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伙人》:“陈氏”情怀的真诚回归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22日08:18 刘 佳

  《中国合伙人》将观众带进了上世纪80年代的燕京大学:校园里的莘莘学子为了出国留学奋力拼搏,其中“土鳖”成东青、“海龟”孟晓骏、“愤青”王阳在相识后的30年间,一起为梦想打拼,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影片根据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发展历程为原型,导演陈可辛以这三位主角的成长经历为主轴,并融入自身经历,透过主角的视角表达出自己的真挚情怀,如一名见证人把属于他们或辛酸或感动的青春往事印在了银幕上。同时,影片将上世纪80年代最宝贵的青春记忆真实地呈现给观众,建构了一段时代洪流下随梦想共同逝去的成长故事。

  回望:与青春有关

  “我们这代人,最重要的是……死缠烂打。”

  追忆校园生活是现代人自我认同的一个有效手段,无论是赵薇首次执导的大银幕作品《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抑或是这部“陈可辛制造”的《中国合伙人》,都选择了大学校园作为过往青春的聚集地,电影中的校园生活亦被赋予浓厚的青春意味。相较于前者浓墨重彩于真挚懵懂爱情遭遇残酷现实后的无奈与苦楚,《中国合伙人》则用寥寥数笔表现青春中的爱情,亦如王阳与李萍缘起于饭桌前的几句对话、成东青与苏梅的扶梯偶遇,显得如此平实自然,于岁月流逝中归于平淡,这也正是《中国合伙人》中各位主角面对个人离合与时代波澜时所产生的人生感悟。

  影片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时代激流之下属于三位主角的微观世界,是岁月变迁的生动缩影。影片通过三位主角在画外音中轮番讲述的方式描摹出青春的愿景,从不同影像文本对这个微观世界的描写和呈现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可以看到众多个体追逐青春梦想的情感诉求。影片中,成东青虽出身贫寒,却对未来满怀斗志;孟晓骏有良好的家庭熏陶,称之为“天之骄子”亦不为过;王阳爱好写诗,思想前卫。在青春的成长之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并为实现梦想无畏地前行,然而签证官、开除成东青的校长、美国餐馆的女服务员、派出所的警察等都成为“外面的世界”中令人悲愤伤怀的时代元素,而成东青这一代人的青春与成长,便在这惨淡的社会现实面前被改变着。

  传递:梦想与情感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中国合伙人》营造的青春感受不仅包含成长叙事,更包含可以唤醒、强化情感的梦想追逐之路,传递着青春的热血与激情。陈可辛并不是单纯地表现创业之路上三个合伙人的并肩作战,而是更加突出了创业之路上真实存在的矛盾与分歧,这种处理手法独特而难得。正如王阳在婚礼上所言“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如此直白的表述正道出了影片的真实用意,而在共同经历了各种风雨和挫折之后,三人依然能够站在一起,这种友情与坚持又显得那么弥足珍贵。

  陈可辛擅长通过细节表现男性的情感世界,而男主角的哭戏是他表现细节的方式之一,这看似有悖常规,但透过他的镜头所流露出的感性格调总能让观众为之动容,正如《如果·爱》中金城武抱着昔日恋人的放情哭泣,《投名状》中三兄弟因背叛而痛苦落泪。在本片中三位主角同样流下了动情的热泪,这不是单纯地因为个人恋情的逝去,他们更多地是在与青春告别,即便不忍不舍,依然要坦然面对,这亦成为温馨而真实存在的成长痕迹。

  回归:曾经的影像烙印

  “如果额头终将刻上皱纹,你只能做到,不让皱纹刻在你的心上。”   

  在内地观众的印象中,陈可辛常被认为是古装类型片的电影制作人,这与他近年来或执导或监制的《投名状》《十月围城》《武侠》《血滴子》等影片不无关系,然而其实他最擅长的是现实题材的拍摄,而凸显影片的年代感和人文情怀更成为陈可辛电影的重要风格表述,这可以在他的影像文本中得到映照。诸如获奖无数、好评如潮的《双城故事》,以及斩获了9项香港电影金像奖的《甜蜜蜜》,以平实的电影语言和静观的态度对人物情感的波澜曲折进行描述,风格蕴藉含蓄。这部《中国合伙人》可谓实现了这种“陈氏”风格的华丽回归。影片的背景始于上世纪80年代,展现了大量的时代元素,从演员的服装到各式道具,都彰显出浓厚的时代氛围与怀旧情愫。影片同时运用了大量带有时代烙印的“怀旧金曲”参与叙事:当三位主角一齐在座无虚席的体育馆亮相,配乐是唐朝乐队的《国际歌》,令人激情澎湃;当三位主角走进大学校园,响起了崔健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瞬间激起了观众的热情;苏芮演唱的《一样的月光》也多次适时响起,以配合主角的心理变化,同时传递出“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的伤感情怀。

  文化与情怀需要借助符码自洽于影像之中,从而完成价值引导,实现精神层面的全面提升。陈可辛将其对社会现象和事物本质的深刻感悟、个人的切身经历,以及对成长与梦想的真切关怀,恰当地融入到影片的故事讲述中去,从而建构起了富有独特励志主题和怀旧意蕴的影像文化。亦如陈可辛坦承,与其说这是关于创业的电影,不如说主题是讲述成长。也许“成长与改变”就是守着“从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的信念在逆境中奋力追梦,抑或是简简单单地如“我们改变不了世界,是世界改变了我们”的平实心态,或是“其实我们追求的不是成功,而是自己的尊严”的心灵彻悟……

  正如所有的梦想都有一个结局一样,在影片结尾,银幕上出现了多名创业成功者从青葱年少到事业有成的今昔照片。影片以这种真实呈现的形式将观众从一种经过艺术处理的影像时空逻辑上过渡到现实的成长与改变中,让我们在现实的空气中再次真切领悟到青春与梦想的存在,因为“他们的故事,也可能是你的故事”。影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久违的时代背景,对于从上世纪80年代走过来的那代人来说,它意味着一种记忆、一种情怀。这种情怀是一种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感情,它不仅是友情和爱情,更强调自强不息的信念,它是一次对梦想、成长的深切回望。(刘  佳)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