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写史新境界——评《贾志刚说春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6月07日07:22 桫 椤

  《贾志刚说春秋》是网络时代对历史的新演义。关于历史,有两句话说明它的时代性,一句叫做“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另一句是克罗齐的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姑且不论这两句话是否公正,但的确说明了历史的主要作用,就是要在今天加以利用,能够为今天的生活提供借鉴。《贾志刚说春秋》在这一点上表现的十分突出。它有大量的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话语,或对现实形成强烈的讽刺。可以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周公主义》讲周公在中华文化肇始时的重要地位,谈到了后世对中华文化的遗忘。作者讲,陕西周原、山东曲阜都有周公庙,但是香火却不旺盛,即便有人拜谒,也是求签算命,“周公解梦”嘛,都以为周公会算命。到周公庙里去拜谒,不是拜谒文化,而是求算命。作者说,我们实在对祖宗太怠慢了。随即以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韩国人抢我们的文化品牌做例子,来反衬我们对文化的轻慢,对我们把端午节当成“粽子节”、把中秋节当成“月饼节”这样亵渎文化的事真是莫大的讽刺。《廉政风暴》谈到楚国的腐败问题,楚国发动3次“廉政风暴”,楚王的决心是很大的,先杀了国防部副部长,又杀了总理,可是即便如此,楚国的腐败问题还是很严重。在此,作者写了一句话:“看来,反腐需要一个制度,单靠领导人砍人是不够的。”这句话非常有《资治通鉴》的味道。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作者的写作意图很明显,即秉持着中国传统治史的方法,以史鉴今,古为今用。也正是这种与当下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的写作方法,激发了网民的阅读兴趣。网络对现实的监督作用很强烈,这部历史题材的作品也恰恰为网络的监督功能提供了某种严肃的历史依据,自然会受到热捧。

  说这部书是网络时代对历史的新演义,还在于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引入了很多流行语的元素,让这部作品非常贴近读者、贴近网民。这也是这部作品在叙述形式上的最大特色。这些流行元素可以分为这样几类:一是网络流行语;二是影视流行语;三是社会生活流行语等等。

  除了引入流行语的元素,作品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口语化的叙述方式,特别是在对话描写上面。这样的叙述方式让作品具备了贴近生活现实、容易理解而又风趣幽默的特征,虽然在内容上和文本上的严肃性存在,但这种语言特征让作品有了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阅读时代流行的条件。

  《贾志刚说春秋》的历史叙事建立在民间治史的基础上,是用文学的方法解读历史。《贾志刚说春秋》从网络开始发帖,它的作者不是专业的历史研究者,作者的写作立场不代表任何意识形态,不代表官方,只是作者个人的视角。作品的民间性、私人性成为能够为网民和读者接纳的重要条件。因为在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像公文那样枯燥的、只有骨头没有血肉的历史,我们看到的是站在民间的立场上,对历史进行的活生生的、细节的、立体化的、丰满的、富有弹性的、生活化的重新阐释。在作品中,关于人物之间的对话,关于人物的行为动作,甚至关于天下大势的陈述,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观点是作者私人的意见,但这并不妨碍读者和网民接受。作者所依据的历史著作的底本是孔子编定的《春秋》,想必也有《左传》和其他的历史典籍,以及后人的研究成果。这也使得作品虽是通俗的历史读本,但又不乏历史的准确性。

  我们看到,历史正在从高高的书架上走下来,走到人民大众中来,走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受制于社会整体的文化水平和阅读理解水平,历史以这样一种方式普及或许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

  这部书的优点在语言上,但是,缺陷也在语言上。作者为了增加趣味性加进去的那些游戏性的话语,甚至有些粗俗的口语、有些读来“闹腾”的文字,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作品的文学和史学品位。(桫  椤)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