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何去何从
在很多专家看来,梁漱溟是一个有思想,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他的学术思想自定位为:“中国儒家、西洋派哲学和医学三者,是我思想所从画之根柢。”他把整个宇宙看成是人的生活、意欲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提出以“意欲”为根本,又赋予中国传统哲学中“生生”概念以本体论和近代生物进化论的意义。《中国文化的命运(珍藏版)》(中信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收录梁漱溟的文稿多数属于首次面世,时隔70年之后第一次呈现给读者,此次所集之稿侧重于中西文化比较,在比较之中重点讨论了中国文化的特质和走向,其中最为关心的还是中国文化何去何从的问题。全书通过三个辑子,各有侧重地向人们阐释了“中国文化之精神”、“社会演进上中西殊途”、“发挥中国的长处以吸引外国的长处”等三部分内容,汇集了国人品格、文化通病与奇迹、道德与宗教、民族精神、人权自由、社会构造与制度、人生态度等精彩内容。 作者在几十年前对中国和中国文化诸多问题的思考,可启发我们去积极思索:在未来30年,中国文化到底将走向何方。
语文的民主教育
“语文民主教育就是充满民主精神的语文教育,就是尊重学生各种精神权利的语文教育,就是给学生以心灵自由的语文教育,就是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语文教育。”在这本教育家李镇西30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做最好的老师》(译林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中,体现了李镇西独特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语文教学理念。其“爱心、民主”教育,让很多身处迷茫中的教师表示从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其数百场巡回讲座中,也感动了千万教师。书中集中展示了作者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作者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智慧、教育技巧、教育情感融汇其中,发人深省。
执著追求思想的进步
《我们要往何处去:价值主义与人文关怀》(吴祚来著,新星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是被誉为“时政博王”的吴祚来的最新一部文集,收录各类文章近50篇,涉及价值关怀、文化追求、网络规范、文明传承、经典解析、外国经验等相当广阔的内容。这些文章看似散乱,实则都紧紧围绕着“自由、民主”这一核心价值观。书中汇集了被喻为中国思想“解冻者”的吴祚来对于制度、秩序、传统、灵魂的思考与探究,蕴涵着价值主义与人文精神的哲思。而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理念,则是作者深切关注的重点。
在路上的生活,刚刚开始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这其实是电影《罗马假日》里的一句经典台词。作为书名,它显得有点冗长和奇怪,但对于作者以及书中所表达的内容,却似乎没有另外的哪句话来得更合适。《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刘屈艳扬著,同心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是一本关乎读书和旅行的书,事实上它的意义却绝不仅限于此。作者是一个25岁的中国女孩,她和很多中国留学生一样,在美国读书和打工。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她又很有想法,并在某一天突然表现得很“勇敢”——她迈开双腿,用了不到3000美金,游遍了美国的大部分地区,并认真记录了所见所闻,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一个年轻人眼中的文化差异和异域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