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中的一片落叶——评雅皮话剧《好听的都是伤心的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10日08:42 王 童

  文学作品改编成话剧,往往有一种貌合神离的感觉,同读小说本身所产生的入情入理的感觉似乎有些距离。读方方的小说《树树皆秋色》,是在一种屏心静气的状态中安然读之的。而袭之改编过来的雅皮话剧《好听的都是伤心的歌》,则给人一种阅读之外的感受。该剧的情节常常会把人从规定情景中拉出来,使人在一种异在的存在中,时时审视着自己。相对于方方其他情节跌宕起伏、感情浓烈的小说,如《奔跑的火光》《万箭穿心》及刚面世不久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等,这部有些缠绵的“伤心的歌”,则略显轻松和温情了一些。

  《万箭穿心》中那种悲痛至极的情绪时时牵动观众的心,恰如余秋雨形容的“一时真如芒刺在背,万箭穿心,恨不得在座位底下挖个洞,一头钻下去”,而“伤心的歌”则是这大悲恸中的一个插曲片段。《奔跑的火光》时刻牵着女主人公的情索,让读者揪心扯肺,“伤心的歌”就如在撩拨你的心绪。假如“伤心的歌”把结局定位在虚幻的“老五”或因车祸或斗殴或见义勇为丧生,并在华蓉心中留下一个惨痛的回忆,这或许就延续了方方那类“悲惨世界”中的人物命运。但该剧并未这样穿凿附会,而是有了似惘然若失又有心理归宿的满足感。在两个女人围绕着一个男人潜在着争风吃醋时,“老五”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物,这个人物萦绕在华蓉、梅芜、王志强和观众之间,给了观众无限的猜测与冥想。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这是一部翻转过来的《等待戈多》。只是这戈多并未在观众的视线中消失,而是消失在华蓉的电话里。这就给观众留下了一个可以追寻的存在。

  作为《树树皆秋色》原创的责编,笔者读小说时,“老五”存在的悬念并没那么强烈,这多少是受文字静默所限,而在剧中,由于演出气氛的烘托,他却是一个切切实实、呼之欲出的人物,而这人物面壁之隔,难见庐山真面目的情景,也无意间成了一个哲学的命题:人生本就是一场无意义的等待与追寻。

  有些观者认为,该剧把知识分子表现得有些俗气,其实这恰恰是对这一群体的真实展现,因知识分子也同大众一样,是存有七情六欲的群体。

  南方的话剧到了北方,不知是不是有水土不服之感,总觉得该剧还应加点作料,非专业演员的加入,是一种尝试,但却也有不成熟之处,从专业演员王志强的扮演者纯熟的演技折射出华蓉演员演技的稚嫩。但华蓉的貌不出众、逐渐深入人心也是一个非专业的优势,这或许又是编导的用心?从剧场效果来看,话外的旁白似在加强剧情的文学性,却有顾此失彼之感。然而,该剧在南方演了百余场,颇受欢迎,也可见有呼应之作用,这对一个民营剧社来说,是件可喜的事。中国话剧的发展需要有这样的尝试,拓展得多了,也就有了舞台。尽管该剧尚有精耕细作的田垄,但转而一想,也就是这么一碗清淡的“阳春面”了。这只是树树皆秋色中的一片落叶。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