀孕了,身体反应剧烈,常常恶心、呕吐。为了照顾她,总经理安排她做了电话总机接线员。
一天安妮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打开房门后惊呆了。她的丈夫丹尼和一个金发女人正赤裸裸地在床上,惊慌失措,十分尴尬。
安妮气昏了,大骂丈夫是畜生、骗子。丈夫丹尼竟毫不示弱,一边骂一边掐住安妮的脖子,使她差点儿断气。
那时安妮已怀孕5个月了,堕胎就是谋杀罪,安妮只好把孩子生了下来,和丈夫离了婚,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由于怀孕期间受了太大的刺激,安妮人变得有点儿不正常了。她对认识的人都要重复地讲自己的故事,以至于后来人们背后称她为“祥林嫂”。
祥林嫂是鲁迅笔下的悲剧人物,见人总说:“我的阿毛死了。”闹到最后没人同情她,成了一出悲剧。
美国创业
在美国要想自行创业建立一个公司,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远比你所能想象的要简单得多。
首先,你需要确定你要做什么生意,然后想一想你要投入多少资金。俗话说,有多少水,和多少泥,讲的就是这番道理。一般说来,自行创业的风险比购买一个现成生意的风险要高出许多。
许多大陆来美创建公司的人,由于对美国市场不了解或不够了解,导致损失了大把的银子,血本无归的大有人在,其中不乏在大陆经营得不错的公司。
笔者有一位在大陆某著名国营旅行社工作的朋友,用了不止100万美元来美开分社。先买了房子又买了车,经营了半年没啥生意好做。本来设想得不错,美国这么大,有3亿多人口,每年就是有万分之一的人去中国旅游,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结果没料到,半年过去了,生意没做成一笔,钱却快花光了。只好关闭了公司,卖了房子、卖了车子回国去了。
笔者考察了若干行业,发现在洛杉矶开中餐馆是中国人的特长,加油站为印度人把持,开烈酒店韩国人居多,越南人擅长枪店,阿拉伯人多开出租车。
经过若干年的拼搏,笔者挣了十几万美元。看当时遍布美国的711便利店生意不错,于是向总店呈交了申请,想购买一家这种商店的经营权。要经营这种店首先要经过总店有关人员的面试。
记得面试是在旧金山的一个办公室。由于当时孩子还不满12岁,按美国法律不可以单独待在家里,所以只好带着他。谁知这大大地得罪了面试官,他说这是件非常严肃的事,于是我就凭这一点被否决了。当时心中非常不快,认定年轻的面试官(不过30岁)一定没孩子,才不会理解父母的苦衷,心中痛恨这个家伙轻易地断了我们的财路,咒他今后断子绝孙。
世上的事有时就是这样,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如不是他的否决,我也不会在后来投资开旅行社。
在一位朋友的引导下,我决定重操旧业——开旅行社。朋友建议我把旅行社开在佛罗里达,因为佛罗里达旅游业非常发达。可是我们的客源主要是中国人,为此,我买了张机票去佛州做了一番考察。下飞机后我租了一辆汽车,首先开往奥兰多,发现奥兰多这个弹丸之地竟有6家华人开的旅行社。“太平洋旅行社”雇了3名洋雇员,主要做美国人生意。“美而廉旅行社”连办公室也租不起,在家里办公。“创新旅行社”已人去楼空。“精华旅行社”费了很大气力才找到(10多年前又没有卫星定位系统),可是大门紧闭。“天马”和“铁翼”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驱车前往迈阿密,迈阿密的华人旅行社的情况似乎也好不了多少。但我实在不喜欢迈阿密的环境,比洛杉矶还要恶劣,家家户户都安着铁窗及防盗门,说明这个地方治安恶劣。
“天霸”这地方,是富人逃税的天堂。港湾里停满了私人游艇,没见到一家旅行社。3天考察,行程1000多英里。
