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生的这本短文集,文章虽然都不长,但都有可以延伸的空间。真善美是一种对真理、公共之善以及综合美感的信念;真善美是一个整体,它会让人形成一种生命的原生性动力。
真理之所以是朴素的,乃是因为人朴素。朴素是一种单纯,单纯地讲理,单纯地上进,正因单纯,才不会浮夸,也才会务实,也才会进步。中国若要进步,就必须发扬朴素的力量。朴素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与质感,没有雕琢,自然实在,这种文章反而难写。王京生的文章虽短,但都有朴素的特性,而这正是当代及未来中国最需要的品质。
四月,我们看海去
四月,我们看海去。
夏天说早了,春天说迟了,然而,我们选择四月。
是的,报春的花朵将于四月纷纷从枝头坠落。是的,夏天才刚刚露头,还热得不够气氛,海滩也许是孤寂的,然而,我们选择四月。
因为,四月是变化的季节。
默默的春潮开始鼓动起夏的浪花,强大的暖流正铺天盖地砸向礁石,涌入海滩,春叶的幼稚转入夏的成熟,春的播种滋生着夏的繁荣。
我们喜欢这热闹前的寂寞,我们喜欢这幼稚向成熟的变化,我们看海去!
不必等到滚滚的人流都涌向海滩你再去看海,海的壮阔,不取决于岸边的喧闹;不必叹息你没有跟上春的脚步,四月的海是大自然的第二个春天,你在这个时候看海去,你便是别一种意义上的红梅。看海去,我们看海去,看变化的海,早已是不早,但,迟也不迟!
抓住人生中的四月吧,将悲春的叹息留给残花,走向大海,迎接丰实的五月六月。
不管天时,四月,我们看海去!
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
有一个生长在穷乡僻壤的青年,一直被村上的老人们赞扬。他像这些人一样,老老实实种地、老老实实吃饭、老老实实睡觉,举止言行与他的淳朴父辈如出一辙,于是他被他们宠爱,一致认为他有出息。
但是,这个青年在某一天突然醒悟:我被他们赞扬,仅仅因为我同他们一样,这意味着我将像他们那样度过一生,我和这个地方都将终生贫穷。从那一天开始,这个青年有了新的生活态度,他宁可受到指责,而不愿听到赞扬。他做了许多那些村民无法理解的事情。直至有一天他被认为无可救药而离开家乡。
他今天是深圳十大青年企业家之一。当他把那个村庄的很多年轻人带到这个城市,让他们将工资源源不断汇往家乡时,曾经斥责他的人沉默了。当他把家乡一所学校建成并主持开学典礼时,他对孩子和家乡的父老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的成功仅仅是因为我敢于拒绝和丢弃那些真挚的赞赏,而选择误解。”
在有记载的人类史上,被误解的事情还少吗?博大精深的孔子至死都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人物。当布鲁诺主张人们拥有怀疑宗教教义的自由时,他遭到所有教徒的唾骂,被处以极刑。还有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耶稣、路德、哥白尼、牛顿……
庄严地审视那些高贵的头颅吧,欣赏他们面对流俗和误解时所发出的微笑和坚毅的神色!
玛格丽特 ·撒切尔回忆说:小时候,每当她问父母,为什么不可以一味模仿别人时,父母总是告诫她,跟在别人后面是一种怯懦,要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这些教诲培养了撒切尔铁一般的意志,她自豪地宣告: “如果一个人有信仰和想做有意义的工作,他就会遭到意见相左的人的反对,我的人生就是不断与这些人斗争的过程。”
朋友,新鲜活泼的生命是不允许在随波逐流中被浅薄地消耗掉的。每个人都应该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在议论和误解面前,每个人都应该轻轻而又坚定地说: “我有勇气。”
移民
深圳是移民的城市。
在深圳夏日的骄阳下,红红绿绿忙忙碌碌川流不息的是年轻的移民。
人们都说,移民是在寻找外面的精彩世界,深圳的世界比较精彩、诱惑多;我说,真正的移民是在寻找自己,看自己有怎样的大脑,怎样的身躯,怎样的力量。
人们说,移民最现实,因为深圳是个务实的地方;我说,真正的移民是梦想的产物,梦想着第二天的清晨,海水更加平静,天空更加湛蓝,托出一轮更加柔和艳丽的太阳。为了梦想,移民不惜舍弃过去的平淡和安宁、过去的光荣。
移民的实质是把期待变为行动!
有人说,移民都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深圳为每个灵魂提供了可以吟诵的舞台;我说,移民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安定,为了安定,移民过去和现在都在默默地流淌汗水,安定下来的移民,刚刚流入的移民汇成的是一个愈来愈嘹亮的大合唱。
移民汇聚,像小溪入河;
移民涌动,像春潮破冰。
移民们含着泪水,又裹着志气,内心充满着焦灼、希冀,又步履镇定,时时感觉贫乏又时时充实,否定着又建设着,寻找着也获得着,思想着也行动着。
近看,是一个个或者热情、或者冷漠、或者彷徨、或者坚毅、或者精明、或者布满欲望的面孔,远看则是发育着的长满肌肉的大山。
移民,年轻的移民;蓬勃的充满不可遏止追求的困难的正在踩出道路的移民,向一切欣赏嘲弄困惑苟且的目光,作出无愧无悔的证明!
每一个明天都是机遇
每一个明天都是机遇。认识这一点使我们快乐。
蓓蕾将在明天怒放,风暴将在明天平息,雏鸟将在明天破壳,远行的人将在明天上路。就在明天,树木、群兽、海洋、土壤——天地万物完成了新的伟大释放和孕育,创造出无数的形态各异的生命。
不仅如此,随着残夜消退黎明来临,厄运成为转机,难题有了答案,沮丧让位于勇气,这是对明天抱有信心而在今天付出汗水的人终将得到的报偿。
很难想象一个对明天心存恐惧的人,能够在今天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正是这样,明天使我们之中的勇敢者面带微笑征服困境,身心俱疲而永不言悔,告别故乡而宁可选择动荡无助的生活,取得成功后又开始新的创造。有人曾经问福克纳:你为什么能够不断将烦恼抛却,那样乐观地对待人生并取得巨大成就?回答是: “我永远直视明天。 ”
永远直视明天!
人类不屈不挠的力量源于不断创造机遇的雄心和对明天的信赖,它使我们这个星球声音嘈杂而又生机勃勃,使追求与幸福永恒地交替出现。
感谢昨天的馈赠,正视今天的现实,但我们永远对明天无限关爱。生活不断地提醒着:沉湎过去只会在悔恨或虚荣中煎熬;过分看重眼前,可能长久挣扎在名缰利锁之中。浩荡的永不回头的江河,笔直的不断向蓝天靠近的白杨,都启示着全力以赴奔向未来的精神。
每一个明天都是机遇,这是一种生活态度,是青春独有的宣言。它显示着血脉贲张的青春力量和把握未来的信心。它是勇敢者不断超越自我所表达的观点。怯懦的人,患得患失的人,暮气沉沉的人,哪来的此等人生之豪迈与意境。
于是我们理解了泰戈尔那美丽的诗的语言: “黎明,那是世界的希冀、慰藉,白昼的礼赞,每日开启东方金碧的门户。 ”
这就是明天的魅力,充满机遇的明天的昭示。(王京生)
(《真理是朴素的》,王京生著,作家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