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习仲勋、刘志丹、谢子长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与凶恶的敌人斗争,同党内的错误路线斗争,终于在大西北开辟了一块革命根据地。
本书突出了刘志丹、习仲勋等同志创建陕甘边区的领导作用,突出了毛泽东思想和正确路线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影响和指导,突出了陕甘边区这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特别反映了党中央和毛主席挽救西北党内危机的重大意义。本书所述故事充满传奇,情节曲折起伏,许多事件属于首次披露。
一
刘志丹一回到照金,就立刻去看望养伤中的习仲勋。刘、习二人在医院相见,喜出望外,又百感交集。
习仲勋一见到刘志丹,顾不得自己的伤痛,着急地问:“红二十六军现在哪里活动?情况怎么样?”
刘志丹笑着说:“你别着急嘛,听我给你慢慢说,我们打一仗胜一仗,边区已向北向东大大地扩展,已涉及18个县。”
习仲勋兴奋地说:“那太好了!”他不小心将头碰到了床上,刘志丹一看哈哈大笑。
习仲勋边用手捂着头边问:“还有什么情况?”
刘志丹说:“有好事,也有坏事啊!最令我发愁的是杜衡同志又回到了二十六军,他一会儿主张北上内蒙古打通国际线,一会儿又主张南下渭华。对这个人,我真没有办法。”
习仲勋一听又急了:“那怎么办?”
刘志丹说:“准备开个会,由会议决定。但是你知道他这个人开会和不开会,都是他说了算,别人只有服从的义务,没有表决的权利。”
习仲勋更着急了:“哎呀,我这个伤,怕参加不了会了。真急死人了。”
刘志丹安慰说:“你还是安心养伤吧,你的意见可以让金理科同志代你发表。你虽在医院里,但却主持和领导了薛家寨保卫战,并取得了很大胜利。大家都在夸你。”
习仲勋说:“快别说了,我睡在床上一动没动,只开了个会,听一听汇报。”
刘志丹笑道:“岂不知‘运筹于帷幄之中,用兵于千里之外’的道理?”
习仲勋说:“哪有你的成绩大呀!”
二
1933年6月17日,中共陕甘边特委、红二十六军党委、游击队总指挥部联席会议在照金北梁村召开。
会场上坐着杜衡、刘志丹、汪锋、张秀山、李妙斋等人。金理科走进会场同杜衡握手,问杜衡:“老杜,怎么你又回来了?”
杜衡傲慢地说:“我回来有重大任务布置。你先坐下听我说。”金理科坐在一边。
只听杜衡说:“同志们,现在敌人集四路兵马疯狂围攻我照金根据地,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要跳出陷阱,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刘志丹一听大吃一惊:“那照金根据地呢?你的意见是放弃吗?”
“对!”杜衡沉重地点头。
“不!”金理科站起来说,“照金根据地决不能放弃,这里的地形优越,山大沟深,敌人来了我们就在这深山老林里和他们打转转……”
杜衡用手势制止金理科:“老金,你听我把话说完。我主张南下渭华地区创建根据地,理由有四条:一、渭华有渭华暴动的影响,群众觉悟高;二、渭华党的基础工作好;三、人口稠密、物产丰富,便于扩大红军;四、可以配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九军,直接威胁西安。”
刘志丹说:“你这些理由,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实行起来却很困难。首先渭华暴动我们是吃了亏的。渭华地区人口稠密、物产丰富是事实,但距国民党统治中心很近,大军横扫过来无处藏身,这是多年来的事实已证明了的,我们不必重犯这些错误。”
杜衡说:“你不相信群众,你一贯坚持你那右倾机会主义、梢山主义。我是省委特派员、红二十六军政委,我有权代表省委作出决定!”
刘志丹不说话了。会场一时沉寂下来。
金理科说:“咱们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周冬子、副主席兼军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让我代表他们发言,他们都不主张南下。这样吧,大家是否表决一下,同意红二团南下的同志,请举手!”
会场上有少数人举起了手。
杜衡站起来气急败坏地说:“虽没超过半数,但这是党的决定,必须南下,错了我负责。”
金理科说:“既然你们一定要南下,那你们就南下吧!但是,照金根据地决不能放弃。”
杜衡问:“谁来坚守照金?”
“我和习仲勋同志!”金理科举起了手。
“我!”“我!”“还有我!”会场上有李妙斋、张秀山等好几个人也举起了手。
杜衡转向刘志丹问:“志丹同志,你呢?”
刘志丹说:“事已至此,我也必须南下,我离不开几百名红军战士呀!”
杜衡宣布:“那就这样,除金理科、习仲勋和边区革委会的同志以外,其余一律随军南下。把照金游击队留下,再给你们留下一个特务大队。”
会议草草收场。刘志丹心情沉重地离开会议室,迎面走来王世泰。
王世泰问:“会开完了?”
