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艺术学理论研究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03日09:09 王 谦 赵 笺

  由南京艺术学院主办,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承办的第二届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于近日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

  本届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围绕“艺术与当代社会转型、域外汉籍与艺术传播、艺术的经典与经典化、艺术品的观看与描述”、“艺术人类学的学术特征”、“音乐学与艺术学理论”、“音乐作品中的真理置入”、“传统书画评品与书画鉴藏”、“意识形态与现当代艺术创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论坛期间,许多学者的发言都得到与会者积极响应,诸如涉及“艺术学理论与美学、门类学科的关系问题”、“艺术理论的价值及其生存环境问题”、“门类艺术作品中的所谓‘真理’及其内涵问题”、“艺术史学及其个案研究的艺术学理论价值问题”、“艺术作品的经典化问题”等等,都在论坛中引起青年学者的热议。参会青年学者充分表达各自学术观点,艺术学界的专家学者凌继尧、周宪、王廷信、刘伟冬、黄惇、居其宏、刘承华、夏燕靖、康尔、苗怀明、韩锺恩、袁熙旸、费泳等作为点评专家与会。

  会议邀请参会学术嘉宾和青年学者,以“沙龙”的形式就什么是艺术学理论、如何从门类艺术介入艺术学理论研究、如何在各个艺术门类研究中实现打通等话题,从不同角度、不同的理论切入点进行了自由平等的交流与对话,营造了百家争鸣、追求创新的良好学术氛围,令参与嘉宾及青年学者印象深刻。

  周宪提出的艺术学理论学科所面临且亟待解决的四个重要问题,即艺术学理论学科与美学的关系;艺术学理论和艺术史的关系;艺术学理论和其他门类艺术学科的关系;艺术学理论和各种文化研究理论、方法之间的关系。这四个问题实际上是艺术学理论学科是否能够建立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学科价值的关键所在,也是艺术学理论学科的理论内核所在。王廷信认为,艺术学理论学科在学科升格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分歧是客观存在,而这种客观存在的问题并不意味着艺术学理论学科会被具体的门类艺术学科所替代。究其原因在于艺术学理论有其独特的研究基础和对象,而它又是基于不同门类艺术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所产生的。艺术学理论学科要有所为,就必定要把研究建立在门类艺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而在方法上也要在比较各类艺术的过程中“左顾右盼”,从而把理论成果上升到艺术学理论的层面。

  论坛讨论中,不同艺术门类的学者更是在艺术学研究的平台上,共同探讨以求推进。例如,刘伟冬从“艺术大学”的建制出发,阐述了“艺术大学”对于不同门类、不同层面艺术理论的滋养与孵化功能的实现问题。他认为“艺术大学”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名称概念,在其背后实际上更是有着“大学”对于“艺术”的深刻理解以及更为广阔的包容性,“大学”往往更适合承载“艺术”的丰富的内涵。诚然,“艺术”问题绝不应该局限于对于艺术技巧的熟练掌握,也不能局限于“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娱乐或者消费,而更应该凸显一种艺术精神以及艺术对于优秀文化甚至人类文明的承载作用。而这样的承载实际上对于艺术学理论学科而言,更是需要思考和研究,而这方面的研究恰恰能够突显出艺术学理论学科的独特价值和学科建设的积极作用。

  艺术学学科当前的新格局及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发展现状,需要艺术学界的诸位研究者们具有更高和更广的学科自觉意识,谋求共同促进艺术学学科的辨识、成长、直至奠定起学科发展的坚实基础。而在此过程中,青年学者的学术责任担当不可或缺。艺术学学科的理论基地及其人才培养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才真正在我国高校学科目录中出现,从学科与人才成长的规律来说,还处于成长期,因而青年学者对于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发展更应有一份承担。正是在对艺术学理论学科所处的建构过程的高度关注,孕育出的学术自主性的新诉求,形成我们对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的多种憧憬和预示。这其中既有艺术学理论学科在知识层面和知识生产制度层面上需要努力突破的瓶颈,更有对源出于不同学派思想观念构成的学科现状的重新评估。对学术、对科学的这种时刻追寻和想象,也正是一代代学者经历学术认识和实践方式上的转换。青年学者应该为提升我国艺术学学科的建构有所作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