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晋文的博士学位论文刚刚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是迄今我国首部系统研究农村题材电视剧的专著,值得庆贺。
曾记得我为晋文的影视论集《镜苑探微》写序时,我把他称之为“学院派影视批评的新锐”。我这样写到,“在电视剧批评中,这个年轻人毫不犹豫地站在学院派的阵地上了”,“他站在先进文化的坚定立场上,坚持开展科学的健康的电视文艺批评的鲜明态度,敢于批评和善于批评的学术胆识和勇气,还有对于低俗、庸俗、媚俗的电视文艺,以及电视剧进行批评的尖锐和犀利的文风让人印象深刻”,他的文章不乏“真知灼见”。晋文的上述特点,在这部专著里继续得到展示。
纵观全书,他对农村剧的思考具有鲜明的学理特征。他围绕文化乡村的嬗变问题,对中国农村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文化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依托文本实证的研究思维,作者详细论述了农村剧与乡村之间的存在关系,站在农村剧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高度,全方位观照农村剧文本与反映对象、创作者与农村现实、农村剧与农民主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内在联系。在现代性的视野下,深度阐述了农村剧的创作成就,充分肯定了农村剧的存在意义和艺术价值。与此同时,从农村剧创作的现状出发,深度解剖了农村剧存在的类型化误区与艺术审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剧日后自我超越的可行性对策。
农村剧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是中国电视剧的重中之重。就像中国这个国家的命脉的重要支撑是农民、农村和农业一样,中国电视剧这种文学艺术现象的命脉的重要支撑也是描写农民、农村和农业的电视剧。我们衡量中国电视剧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之光明圣洁,抑或黑暗肮脏,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农村题材电视剧的价值取向和艺术水准。以往,我们的农村题材电视剧有它的灿烂辉煌,也确实有它的黑暗肮脏。为了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健康发展和繁荣,无论是谁,以此为专题做研究,一定要兼及这两个方面,否则,论文价值本身就打了折扣。现在,晋文这样做了,这是他深得其中要义的表现。就此而言,无论晋文在自己的理性思辨和理论阐释里,有没有瑕疵,是不是有水平,都值得肯定。
最令人称道的是,他的论述没有高蹈务虚的痕迹,而是立足于农村剧艺术和乡土变迁的客观现实,选取艺术与社会发展、艺术与心灵重建、艺术自身和谐等视角,对农村剧的存在现状与未来发展进行了理性分析和深度思索。尤其是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高端,严肃批驳了农村剧创作中出现的“伪现实主义”倾向和“三俗”问题。可以说,对现实乡村文化特征与未来乡村文化特征的论述,对农村剧与乡村关系的深度透析,对农村剧问题的深刻揭示,以及超越方向的理性前瞻是此书的主要创新之处。
读晋文这样的研究文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闪耀着一种理性思考和理论阐释的光芒。其间,充溢的不仅仅是晋文作为年轻的电视剧批评家的睿智和才华,更多的是他作为学院派电视剧批评新锐的学术胆识和理论勇气,是为人为文的志气、节操和风骨、气势。做学问,做一个学院派有志气、讲节操,坚持风骨、追求气势的理论家和批评家,是需要我们一辈子潜心修养的事情。这里的关键和奥妙,不是把文章写得俏皮,写得具有吸引人看的魅力,这都是技巧层面的功夫。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认为,只要你下苦功夫,技巧不难学会,更重要的是境界和情怀,是高尚的境界和博大的情怀。那是需要一辈子苦行修炼的。创作者如此,理论家和批评家同样如此。
此外,此书的文风值得肯定。晋文没有包袱,或者说没有因袭的负担,也就思想解放,头脑清醒,眼光敏锐,思辨敏捷,视角新颖,话语新鲜,文风清新。他同种种创作者没有那种复杂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关系,以至于纠结,没有任何利益关联,无欲则刚,也就是说,易于做到就作品说作品,易于做到公平公正。他不是当下京城评论家圈子里“体制内”的人,他就不会因为过多的研讨会需要“赶场”,也就能充分读片,而不会马虎应付,不会东扯西拉,发表的意见就是内容充实的,立论不是空话大话,论据言之有物,论述从容不迫,能够做到更客观、更公正。
随着专著的出版,他现在应将所有的进步和成绩统统归零。眼下,他依旧站在起跑线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压力,无疑对他有百利而无一害。自然,对于农村题材电视剧,我希望他继续关注,甚至可以说是紧紧盯住。(曾庆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