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大时代火热的青春之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6月07日07:18 梁鸿鹰

  好的报告文学总是要唱出时代的大声音、画出广大人民的大境界,舍此,则似乎寡淡卑微,可有可无。我国报告文学发展走过的道路就证明了这一点。傅宁军是个燃烧着社会生活激情的报告文学作家,他的写作视野向来很开阔,纵观他的创作我们发现,他的笔触延展很广,从名人成长、国家大事,到当代建设、人生历练,不仅涉及,而且还结有不少硕果。近年他报告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是大学生群体,在完成《大学生村官》的写作之后,他聚焦大学生从军这一题材,不单显示了他对社会生活发展的特有敏感,而且也反映了他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这部《淬火青春——大学生从军报告》(华艺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的写作有几个重要的立足点、出发点,其中之一便是对国际风云变幻和大国军队建设的洞察,他把这种洞察与近年部队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新趋势结合起来。国防建设为国之大事,国防要上去靠的是人才,是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培养大批知识素养、思想素养与心理素养等方面均过硬的人才队伍,地方需要,部队更需要。《淬火青春》所谱写的篇章正是当代我军建设一个极富特色的鲜明侧面。

  视野决定写法,写法体现眼光,在对笔下人物进行把握的时候,他没有在精英荟萃的大单位、大部门里讨素材,而是“在那些曾经视大学生为‘稀有资源’的基层单位,寻找大学生进入的方式和成长的甘苦”,他在大学生历练的连队、班排里找寻与扫描那些典型人物,写他们如何适应新的生活,观察他们如何融入沸腾严谨的军营。作者更把其中的曲折作为描写的重要组成部分,写经历了种种艰辛,“一批人通过了考验,另一批人不一定,一批人脱颖而出,另一批人可能败下阵来”,从上世纪80年代到当今,30多年来,军人成长的主客观环境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军人的成长已经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傅宁军总是试图以大量生动的实例给人们提供多样化的令人信服的例证,当然,从这些例证里看到了时代的变迁,看到了部队现代化迈出的可喜步伐。

  人是文学的中心,人的成长成为文学之所以存在、之所以富于魅力的最重要因素,而这因素往往是别的因素无法取代的。比如,“远行为了靠近”,在这富于诗意的标题之下,作家选取了牛延坤、席艳红,张占省、李晓明两对夫妇的传奇经历,反映劳燕分飞的小夫妻在国防战线上经历的痛苦与欢乐,歌颂了普通女性情操品格的伟大。而在“两颗并肩的树”、“给他一个后方”、“我家就是兵站”等章节里,围绕着大学生从军路上遇到的普遍问题,比如在青春成长、爱情选择、家庭生活等现实面前,年轻女性们的抉择与豪情,“部队最基层需要大学生,然而需要的同时又有现实的无奈。或者军人放弃爱情,成全女友远走高飞;或者爱人放弃工作,安心做一个全职家属。大学生军人的爱情,时常经受一番曲折,呈现出难以取舍的严酷。”作家深入这些事例,艺术地探求、挖掘、展示了人性的美、人性的丰富与光辉。

  作为一部成功的报告文学,往往能够不单提供确凿的事实、生动的形象,也应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有所观照,对社会中的人有所启示。《淬火青春》给我们提供的不仅是一个特殊群体的奋斗史、进取史、成长史,而是昭示我们,在世界军事大变革的条件下,不仅我们军队建设的体制机制、目标任务要适应,更重要的是,作为青年一代,无论是信仰追求,还是思想情感、知识本领,都需要有所准备、有所应对。每个时代总是把最沉重的责任、最光荣的使命赋于那些最杰出、行动能力最强的人,走入军旅的大学生就是负有这些责任与使命的人,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化,将国家安危系于一身的军队、将国家未来担在身上的大学生都任重道远。而在一个国际环境日益复杂的时代里,无论哪个阶层都需要思考自己与国家利益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支持国防、支持从军的大学生同样是每个普通公民的责任,傅宁军的《淬火青春》的巨大价值也表现在这里。(梁鸿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