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杂志对鲁迅的传播与接受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29日08:00 葛 涛

  “七月派”是团结在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等杂志周围的一批左翼进步作家,他们共同的精神领袖是鲁迅。随着鲁迅博物馆馆藏的“胡风文库”中收藏的胡风主编过的期刊的影印出版,不仅可以看到胡风主编过的6种期刊的全貌,而且也可以看出《七月》和《希望》杂志所体现出的鲁迅精神的影响。

  《七月》周刊

  《七月》周刊创刊于1937年9月11日,刊名之所以取名为“七月”,是为了纪念七月抗战的爆发,“欢迎这个全面抗战的发动期底到来”,另外,“七月”两字是采用鲁迅的手迹,是为了表达对鲁迅的纪念。可以说,《七月》杂志由此把宣传抗日战争与纪念鲁迅紧密地结合起来了,不仅在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下弘扬鲁迅精神,而且也以鲁迅精神来指导抗战宣传工作。

  《七月》周刊只出版了三期就停刊。这三期所刊登的文章作者大都是受到鲁迅影响的进步作家,如胡风、萧军、萧红、曹白、端木蕻良、艾青、刘白羽、丽尼等,另外,还刊登了一些美术作品,如李桦创作的木刻《被枷锁着的中国怒吼了》和《旗手》、野夫创作的木刻《保卫我们的城池》、陈烟桥创作的漫画《我么也要去杀日本强盗,给我们枪呵!》。总的来说,这些文章、诗歌和美术作品的主题都是宣传抗战的。值得注意的是,《七月》周刊第二期刊登了胡风的诗歌《给怯懦者》,这首诗描述了历史上的眉间尺复仇的故事,呼吁在抗战时期怯懦的人们拿起武器反抗敌人。作者特意在诗歌后面注明“眉间尺和黑色人底故事被写在故事新编底铸剑里”,由此,也可以说胡风的这首诗歌是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对鲁迅的小说《铸剑》中故事情节的改编,用鲁迅在小说《铸剑》中所表达的复仇精神来宣传抗战。

  此外,《七月》周刊第三期刊登了鲁迅之子周海婴手写的儿歌《打日本》。周海婴当时只有8岁,杂志在刊登这首儿歌时采用了周海婴的稚拙的手迹,更形象地表达出作为鲁迅之子的周海婴反抗日寇的精神,很好地起到了宣传抗战的作用。

  《七月》半月刊

  因为战事的发展,胡风也把《七月》周刊停刊,并从上海撤到汉口。他到汉口后,本来想创办一个新的杂志《战火文艺》,但是因为手续不全而未能成功,于是就重新恢复了《七月》杂志,并改为半月刊。

  《七月》半月刊于1937年10月16日在汉口出版,首期除了重新刊登《七月》周刊所发表过的一些文章外,还设立了“鲁迅先生逝世周年纪念特辑”,在杂志封面刊登了《鲁迅先生在休息的时候》和《敌人炮火下的墓地》两张照片,另外还有惊百创作的木刻《鲁迅先生的一生》、聂绀弩的文章《人与鲁迅》、彭柏山的文章《“活的依旧在斗争”》、萧军的文章《周年祭》、萧红的文章《在东京》、端木蕻良的文章《哀鲁迅先生一年》、胡风的文章《即使尸骨被炸成了灰烬》等。

  除此之外,胡风在发刊辞《愿和读者一同成长》中提出了抗战中“改造国民性”的问题:“在今天,抗日的民族战争已经在走向全面展开的局势。如果这个战争不能不深刻地向前发展,如果这个战争底最后胜利不能不从抖去阻害民族活力的死的渣滓启发蕴藏在民众里面的伟大力量而得到,那么,这个战争就不能是一个简单的军事行动,它对于意识战线所提出的任务也是不小的。”胡风的这一观点不仅是对民众“精神奴役创伤”的一种表述,同时也是对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深刻地影响到了“七月派”作家的一些小说创作。