经再三考虑,我认为洛杉矶还是大有可为的。第一,洛杉矶华人人口众多;第二,洛杉矶的现有旅行社虽多,但90%以上是港台人士开的,主要客源为港台人士。俗话说,哪方来的人做哪方生意,这话一点儿不假。
为了给旅行社取一个好的名字,我煞费苦心地想了两周的时间。最后终于想到了一个中英文都上口的名字。当然,首先是英文名字“CAL Sunshine Travel”。因为我很热爱旅游这一行,记得第一次带的一个旅行团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来的。我的老师强先生的开场白赢得了美国客人的一片喝彩。他说:“今天北京天气很好,阳光明媚,是因为各位带来了加州的阳光。”
来美国后定居在加州,才领略到加州阳光的灿烂明亮,于是“加州阳光”就这样诞生了。
公司名称有了,接下来就是找办公室。既然把客源定位在华人,因此就把办公室设在华人居住密集的城市——蒙特利公园市,又名“小台北”。
租金倒算便宜,300平方英尺的小办公室,一尺一美元。然后是和房东签约。华人房东不调查租户信用,次日就把房钥匙交给我了,然后去蒙市市政厅申请营业执照。
两三天后市政厅寄来两份文件。一份是临时营业执照,另一份是房屋检查清单。过几天后,由市消防部门做消防检查,如合格,在相关条目上签字通过。然后是建筑部门来检查建筑结构是否合格。再过几天,正式营业执照便可收到了。
我知道,在中国要想办旅行社,首先没有100万元的保证金,连想都别想。然后是公文旅行,申请文件经过十几个部门的审批和盖章,所花时间没有半年至一年别想领到营业执照。这其中还不知要花上多少钱去拉关系、打通关节,让你再破费个万儿八千的。
在美国办个人公司几十美金就轻松搞定。如办股份公司,花费也不超过1000美元。但关键问题是开公司易,成功难。据美国有关部门统计,大多数公司会在头3年内倒闭,如果能坚持7年就不会倒闭,或倒闭的风险就不大了。
租房风波
租房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尽管你翻开报纸都是房屋出租广告,但要是找一个各方面都符合你要求的住房真是难。因为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一是价位,贵的住不起,便宜的又太差;二是学区的优劣;三是上班的远近。
笔者两次租房,都留下了不愉快的印象。
第一次租房,翻遍了报纸的分类广告,看到在喜瑞都市有房子分租,于是打电话给房东,领我们看房子。房子真是漂亮,四房三浴,院子很大,林木扶疏,绿草茵茵,在气候十分干燥的洛杉矶真是赏心悦目。但我们小家庭三个人租不了这么大。台湾来的房东说他可把主卧室租给我们,其他房间租给别人。说好就签约,租金每月500美元外加一个月押金及所谓清洁费,一共付1050美元,租约暂定为6个月。
谁知自我们搬进后就麻烦不断,先是热水锅炉坏了,房东不及时修理,害得我们一周没有热水洗澡。紧接着是寒流来了,房间“Heater”不工作,十分寒冷,妻儿全患了感冒。然后是不分白天还是黑夜、平日还是假日,都有人来看房,因为房东在门口插了个牌子“For Sale(出售)”。在不堪骚扰之下,我向房东提出口头抗议,并表示应该尊重我们的“Privacy(隐私权)”,谁知这位自称来美多年的老侨却满不在乎地说:“你有什么Privacy呀!”言语之中,满含着对我们的轻蔑。我不由得心头火起,说:“好,从今天起,你如再不通知我而敢踏进我房间一步,小心吃枪子儿!你听说过日本留学生在万圣节误入人家而被打死的事儿吗,杀人者被判无罪。”
事情已闹到这般地步了,我才明白,他在和我签约后,迟迟不能把其他的房间出租给别人,因为这里既不是华人聚集的蒙市,也不靠近大学,找不到留学生租户,他觉得不划算了。而后,有一位白人警察大家庭想租这房子,而房东和我们签了约,违约有顾忌,因而故意找麻烦,而我这时提出提前解约,正中他下怀。
搬走时有一场智斗。房东大谈什么加州住房法来唬我,说在我搬出两周之内把押金还给我,而我则坚称:“不退押金,少一分我不搬。”因为他是如此的狡猾、欺人,我不相信他。
