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之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6月07日07:34 邵卉芳

  赵焕亭的新著《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学教育研究》(人民出版社出版)处处浸润着人文之美,不论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还是探讨中国语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她的文章均给人一种人文美的绵绵回味。

  该书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是她对充满民风民俗的作品的分析与解读,“理解他人的理解”(格尔兹语)在这里运用得恰到好处,这既需要理论储备和缜密分析,又需要生活体验与真挚情感;二是她对朱自清《背影》教学史的研究与对《背影》的创新阅读,精准的文献梳理,巧妙的理论运用,都值得肯定。

  首先是赵焕亭对文学作品的民俗学解读。赵焕亭把《春蚕》中的“乡土味”分析得比较到位,她从“乌镇的地理风貌”,“馥郁的乡风民俗”,“乌镇特色的系列人物”,“乌镇特色的乡土语言”等四个方面来解读,突显了作家童年经历的重要性。她指出作家个人童年经历——其实这是深入作家骨髓的一种民俗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其实,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当地民风民俗的影响。对作家而言,他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势必会受到一定区域民俗生活的浸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学便是生活文化的一种,在文学生活中体味生活文化较为顺理成章。《牛全德与红萝卜》中方言的分析值得肯定,我们听到了牛全德的声音,也听到了姚雪垠的声音,更听到了赵焕亭本人的声音。她从“歇后语”、“地方性谚语”、“习惯用语”、“各种词性的方言”等角度全面细致地分析了作品的方言特征,把牛全德这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再现于读者面前,也把作家生活地域的特点与写作特征呈现给读者。另外,赵焕亭还对当代学人进行了研究,她那现场采访式的研究秉持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抓住了人,抓住了人的体悟、情感等,使我们理解了作品与人品的关系内核。

  其次是赵焕亭的文学教育研究。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赵焕亭均下了一番工夫。因为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入的思考,她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内容,找到了别人没有找到的视角。关于《背影》的研究是赵焕亭文学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已被诸多教师吸纳、运用到语文教学中。这项研究是对王一川“文化修辞论”的成功运用,给我们如何使用理论带来了启发。除了对《背景》教学等的研究,她还对诗歌、散文的学习和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语文教学方法上有相关研究成果。另外,赵焕亭还勇于构建“文学教育学”的架构,这种难能可贵的探索是一个青年学者敢于担当的精神体现。

  赵焕亭的这部新著内容丰富、见解独到,具有跨学科的学术眼光,涉及到文学、美学、民俗学、教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领域。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式值得称道,学术研究者应具有宽广的胸襟和长远的眼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