刘志丹答:“开完了,决定红二团向南出击。”
王世泰问:“照金还未巩固,怎么又要向南?”
刘志丹说:“咱们部队中,有些人是从渭华暴动过来的,思乡心切。杜衡的意见恰巧符合了他们回家看看的思想。”
王世泰无奈地说:“那就南下吧!反正有你掌舵,我听你的就是!”
部队开拔前,刘志丹和王世泰到医院同习仲勋道别。习仲勋对王世泰严肃地说:“世泰,我把刘志丹同志交给你了,志丹有失,唯你是问。”
王世泰说:“你就放心吧!有我王世泰在,就有志丹在。”
习仲勋说:“这就对了!南下后,在军事上一定要听刘志丹的。杜衡若再干扰军事,你们要和他抗争。”
刘志丹笑着:“人家不听,抗争也难呀!他处处代表党说话,咱们怎么抗争呀!”
习仲勋有点着急了:“党?党不是他一个人,咱们也是党内的人呀!党委的组织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呀!”
王世泰表态说:“假若杜衡再胡来,就先把他抓起来!”
刘志丹连忙制止:“世泰,不敢胡说。我现在还不明白,这南下究竟是省委的意图,还是他杜衡个人的意图!”
习仲勋沉思了一会儿说:“这样吧!我让金理科同志去省委汇报,弄清事实真相。不过这次南下若遇到不测,他可以说他不懂军事,你是参谋长,会把责任都推给你。”
刘志丹说:“事到如今,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一天清晨,红二团集合在村口,杜衡、刘志丹、汪锋、王世泰等同志站在队伍前面。杜衡给王世泰挥了一下手。王世泰便命令:“出发!”
队伍浩浩荡荡出了村。
三
红二团出发的当天,金理科心情沉重地来到习仲勋的病房。
习仲勋问:“老金,红二团南下了,咋办呀?”
金理科说:“杜衡这人太主观,会上他盛气凌人,老子天下第一。”
“老金,我对他这次南下的行动有怀疑。”
“你怀疑什么?”金理科莫名其妙。
“我怀疑这不是中央和陕西省委的决定,恐怕是他自作主张。如果此事省委不知道,南面地下党联系不上,非失败不可,这次的失败可能是惨痛的。”
金理科问:“那你说怎么办?”
习仲勋说:“我的意见,你赶快去陕西省委汇报,让省委立即制止这次南下行动!”
金理科把手一拍:“对呀!”
习仲勋说:“你要立刻出发,马不停蹄,一定要争取赶到红二团的前面。”
金理科说:“对对对,你安心养伤,但照金也要防止敌人偷袭。”
“照金不要紧。大部队南下,吸引了敌人的注意力。照金周围只有小股敌人骚扰,我们不怕。”
“那我就走了!”
“还有一件事,你路过王泰吉那里,了解一下他起义的准备情况。”
“好!”
四
红二团经过艰苦的行军到达三原县境,这时部队已疲惫不堪,王世泰以为队伍要到三原县的武字游击区活动,就命令队伍:“停止前进。”
杜衡走过来问:“王世泰,队伍为什么要停止前进?”
王世泰说:“左前方就是咱们的武字游击区呀!不在那里活动,扩大根据地,还要去哪里?”
“我们要去渭华,过渭河!”
“这不是要葬送红军主力吗?省委知道吗?”
杜衡支支吾吾:“我去给省委汇报,你领队伍继续前进!”
刘志丹从后面赶来:“敌人一个团在后面紧追我们,怎么办?”
杜衡说:“老刘,你赶快率部队过渭河,我去省委汇报,叫地下党在渭河南岸接应。”
因这里离西安不远,杜衡未带一兵一卒,就化装溜走了。
王世泰对刘志丹说:“志丹同志,我看这事有鬼。”
刘志丹说:“前有渭河,后有追兵,我们只有抢渡渭河了。过了渭河再寻机作战,不然就进终南山,联系陕南二十九军。”
后面枪声四起,部队又马不停蹄地出发了。
五
金理科风餐露宿,不分昼夜地向省委驻地奔波,到达省委时已经疲惫不堪。
在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袁岳栋的办公室,几个工作人员正研究着什么。门里进来一个戴礼帽的先生叫了一声:“老袁!”
袁岳栋抬头一看,原来是陕甘边特委书记金理科同志。金理科向袁岳栋说明了红军主力南下渭华的情况。袁岳栋一听,大吃一惊:“这不是要把队伍断送在渭华一带吗?现在部队已到了哪里?”
“听说已到三原。”
“我亲自到三原阻挡。”袁岳栋带了两个工作人员,叫了一辆小车,急速前往三原县。袁岳栋在三原县民教馆碰见杜衡一人行走。忙问:“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
杜衡支支吾吾:“我回省委汇报,路过这里。”
袁岳栋:“部队呢?”