事情就这样又僵持了两周,他再不敢贸然前来骚扰。又一日,他打来电话,答应在我搬家之日,他检查房子后,把钱退我。某日我把家搬得一干二净,但在他未还我押金之前,我不交房间的钥匙。因为根据合约,我仍有房子的使用权。在美国,口说无凭,他检查完房子,认为满意,要我先交出钥匙,他后退钱。我则坚持他先退钱我再交钥匙。这次可是“老侨别想欺新侨”,他无可奈何,只好如数把钱退还给我。
听朋友说,租洋人的房子麻烦较小,只要信用没什么问题,房屋修理和保养绝不马虎。笔者这次租了一个两室一厅的公寓,房虽然旧了点儿,但维护得极好,美中不足的是,房间在二楼,一楼恰好是公寓经理的住房。经理是一对美国老年夫妇,老太太60开外,老头子七十有二,公寓大小事全要操劳。我感叹于这把子年纪,要在大陆早该在家享受弄孙之乐了,而在美国却还要为生活而挣扎,活得真累。老头子Howard负责公寓的维修工作,老太太Elian负责日常管理及账目。每当晚上10点多看到他们老两口还为公寓的事而奔忙时,总难免引起怜悯之心。俗语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本人验证,此话不假。老太太很有怪癖,喜欢安静但不通人情,害得我们在二楼上走路全要踮着脚尖儿,说话也要悄声细语。此外,她不喜欢孩子,因为孩子会哭、会叫、会闹。如果独身自处倒也罢了,但作为公寓经理,难免要和住户发生口角。
有一次,我和妻子、孩子外出晚上回来,才9点多钟,边走边嘱咐儿子别出声,谁料到老太太竟拉开窗帘大声警告我们:“安静点儿!”真是太过分了,我不由得心头火起,老子花钱租房子,凭什么要受你的窝囊气。上楼后,跳起来,使劲儿跺了几下楼板,让老太太知道,我不是好欺负的。这下我可捅了马蜂窝,老太太打电话叫来了警察,我这人就不怕警察,因为做了几年旅馆经理,和警察打交道多了,对法律也略知一二。警察很晚才来,大约12点多了,听见有人敲门,料是警察,故意睡眼惺忪地去开门。警察说:“有人反映楼上有人制造噪音。”我故作惊讶地说:“哦,是吗?我们不过刚刚搬动了一下家具而已,楼下那个老太太神经过敏。”警察无可奈何地走了。
次日,我们又准备找房子搬家。按租约,要提前30天通知公寓经理。我是很不愿和那个老太太说话的,至少心中愤愤不平。谁料见到了老头子Howard,他主动做出一副笑脸,和我握手,说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我可一时转不过弯来,为什么他们转变得这么快,还不是怕我们搬走,他们损失租金?在这个社会,钱才是第一要紧的,面子不重要。我理解,这件事老头子实际是向我道歉。冲老头子的面子,按租约住满一年后,我们还是搬家了。这时,老太太Elian笑嘻嘻地对我说:“留下你的新地址,有信来我给你转过去。”我不疑有它,把新地址给了她,岂料,我又中了人家的埋伏。3周以后,我收到一封信,信是一家房地产管理公司寄过来的,声称我欠他们250美元清洁费,如不限期付清,就要坏我的信用。这真是岂有此理!老头老太太从没和我提出此事,怎么在背后玩阴的?在咨询了有关方面的律师后,他们认为房地产管理公司是毫无道理的,我可以据理力争,如果他们真要打官司,败诉是注定的。因为他们没有“搬进搬出申明书”,而这正是法官判定输赢的主要依据。于是,我正式地给房地产管理公司回了一封信,陈述我的理由,并对他们这种行为表示愤慨,而且准备随时出庭应诉。
至今事情已过快两年了,再没那家房地产管理公司的消息。
总结我的租房经验,奉劝读者在租房时注意以下几点:
1.要想在搬走时把押金拿回来,最后一个月的租金最好不付。
2.所谓清洁费,一定要看租约怎么写的再签字。许多房东在这里有埋伏。
3.有了纠纷或需要修理的地方,最好以书面通知房东,莫偷懒口头讲,而且要保留单据。
4.必要时上法庭打官司也别示弱,这也算是入乡随俗吧。
先小人后君子才不吃亏!
(摘自《移民美国——中国人在美国的生存法则纪实100篇》,作家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