  另外,《七月》半月刊也多次刊登关于鲁迅的消息。如《七月》半月刊第一期刊登了征集木刻准备在武汉展览的启事,“一以纪念中国革命文学之父,同时也是新兴木刻艺术底首倡者鲁迅先生逝世一周年,一以纪念《七月》在武汉的发刊”。《七月》半月刊陆续刊登了一些征集到的木刻作品,如第一期刊登的沃渣创作的木刻《全民一致的力量》、第二期刊登的沃渣创作的木刻《饿死也不被汉奸收买》、第三期刊登的张慧创作的木刻《野火》、第四期刊登的野夫的木刻《曙光》和李桦的木刻《游击队员》、第五期刊登的李桦的木刻《被锁着的中国怒吼了》和力群的木刻《出征》等,这些进步的木刻工作者大都是受到鲁迅影响而走上木刻创作道路的,他们这一时期所创作的木刻作品大都以宣传抗战为主题,配合杂志所刊登的文章,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七月》半月刊第二期刊登了罗衣寒撰写的文章《记鲁迅先生周年祭》,描述了由武汉文化团体举行的鲁迅逝世周年祭大会的情况。

  《七月》杂志第十六期为配合《鲁迅全集》的出版而刊登了《鲁迅全集发刊缘起》一文,文章指出:“这是一个火炬,照耀着中国未来的伟大前途;也是一个指针,指示着我们怎样向着前途走去。在这个民族抗争的期间内,这全集的出版,将发生怎样的作用,是可以想象得到的。”胡风为了进一步宣传《鲁迅全集》的出版意义,特地在该期的《七月社明信片》一文中指出:“本期特载《鲁迅全集发刊缘起》,这对于中国思想界文艺界是一件大事,我们相信一定能够得到读者底广大支持。”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七月》半月刊第十期刊(1938年3月1日出版)登了由大漠笔录的《毛泽东论鲁迅》一文,这是当时的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毛泽东在讲话中从政治的角度对鲁迅作出了高度评价,指出:“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新中国的圣人。”毛泽东最后发出了号召:“我们纪念鲁迅,就是要学习鲁迅的精神,把它带到全国各地的抗战队伍中去使用,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毛泽东的这个讲话能在国统区的《七月》杂志首次公开发表,使国统区的广大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共领导人对鲁迅的高度评价,不仅体现了胡风的勇气,而且对于推动鲁迅在抗战时期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月》月刊

  《七月》杂志在总第十八期后停刊约11个月左右,终于在1939年7月重新在重庆出版,并从第十九期起开始改为月刊。胡风在《愿再和读者一同成长》刊首语中指出了出版《七月》月刊的目的是:“多少能够使进步的文艺发展,为光荣的祖国效命。”

  《七月》月刊也多次刊登关于鲁迅的消息。如《七月》月刊总第二十期刊登了两个关于鲁迅的消息,其一是征集木刻的消息:“木刻家李桦,新波,建庵,赖少其在桂林筹备 ‘鲁迅木刻展’征求木刻创作……以及一切有关木刻和鲁迅先生的文献”;其二是《鲁迅书简》的出版消息:“这是鲁迅夫人在征集的书信里面选印的真迹纪念本,从这里可以真切地感到,就是在日常的人事接触中,这一代巨人也随时吐露了坚贞不苟的精神”。另外,该期杂志还在《排印前小记》中预告了出版纪念鲁迅逝世3周年专辑的消息:“10月快到了,我们也想有一点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三周年的准备。当然,我们只能在很小的规模上纪念先生,但我们自信没有存分胙的心理。希望寄赠研究的或怀念的真切的稿件。”

