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传深情 心通乃神交——观电影《毛泽东与齐白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24日08:27 仲呈祥

  在我看过的伟人传记电影中,《毛泽东与齐白石》别具一格,令人叫绝。

  众所周知,毛泽东与齐白石聚首相见,仅一次几个小时,那便是1950年,齐白石88岁寿诞,毛泽东在中南海设晚宴招待这位湘潭老乡。伟大领袖与美术大师乡音湘味,格外亲切,交流甚欢。齐白石将自己珍藏10年的一幅鹰图赠予毛泽东。但在此之前,两位伟人却神交已久,也是政坛与文坛广传的佳话。

  影片的编导选择了一个非常独特而智慧的视角,以真实的一次聚首相见、同席晚宴为核,着意靠感人的细节表现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兼非凡诗人的毛泽东与一位杰出的书画篆刻大师之间的神交,并开掘出政治家与文艺家相辅相成、和谐共进这样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深刻主题。影片开篇,便是北平解放前夕,节节溃败的蒋家王朝对齐白石这样的文艺大家采取一系列威逼利诱的攻心策略,妄图裹挟他们逃台;而远在西柏坡的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也高度关注这批文艺大家,派出田汉等地下党进行安抚慰问。齐白石作为双方极力争取的重要对象之一,其“神”交往何方?就在张道藩之流造谣共产党将共产齐白石多年画作而令齐心生惧意时,徐悲鸿给他传来了毛泽东的慰问,于是,他的“神”开始交往毛泽东。北平解放后,毛泽东委派艾青登门拜访齐白石,艾青关注到齐居所破旧,毛泽东闻知即派人为之修缮。齐初误认为来修缮者为查没房产者,解除误解后大为感动。为表敬意和感激,齐以两方珍藏多年的寿山石材刻下一对印章托艾青转送毛泽东。毛泽东不仅对印章大加赞赏,而且意外发现用来包印章的宣纸竟然也是齐的一幅佳作,于是嘱秘书田家英认真裱好收藏……诗画篆刻,传递深情,伟人之心,相通神交。

  于是,在层层递进的神交的铺垫下,高潮到来了:毛泽东宴请齐白石,朱德、郭沫若作陪。两位伟人神交既久,一见如故。当毛泽东展示那幅裱好的画作时,齐白石大惊,万万没有料到自己的一幅非做竟然得到了毛泽东的青睐。齐白石动情地请毛泽东题笺补白。毛泽东挥毫运笔:“丹青意造本无法”;郭沫若接着下联:“画圣心中常有诗”。以诗传情,以画写意。毛泽东对齐白石的赞誉,是党的领导对人民艺术家的尊重和引领;齐白石对毛泽东的敬重,是人民艺术家对共产党的爱戴与拥护。党为艺术家营造良好的创作环境,艺术家在党的引领下为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和谐共生,互补增辉。这种传统和关系,值得我们今天继承发扬。

  影片注重细节,善造意象。一是鸽子意象。这是关乎齐白石艺术道路和艺术成就的浓缩的审美呈现。齐白石爱鸽子,爱和平。这在抗美援朝的背景下,有深意存焉。起初,他曾为自己画的鸽子缺乏生气而毁其画作;最终,他因绘画鸽子而赢得了崇高荣誉“国际和平奖”。其间,人民艺术家追踪时代步伐,紧扣人民脉搏的创作轨迹跃然银幕;艺术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真理揭示得掷地有声。二是儿子意象。笔者不把两个儿子只当成影片中的人物,而是更愿意把他们看成是银幕世界创造的意象。毛泽东也罢,齐白石也罢,他们都是伟人,也是凡人,都有人之常情。丧子之痛,令他们心心相通。毛岸英为国捐躯,齐良元英年早逝,毛泽东派田家英赴齐家问候,激励白石老人化悲痛为力量,投入艺术创作。两位伟人的人性深度,呈现得淋漓尽致。这里,唐国强和刘子枫的表演,可谓是炉火纯青。

  恕我直言,影片的文化意蕴和美学品位,令时下某些票房高、炒作甚的作品相形见绌。我们应当为《毛泽东与齐白石》这样的影片鸣锣开道、拍手叫好。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