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气、兵魂和军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6月07日07:17 何西来

  《淬火青春——大学生从军报告》是一部充满阳光的书,是让人提气、催人奋进的书,是一部鼓士气、张兵魂、扬军威、壮国运的书。我之所以欣慰,是因为自己虽届耄耋之年,步入了人生的晚境,却看到百余年来国人在受尽列强的凌辱践踏和在救亡图存的奋斗牺牲中坚持不渝的富国强兵的梦想,正在年轻一代的身上一步步变成现实。

  我主要讲三点:一,军威、民风和国运;二,刚劲、清新、激情燃烧的文风;三,有出息的报告文学家必须到基层、到生活的第一线去开掘。

  第一,该书写出了军威。军威是由一支军队的士气、凝聚力、战斗力来表现的。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能打仗、打胜仗,具有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的品格和精神风貌,这就有了军威和军魂。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在长达86年的历史征程中,它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伟业、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为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进行立下了举世公认的汗马勋劳和丰功伟绩,成为当之无愧的威武之师、仁义之师。傅宁军的《淬火青春》为我们展示了当代大学生携笔从戎、报名参军,在部队的大熔炉中让自己的青春淬火、煅烧、磨练,从而变成真正的军人、真正的男子汉或不让须眉的巾帼英杰的感人画卷。从作家的笔下,我们既看到了毕业于山西大学哲学系的白吕,怎样从一个书生,经历部队的培养和个人自觉的磨砺,一步步提升到集团军的政委、将军;集团军军长马成效将军,则是青海民族大学数学系的毕业生,出身于青海省民合县一个回族农家。白吕政委亲身经历过当新兵、当排长、当干事,点点滴滴,一辈子也忘不了。这样的政工干部怎么能不理解战士、不爱战士、不贴心地做好他们的工作呢?而马成效终身难忘的是保卫南疆的反击战,当时他带领一个排,战斗结束时,牺牲了16人,而推他卧倒自己却永远地躺在血泊中的通讯员梁尔青,那年刚18岁。作者在此写到:“有人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将军的排长不是好排长。马成效当时没想过当将军,想的是当好这个排长,因为他的排里每一个兵都是英雄,有鲜血和生命为证。”而马成效也从此悟出了“对战争负责,就是对和平负责”,这是他履行军人职责,这是内在动因。

  大学生从军是现代军事变革的必然要求,是国防现代化、赢得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保卫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必然趋势。大量大学生进入部队,改变着部队的知识结构,他们也在部队中继承和发扬着人民解放军的优秀传统,提升着自己和部队的素质。作者以开放的眼光、世界的眼光在中外对比和交流碰撞中展现着我国大学生军人群体的精神风貌。

  第二,我很欣赏傅宁军这部作品的文风。与作品的内容相呼应,作品的风格特点是刚劲清新的,燃烧着激情的火花。从整个文坛来说,我们就是要倡导这样的文风,涤荡那些颓靡的东西、低级趣味的东西。文风牵系着国运,我们国家正在重新崛起,正在走着上行的路,正在建设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傅宁军奏响的正是与此相称的当代大学生从军的军歌。

  作为报告文学家的傅宁军有一种对生活、对题材的特殊的敏感,他能够沉下心来,深入到基层,深入到部队,深入到大学生士兵中。前后用3年时间采访写作,写出了这部沉甸甸的《淬火青春》。我从这部作品中看出了两个传统。一个是千百年我国军旅文学的传统。以唐代文学为例,如没有那些已经做了进士的诗人从军、出塞、效力沙场,如果没有如李颀、高适、岑参的那些豪壮的边塞诗,便不可能有唐诗的盛大气象。另一个传统是我们党所领导的红色文艺传统。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1周年。毛泽东同志精辟地论证了作家深入生活,深入工农兵的火热斗争,发现和描写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的必要性。傅宁军的报告文学《大学生村官》《淬火青春》就在这个传统的延长线上。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何西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