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风雨,见世面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6月28日08:05 朱秀海

  经风雨、见世面,这是我们多年来想得最多的问题。近年来,年轻一代的军旅作家虽然时有新人和佳作,但就总体而论,其创作实绩还远没能达到令人信服的高度。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专题研究新时代军事文学创作的繁荣,可谓正当其时,很有必要。

  一般认为,新中国军事文学创作出现过两次高峰,一次是十七年的军事文学创作,出现过《红日》《林海雪原》等一大批在全社会引起巨大影响的作品;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的军事文学创作,以《西线轶事》《高山下的花环》为代表。第一次高峰所以会出现,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刚刚经历了一场长达数十年的革命战争和民族反侵略战争,创作者基本上都是战争的亲历者,他们的创作灵感和生活积累首先来源于自己的经历,书中的各种人物包括英雄人物其实就是他们的同时代人甚至自己。这批作品质胜于文的特点也恰恰源于这个原因。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高峰的出现,则与长达10年的边境战争以及大批作家在这一时期亲身参战或者长期深入战争体验战争生活有绝大的关系。我们自己也是这段文学史的亲历者。在这一阶段,无论是冯牧,还是刘白羽、李瑛和徐怀中,都在组织大批作家进入战场、参与战争或者熟悉战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次,一次是1979年春天的边境战争前后,中国作协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了大批作家参战,战后又组织了大批作家深入参战部队采访,《西线轶事》和《高山下的花环》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这样的过程中创作出来的。更为重要的是,这场长达10年的战争和战争写作培养了一代军旅作家,使他们得以成长,直到今日,这批人仍然是中国军旅文学写作的中坚和主要力量。

  可以这么说,新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两次军旅文学创作高峰,都与作家直接参与战争生活有关,而每一次这样的参与过程,都是一个让一批原本不熟悉战争生活的青年作家经风雨、见世面的过程。经的是战争与和平的风雨,生死荣辱的风雨,见的是战争中的人这个世面。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一旦战争结束,进入漫长的和平生活,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新作家作品内容和精神探索的苍白。这不是他们不努力,或者他们不够聪明,是因为他们缺少见识战争的风雨,缺少对战争中的人,尤其是他们的灵魂的洞察。没有机会经风雨、见世面,有可能毁掉一整代作家,令他们无所作为,愧对前人。

  有人说,我们现在没有战争,所以让新一代作家通过参与战争经风雨、见世面是走不通的。我这里想指出的是,不是没有战争,而是没有热战,也仅仅是没有热战而已。就海军而论,我们的部队时刻都处在保卫祖国的第一线,只要舰艇一出海,你就要直面对手来自空、天、地、海、船五维的监视、威胁和对抗,从整体上的威慑和反威慑、包围和反包围,到单个舰艇之间、单个我方舰艇和众多对手的舰船、声纳、雷达、卫星之间的威慑和反威慑、包围和反包围,一直都在进行。这也是战争,既是战争兵器、具体的战术与技术、军事实力之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较量,更是长久的战争意志、战争心理、军事战略之间的较量。一旦深入到这样的生活中去,你马上就会感受到一种气味,就像当年走上战场时嗅到的那样的一种气味,感受到战争的风雨、生死的风雨,同时也就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战斗在一线的海军官兵的心,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样的风雨和这样的精神世界,惊心动魄、震撼人心。这说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战争方式,今天的这种战争方式属于今天的军旅作家。这就是他们的战争,当然,也是今天仍在创作的我们的战争。

  军人为战争而生,为战争而存在。离开了这个目标,军人这个古老的职业就可以不再存在。同样,军旅文学如果不能准确地反映一代军人的战争经历和精神世界,也可以不存在。近年来,海军一方面有意识地加强文学创作队伍的建设,引进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大力组织作家深入一线部队,经风雨、见世面,围绕海军担负的重大任务组织重点作品创作。海军作家登上航母,深入舰载机试飞大队,随护航编队赴亚丁湾航行,赴核潜艇基地深入生活,长时间与官兵实行“五同”,其中参与亚丁湾护航的同志每次在海上漂泊的时间都在7个月之上,效果正在显现出来。今年,反映中国舰载机攻克着舰和起飞技术、实现航母成军的长篇小说和同名电视剧《第一次起飞》、反映亚丁湾护航的长篇小说和同名电视剧《亚丁湾》、中短篇小说集《亚丁湾》,反映航母续建和航母部队史的纪实文学《中国航母》,反映第一代登上航母的女水兵的长篇小说《女兵上舰》,都将在年内出版或投入拍摄。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我们还将陆续进行电视剧《航母舰长》、反映中国核潜艇部队的电视剧和长篇小说《台风海》等重点作品的创作,而在进入创作之前,我们还要继续组织作家长时间地到部队当兵、代职。

  文学评论界也许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是不是真正出现过两次战争文学的创作高峰持有不同看法,这里涉及到一些理念上的分歧。但即便我们真的需要一种别样的军事文学,大力提倡并且创造条件让一代作家经风雨、见世面,也是必要的。

  经风雨、见世面还包括让新一代作家走出军营,走出国门。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中华民族开始在人类和平和发展事业上承担更大责任,我们的军事活动也相应地更多地走出军营和国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作家也应当走出军营,走出国门,去经更多样的风雨,见更广大的世面,拥有更多样的人生。一代作家有一代作家的命运和使命,这一代新作家不可能写出他们的前辈们写出的那些脍炙人口的作品,但他们如果能够经历更多的风雨,见更大的世面,加上努力向前辈学习,一定能够写出前辈们不可能写出的、足以具有这个时代特色和标高、无愧于前人的作品,在中国军事文学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新的一章。

  一个作家的成功,仅靠走出去经风雨见世面是不够的,但没有走出去经风雨见世面这个环节,成功则是绝对不可能的。中国作协和解放军总政治部在组织作家经风雨、见世面方面有着光荣的传统。为了新一代军旅作家的成长,中国军事文学创作走向新的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希望继续发扬这一传统,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发掘人才,组织活动,将一批有才华、有抱负、可堪大任的青年才俊推向今日国内国际军事斗争的第一线,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向曾经创作过辉煌成就的前辈学习,向世界上一切最优秀的战争文学经典作品学习,全方位地迅速地提高他们,使他们能够更早地写出他们的《战争与和平》,写出他们的《红日》《林海雪原》《西线轶事》和《高山下的花环》。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