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世纪文化转型,开掘乡土叙事新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24日08:32 洪 涛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历史迈进了新一轮的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在世纪之交复杂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本时期的乡土小说作为百年中国乡土小说历史发展链条上的最新环节,直面思想和审美选择的种种挑战,重新整合中国乡村社会现代转型带来的陌生的新“乡土经验”,其叙事题材、价值取向和美学形态等都因此而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丁帆等著《中国乡土小说的世纪转型研究》一书正是对这些“新质”的开掘和清理。该论著乃“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成果,是新世纪乡土文化与乡土小说研究的重要成果。

  乡土小说一直是丁帆所倾注热情的研究领域,《中国乡土小说的世纪转型研究》一书延续了研究者“坚守人文精神,恪守启蒙立场,注重学理价值与文化价值并重,关怀社会价值维度”的学术理念。该著认为,就社会文化结构而言,中国已经走出了农业文明的羁绊,在现代化的“补课”中,逐渐完成了工业文明的覆盖,社会文化结构的某些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提前与西方社会一同进入了人类新的文化困境的命题讨论之中。但中国处于当前现代性、后现代性互渗的文化语境,经济发达区域与中西部“文化滞差”明显,现代性越来越表现出其残缺性。尤其是中国在由半农业半工业社会形态向现代城市化转型的过程中,农村人口转移形成的大移民、大迁徙造成的极大冲击力是全局性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于文学家和研究者而言,这不仅是一场巨大的历史变革,更是史无前例的精神事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乡土小说是否揭示出了中国乡土“去乡村化”的艰难之旅,如何表现时代变迁中各种矛盾的冲突、缠绕和交融,如何辩证地审视现代性带来的新福利与造成的新危机,譬如生态灾难,是否体察并深刻揭示了新乡土经验中的“常”与“变”、疼痛与希冀,如何切入价值秩序失范与重构的心灵故事……是《中国乡土小说的世纪转型研究》的研究者所关心的。由此,该著以数百部小说文本分析为基础,从“城市异乡者”的梦想与现实、“去乡村化”与乡村现实叙事的时代新变、乡土历史叙事的多副面相、荒诞的现实世界与怪异的叙述风格、乡土浪漫叙事的演进与变异、人性与自然悖论下乡土生态小说的勃兴、宗教文化的“返魅”与“神性乡土”的重构等几个方面来梳理和论述新世纪以来乡土小说创作的成败得失,分析世纪之交文学转型发生的内外成因,审慎地辨析其精神向度、叙事形态和审美意识在转型过程中的变异和发展趋向。其学术视野开阔,立论明晰精当,论述全面而深刻,是新世纪乡土小说研究的系统性和创新性成果,也是一部新世纪文学研究的翘楚之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