  另外,《七月》月刊总第二十期还刊登了“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三周年”的专辑,包括杂志封面上刊登的李可染的墨画《鲁迅先生像》,内文中刊登的魏猛克的墨画《鲁迅先生及其杂文》,卢鸿基创作的木刻《他举起了投枪》,以及欧阳凡海的文章《思想的雏荃——在南京求学的鲁迅》、力扬的文章《鲁迅先生与一八艺社》、力群的文章《木刻工作者的纪念》、胡风的文章《断章》等。总的来说,这个纪念专辑比较突出木刻工作者对鲁迅的纪念。值得注意的是,胡风在《断章》这篇文章中结合抗战的时代背景,再次重申了鲁迅的观点:解放正是为了进步。胡风指出:“鲁迅底一生是为了祖国底解放,祖国人民底自由平等而战斗了过来的。但他无时无刻不在‘解放’这个目标底旁边同时放着叫做‘进步’的目标。在他,没有进步的努力,解放是不能达到的。……这是我在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时说的话(《关于鲁迅精神的二三基点》,现在再让我回忆一次罢。而且,在今天,我们还可以把这解释更推进一点:在先生,解放正是为了进步,不要进步的人终于会背叛解放。汪精卫及其群丑证明了后者,但不愿做奴隶的全中国人民底战斗一定要使前者成为创造新中国的真理。”

  可以说,胡风的上述言论是在抗战背景下对鲁迅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后来也影响到“七月派”作家的文学创作。

  此外,《七月》月刊也陆续刊登了一些研究鲁迅的文章。如《七月》月刊总第二十四期(1940年3月出版)刊登了木刻家江丰的文章《鲁迅先生与新兴木刻运动》,文章叙述了鲁迅对木刻艺术的提倡和对中国木刻青年的关心和指导,并在最后指出了鲁迅对于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巨大贡献:“中国的新兴木刻运动,在短短的十年中,能有这样的收获,能在百般摧残中,百般困难中长大起来,能够始终如一地保持着最积极的精神,去为民族为大众的解放而奋斗,这些光荣的成绩可以说全是由于鲁迅先生苦心的哺育指导,鼓励保卫,和木刻青年们的努力的结果。”

  《七月》总第二十五期(1940年10月出版)刊登了欧阳凡海的文章《鲁迅的幼年期》,这篇文章实际上是用评传的体例描述并分析鲁迅的幼年时期的生活和阅读状况。

  《七月》总第二十七、二十八期合刊(1940年12月出版)刊登了雪韦和汶重的文章《鲁迅思想认识的断片》,文章指出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对于当前青年继续前进的重要意义:“鲁迅先生是这样走过来的,那么踏实地‘平凡’地步步前进,任何激刺和剧变都动摇不了他,沿着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路线,沿着鲁迅先生践踏出来的及走过来的‘路’,学习着鲁迅先生那种‘平凡’,那种‘朴素’,那种‘踏实’,那种‘坚强’,和那种‘韧’的精神,那就是我们中国的青年最好的,最可靠的,最稳健的。能通过中国式的复杂折曲的革命斗争长途,迎接‘革命时代’的‘世界潮流’以走入新的天地。”

  《七月》总第三十一、三十二期合刊(1941年9月出版)刊登了吕荧的文章《鲁迅的艺术方法》,文章对鲁迅的小说创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最后从时代意义的角度对鲁迅文学创作的艺术价值作出了高度的评价:“鲁迅的作品,在量上,他不能和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高尔基相比;然而在作品的质上,在艺术的完成度上,在四万万五千万人民底第一个伟大的作家的意义上,他能与世界任何伟大作家并列,他应该与世界伟大作家并列。鲁迅死了,鲁迅的艺术永生。”

  这些研究文章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并深化了对鲁迅精神和思想的传播,而且也可以帮助青年读者进一步加深对鲁迅的认识。

  结论

  《七月》杂志从《七月》周刊第一期(1937年9月11日创刊),到《七月》月刊总第三十一、三十二期合刊(1941年9月出版该期合刊之后停刊),在4年的时间中一共出版了32期杂志。胡风在1935年评论黄源主编的《译文》杂志时曾经指出:“一本杂志也是一篇创作,那里面的文章就是题材”。如果把《七月》杂志看作胡风创作的一篇文章的话,可以说,鲁迅就是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胡风作为鲁迅的弟子,在抗战的时代背景下大力提倡鲁迅的启蒙精神和“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试图通过《七月》杂志来“抖去阻害民族活力的死的渣滓启发蕴藏在民众里面的伟大力量”,他不仅团结一大批进步的青年作家和木刻家投身于抗战的宣传之中,而且也以富有理论远见的批评文章指导青年作家在鲁迅的精神旗帜引领下,为追求中华民族的进步与解放,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