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灵魂的密谈——评王宏波的《党校日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24日08:15 金恒宝

  日记是面对自己灵魂的密谈。

  《党校日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是日记体散文,在这部新颖别致的书中,我不光读出了王宏波对党校的一往情深、对党的坚定信仰,而且读出了他深湛的学识、广博的知识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荣利彬在《党校日记》序言中说:“宏波同志在每一天的日记中都详细地记叙了他在学习中的所思所感所悟。由此,我想到不仅仅是党校学员,包括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认真学习并要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

  日记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一个坚持写日记的人,一定是个善于学习的人、善于思考的人,同时也是一个热爱生活并善于观察的有心人。几十年来,王宏波一直坚持写日记,从未间断,这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毅力。王宏波的日记不是枯燥的照本宣科,不是空洞无物讲大道理,不是陶犬瓦鸡的堆砌,更不是夏炉冬扇的做比成样。比如在《党校情怀》一节中,王宏波听完党校的一位老师解读,如何把《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运用到实践中,夜阑人静,王宏波在日记中写道:“我想领导干部一定要做到自律、慎独,不能狂妄自大,不能得意忘形。要谦虚谨慎。”这是肺腑之言,也是自我警示,更是身体力行的行为准则。

  王宏波是党员干部,同时也是学者型的作家。几十年来,他手不释卷,业余时间搞文学创作,写日记。不久前他推出的两部散文集《雪夜,我们听诗去》和《高山莽莽》,深受读者的喜爱。读《党校日记》,我想起了爱国诗人陆游。有研究者说,陆游《入蜀记》六卷,或许是最早的日记体散文。《党校日记》与《入蜀记》有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作者有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党校日记》是反映在文学中的政治,它不是枯燥的政治而是艺术的政治。文学中的政治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一种炽热的情感奔流,是能对人心和社会发生巨大影响的。

  “党校,我们的学习结束了,但我们为党的事业奋斗的路途永无止境。”“阳光仍是光芒四射,未来是一片光明。”这是王宏波在《党校日记》最后一篇《记忆永恒》中说的两句话。《党校日记》起于《旭日东升》,止于《记忆永恒》,前后照应,浑然一体。《党校日记》具有政治性,也具有艺术性。缺乏艺术性的作品,无论政治上怎么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在文学创作上,政治和文学,无论哪一方都不能离开另一方单独存在,只有政治的高度和艺术的深度相结合,才是合理的,才会散发出作品的魅力。政治和文学有着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文学作品的价值力量,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作家的政治态度和政治激情。

  所以我说,《党校日记》是党性与艺术性相互交融的心灵之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