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印象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26日08:12 朱朝敏

  西乡记

  有谁知道,标题中的词语“西乡记”竟然是一种绿茶的名称?它因产地偏西而得名。聪慧的恩施人以“西”谐音于恩施稀有矿物“硒”,把恩施两大宝贝集合为一体,造出一个词——“硒乡记”,赠名漫山遍野的绿茶。

  “玉露”这个名字,我也是喜欢的,说的是生长在这里的茶叶集合恩施天地之精华,叶质温润若玉。经过加工的茶叶,具备挺细直圆的特征,在清亮的清江水中烫泡,浮上沉下,浮起的一层宛若碧玉,沉落的茶叶则是绿玉。实则如此,在晶亮的杯子中舒展开来的茶叶甚是抓眼,而青碧的茶水则是勾魂。

  “玉露”两个字,是与恩施绿茶相配的。不过,我觉得抒情了些,直白了些,也少了一些隽永的回味。

  西乡记——多么好啊!它本身就是故事,就是一个即将拉开序幕的舞台。它令人陡然间忆起中国著名的剧本《西厢记》,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佳人才子的经典范本。事实上,它们毫无联系。有无联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记”字透露的故事重量已经呈现出它的引诱力。我自然知道“西乡记”的来历,也是爱情的模本,只不过它氤氲在恩施绵长的青山与流水中,属于恩施人自己,并滋养出多情浪漫与悠闲超然。茶与人的相融,也有了道法,喝茶便是滋味无穷。

  明代张大复在其著的《梅花草堂笔记》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茶水茶水,说到底,再好的茶也终究落脚到“水”,才能配出佳茗。西乡记茶,好喝除却玉露般的茶叶,还有那天然去雕饰、源自泉流的清江水啊。西乡者,山之西也,江流之源耳。

  而另一个叫许次纾的人,据说是个瘸子,本为官宦,却解甲归隐,沉湎于茶事。几番折腾,世事也算明了在心,言辞大抵是可信的。他在《茶疏》中道出饮茶环境:一是心手闲适;二是披咏疲倦;三是明窗净几;四是风日晴和。恩施具备这些条件,饮茶终究不为口渴,而是甘露滋润身心的境界了。

  西乡记,入口入心,竟是太和之气。

  摔碗酒

  酒可交心。恩施的摔碗酒豪气干云。醇酒铺碗,碰碗仰脖,一口饮尽,亮碗咂舌,右手朝下,酒碗落地,砰声乍响,碎片飞扬。那个爽快利落,大快人心。碗是土碗,泥土颜色,酒是包谷酒,醇香绵长。三五友人相聚,围一桌土家特色菜肴,手捧一碗酒,碗干为尽,多少知心话,多少情意,尽付酒碗,砰然落地的刹那,萦绕心头的却是哥俩好的磊落畅快、豪情万丈。至于一些过节,日常俗世里的枝枝蔓蔓,甚至仇恨,在仰脖吞进、酒碗落地的刹那,就是一笑泯恩仇了。

  江湖人士推崇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义气,也不过图的是一个痛快。而摔碗酒,却把声色推到酣畅淋漓的地步,真个是快意恩仇。少了弯绕遮掩,爽朗了些,明媚了些。骨骼磊磊、掷地有声、面红耳赤之时,舌头迟钝而心胸慧明。人生乐事,除却禅学意味浓厚的饮茶,还有江湖义气的摔碗酒,里外兼修,可谓月明风清优游快哉。

  茶和酒,终究一个情字。入世之酒和出世之茶,它们在恩施得到完美的结合,不能不说,这是上苍的眷顾。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