杜衡说:“正离开三原向高陵进发。”
袁岳栋惊叹:“天哪!你怎么闯下这么个大祸!咱们赶快在赵伯平这里开个会,研究一下。”
在民教馆,袁岳栋、杜衡和三原县负责人赵伯平、刘映胜一起开会。袁岳栋严肃地批评杜衡:“这么大的事情,不经省委批准,你竟敢一人做主,擅自行动,这是无组织行为!”
杜衡辩驳:“是会议决定,多数人同意的!连刘志丹也同意南下。”
袁岳栋:“谁决定都是错误的,这是对革命的犯罪!赵伯平同志,你赶快通知高陵总支部,在高陵县境内拦截。”
六
天黑了。部队急行军来到渭河边上。四面八方响起枪声,敌人三面合围红二团,战斗非常激烈。
刘志丹对王世泰说:“现在三面受敌,南面又是渭河,我们赶快抢渡过河。”
正在这时,对岸有一只民船摆渡过来,船头上站着一个身穿长袍、头戴礼帽、身背盒子枪的人。
王世泰问:“干什么的?”
“我是团总,薛兆兰!”
随着答音,几个战士上去缴了他的枪。薛兆兰战战兢兢地说:“对面还有两只船!”
战士们乘这只船渡过去,骑兵骑着马蹚水过去。
三只民船来回摆渡,到天明时部队全部渡过了渭河。
赵伯平赶到高陵县的渭河北岸,已是早晨日出时分。他站在河边,望河兴叹。
七
在西安福盛楼饭馆的二楼上,袁岳栋、杜衡、高岗、贾拓夫以吃饭为名正在开碰头会,研究红军下一步怎么办。贾拓夫假装上厕所,出来观察动静。他发现饭馆门口有特务盯梢,赶快回来叫大家分散转移。这时,服务员端上来一盘菜。高岗吃了一口,骂服务员:“你这是什么熊菜,连盐都没有。走,去见你们老板!”高岗吵闹着将服务员拉下一楼,饭馆一片混乱,高岗和贾拓夫趁机冲了出去。这一吵闹惊动了门口守候的特务,立即回来抓人。他们早盯住了杜衡和袁岳栋,把他们两人抓上了囚车。审讯室里各种刑具摆放齐全。杜衡被两个士兵押到审讯室。杜衡看见多种刑具,头上汗水淋淋。
敌军官指着老虎凳说:“杜衡!你交代不交代!不交代就上刑!”
杜衡点头说:“我交代,我交代!”
敌军官又问:“投降不投降?”
杜衡回答:“我投降,我投降!”
敌军官递给杜衡一支烟说:“先说说你的身份。”
杜衡浑身打着颤说:“我是中共陕西省委委员,是陕西省派往红二十六军的特派员。”
敌军官阴笑着说:“你还知道什么?都给我写出来!”
杜衡低着头:“是是是!”
敌军官叫道:“把赤匪杜衡带下去!”
几天后,杜衡穿着长袍、戴着礼帽在街上东张西望,后面跟着几个便衣特务。
金理科迎面走来。他一发现杜衡,想马上躲避,但已被杜衡发现。杜衡大喊:“快来抓金理科,他是陕甘边区特委书记!”
一伙特务上来,将金理科捉住,押上囚车。警车惊叫,行人乱跑。
白色恐怖笼罩着西安城。
在陕西省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的形势下,中共陕西省委在高岗的主持下,在西安白露湾村召开了党团活动分子会议,向大家布置了分散、隐蔽、保存党组织和党员的工作。
高岗说:“同志们,由于杜衡的叛变投敌,省委一些主要同志被逮捕,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为了适应新的形势,省委决定在西安的各个基层组织该转移的转移,该出走的赶快出走,党组织和党员一定要保存下来,开展更隐蔽的工作。正如刘志丹同志经常说的那句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贾拓夫说:“为了及时同党中央取得联系,省委决定派我去中央苏区汇报,派高岗同志去照金根据地恢复和开展红军的武装斗争。省委机关暂时撤离西安市。”
会后大家分头行动。
八
红二十六军渡过渭河后,在渭河南岸一村庄,被敌人大部队包围。战士们浴血奋战。因寡不敌众,大部分牺牲,少数被冲散。在渭河南岸的一个村子里,黑夜黢黢,炮火连天。
红军以村庄断墙残壁作为掩体,英勇抗击。一炮下来,数人应声倒下。赵红娃抱着一挺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
在一间小瓦房里,刘志丹、王世泰等人正开紧急会议。刘志丹说:“现在是生死存亡的非常时期,我们必须分散突围,以人为本,各自行动,争取活着出去,回到陕甘边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王世泰说:“就这么办,再没有时间讨论了,散会!”
