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约雷鸣,阴霾天空。”
神秘的雨天,公园的庭院,逃课的少年秋月偶遇了喝着啤酒的雪野小姐。
每逢雨天,秋月与雪野都会在同一座庭院相遇。高中生秋月在雨天逃课,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制鞋师。雪野是一名中学教师,由于工作上的事故而陷入内心的僵局,无法迈步。秋月为雪野着迷,雪野的困境被秋月化解。然而,两人竟然在同一所学校……
由新海诚担任监督的《言叶之庭》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文艺片。没有新奇的世界观,没有幻想元素,没有大场面……如果不是男主角和同学打架的几个镜头,全片连动作戏都没有。
从《她和她的猫》和《星之声》开始,新海诚的作品就以其独特的风格令人过目不忘。
如果说宫崎骏的动画背景是古典油画,那么新海诚的动画背景就是印象派绘画。在背景绘制上,新海诚更强调光感与写实感:阳光照耀下的天空、城市建筑上刺眼的反射光、水中的璀璨倒影……唯美的背景像一场色彩盛宴,也更像精雕细琢的摄影作品。在秋月与雪野相遇的庭院中,摇曳的花草已经成为角色的心情代言,而不仅仅是填充时空的完美装饰。
新海诚拥有一套独特的镜头分切方法。在拍摄双人对话镜头时,为避免大段对话造成画面无聊,一般的分镜做法是将全景镜头、过肩镜头与单人镜头交替使用;而新海诚则倾向于使用全景镜头、空镜头与局部特写镜头。在《言叶之庭》中,秋月与雪野的双人对话占据了大量篇幅。局部特写常将摄影机对准角色的眼、手、足。影片中甚至出现过二人在庭院中的足部特写,以不拍摄脸部的镜头来表现对话。用全景镜头表示双人对话时,若对话时间过长,新海诚往往在其间插入树叶晃动等空镜头作为调剂。
除了对话镜头的独特分切,新海诚的作品还注重强调角色的内心画面。黑板上掉落粉笔末的特写,接窗外晴朗天空的全景,接教室内上课的全景,接秋月放在地铁车门上的手的特写,再接秋月坐在教室内望着窗外的中景。这组非常规镜头组接配合旁白,表现了秋月的如下心情:“晴朗的早晨,我会按部就班换乘地铁来这里,但总觉得自己根本不属于这里。”这种意识流式的镜头分切方式更加主观,也更令人对故事产生代入感。秋月为雪野与高年级学生打架是全片最暴烈的一场戏。为了表现秋月的怒火,新海诚选择了如下的镜头组接方式:中景,秋月无法忍受高年级学生对雪野的言语侮辱,猛地冲向镜前,接列车碾压铁轨的特写。不过,这类蒙太奇表现手法并非新海诚的创造。早在20世纪初叶,苏联导演爱森斯坦就在经典影片《战舰波将金号》中使用了蒙太奇组接手法。人们习惯将事物联系起来,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这就是蒙太奇得以存在的基础。
从《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到《秒速五厘米》,新海诚一直保持着自己独有的影片基调:华丽、精致、都市、情感。而2011年公映的《追逐繁星的孩子》则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新海诚尝试了另一种风格,而更多人则认为他失去自我,表现了一个颇为“宫崎骏”的故事。
复杂的剧情主线势必会拉长影片交代故事的时间,从而压缩对细节的表现。《言叶之庭》的故事精巧但不复杂,场景细致却不宏大。尽管只有46分钟的片长,却丝毫不影响《言叶之庭》的精彩程度,并且,这是一部地道的新海诚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