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地开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22日08:02 闫立飞

  孙犁作品及其本人有着多重的解释空间,人们从不同角度言说孙犁,因而有“大儒”、“革命文学中的‘多余人’”、“布衣孙犁”等多种称谓,“孙犁成了当代文坛的一个亮点,一面旗帜”,有着“说不尽”的内涵。作为从冀中乡村走出来的作家,孙犁与冀中土地有着密切的联系,冀中乡村不仅是其创作的开端及主要来源,而且也是孙犁精神世界的基本支撑,解读孙犁,还得回到“元点”,从土地开始。

  孙犁“最熟悉、最喜欢的是故乡的农民”。抗日战争给予他创作的机遇,农村农民则给予他创作的灵感与冲动,透过民族解放战争,孙犁深刻体会和认识到农民的苦难、坚韧与伟大,并对冀中农民的生活、面貌、性格、精神与灵魂及其变化过程进行了生动的刻画。他小说的人物、故事是在他所熟悉的乡土上生长与发生的,是土地的有机组成部分。孙犁细心体会和细致描述乡村儿女的乡土情感及乡土本色,从人与土地的关系中表现人物的行为与性格,“田大瞎子是赶种人家土地的能手。冀中乡俗,两家地邻的边界上,插栽一棵小桑树,名叫桑坡儿。每逢春天耕地,他总得嘱咐做活的,把桑坡儿往外赶,他亲自站在地头上去监督,叫牲口拼命往外撇,犁杖碰到桑树根上,打破几块铧子,他也不心疼,反正得侵占别人的一垄半垄的地。田大瞎子家地边上的小桑树,永远不得茂盛,总是靠他家的半边死,靠人家地边上的半边活”(《风云初记》)。孙犁强调创作的现实主义,在以土地为基础的乡村生活与乡村社会中展现自己的人道情怀。他写土改中财产分户之前用病牛拉车差点要了牛命的小黄梨,也写分到财产之后锱铢必较一心发家的黎老东。他们都有点“落后”,但孙犁却表现了乡村真实整体的一面。他对乡村世界的真实展现,基于他对乡土规则和乡村伦理的深刻感悟和充分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孙犁从来没有走出过乡村记忆,冀中土地是其创作的中心和边界。(闫立飞)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