战士们一个个冲出掩体,向黑暗中冲去。枪声、炮声掩盖了一切。赵红娃端着机枪对刘志丹说:“你们向外冲,我来掩护!”
刘志丹冲出去了。
王世泰冲出去了。
赵红娃不顾一切地向敌人射击。阵地前,敌人倒下了一大片。子弹打光了,机枪哑了。
“抓活的!”敌人如洪水一样涌上来。
突然,赵红娃被人拉下了墙头。他随着此人向一个水哨眼钻了进去。
此人说:“我是地下党交通员,是专来接应的,不幸遇到这个场面。”
赵红娃说:“你们赶快去找刘志丹和王世泰,他们可能被冲散了。”
赵红娃在这个水洞里直等到天明,枪声听不见了。他爬出水洞向一户农家走去。
他在这家刚喝了一口水,就听见院子里有人叫喊:“你这家里有红军没有?”原来是敌人挨家挨户地搜查红军遗留人员。
赵红娃一看,这家房里根本没有藏身的地方。窗跟前有一个土炕。屋里有一只猫见有生人进来,便钻进炕洞里。赵红娃急中生智,立刻像猫一样钻进炕洞里。
敌人进屋子搜查,见这里没藏身的地方,就要反身出去。这时,那只猫见有人进炕洞,就猛地冲出了炕洞门。敌人一见猫,忙回头说:“这炕洞里有人。”
敌人喊道:“出来,出来!”敌人用长枪戳进去试探。炕洞里无动静。
“不出来,就用火烧。”
赵红娃一听,急了。他抬头一看,在炕洞角里有一线光亮透进来。他知道这是烟囱。农家烟囱一般都是用土基子垒的。他立刻使劲推倒烟囱,钻出炕洞,向村外如流星闪电一样蹿去,然后钻入一片小树林。
九
红二十六军向终南山挺进,敌人前堵后追。未牺牲的少数人分散进入终南山中。
刘志丹带着7个战士,在山中转。
在另一山头,王世泰带着30多人下山。战士们衣衫破烂,打着赤脚,有的在山地梯田里刨吃地里的生洋芋充饥。
在一棵大树下,王世泰给大家讲话:“我们这次南下失败,是我们领导上的路线错误造成的。我们不能被困死在这里,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分散回照金。现在大家分散行动。我和吴岱峰、高锦纯去找刘志丹。”
“不!我们不分散,我们都去找刘志丹。”许多战士哭着说。
王世泰说:“同志们,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即使找见刘志丹,还得分散逃出去!”
大家听了,都擦干了眼泪,三三两两分散走了。但还有十几个人未走。他们说:“我们死也要和刘志丹一起回照金。”
王世泰说:“可以!”
王世泰一伙正在一户农民家的院子里吃饭。哨兵抬头一望,见半山腰走来了两个背枪的人,身着老百姓服装。
哨兵喊:“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对方不回答。
哨兵跑回来报告:“王团长,山上有两个穿便衣拿枪的人向我们走来!”王世泰叮咛:“继续喝问。很可能是咱们失散的同志。”
哨兵又问:“你们站住!不回答就开枪啦!”
对方反问:“你们是干什么的?”
哨兵回答:“我们是王世泰的人。你们如果是自己人就下来。”
那两人高兴起来:“好呀,那就叫王世泰出来答话。”
王世泰连忙用望远镜一望,惊喜道:“哎呀,是刘志丹!”他大声喊:“老刘!”跑步朝山坡走去。刘志丹也跑步下山,两人紧紧地抱在一起。王世泰哭着说:“失去了你,我怎么向党交代呀,回去仲勋同志问我,我怎么回答呀!”
刘志丹也很激动:“我也不能失去你呀!这次红二团全军覆没,我有责任呀!”
同志们端来稀饭,刘志丹忙接过来就吃。他狼吞虎咽地吃完一碗稀饭,说:“我三天都没见个五谷渣渣了!天天喝的山泉水。”
同志们一听都哭了。
刘志丹劝大家说:“大家不要难过。这次的教训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对错误路线、错误的领导,不但不能盲目地顺从,还应该抵制。习仲勋同志坚持不放弃照金根据地,就是对南下错误的抵制。现在,我们应化装分散行动,甩开膀子回陕甘边区,同习仲勋同志会师。每一个同志都是一颗革命种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大家为了革命一定要活着回去。”
王世泰说:“我完全同意志丹同志的意见。回陕甘边区要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但是,刘志丹我是跟定了,你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寸步不离!”
刘志丹笑着:“好好好!拿咱们陕西的话说,咱俩穿的是连裆裤。”
志丹回来了,院子里一片欢腾。
(摘自《红色圣地上的呼啸声——习仲勋在陕甘边区》,作家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