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现艺术多元新气象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15日07:00 黄式宪

  第13届电影百合奖获奖作品

  凸现艺术多元新气象

  在第13届电影百合奖的颁奖典礼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关键词是:“改变”与“拓展”。最令人鼓舞的改变,显然是百合奖自身的被再命名。以CCTV-6电影频道自2001年创设电视电影百合奖为起点,迄2006年则易名为数字电影,到2012年,所有数字电影皆被纳入了电影局故事片管理和统计的范畴,再到今年1月,原电视电影部获准正式更名为:电影创作部。从1999年3月推出第一部电视电影《岁岁平安》始,截止到2012年底,电影频道自制电影产量总和已达1519部。这10多年来,它从无到有、不懈不怠地坚持拓展与奋进,终于迎来了百合电影品牌在产业意义上的升级,电影频道不止是发现和培育新人的一片“绿洲”,与此同时,更成为了国家级电影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令人不胜欣喜。

  在2012这个非同凡响的年份,因“中美电影新政”的实施而出现了文化的震荡和新的变局。面对好莱坞以3D营造豪华视觉盛宴的大片和诸多“重口味”类型片掀起的泛娱乐化风潮,电影频道自主出品的电影,俨然独立寒秋、激流勇进,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对生活葆有着独具慧眼的发现,靠的是用叙事智慧摆脱了浮躁、乏味而刻板的窠臼而自出机杼、独见情采,以弘扬现实主义精神而引领着创作的主流趋势,将百合电影品牌有力地融入了中国电影产业自励自强的时代主潮。

  2012年度电影频道自主出品的电影共92部,其中现实和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共60部,占全年产量的65%。倘若与前几届电影百合奖相比较,本届百合奖作品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深感振奋的新气象,那就是:一些中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在坚守时代主流文化品格的前提下,将真挚的情怀与叙事智慧交互融合,由此而拓展出一派多元竞胜、繁花争荣的新生面。透过本届百合奖一些出类拔萃之作来看,它们无不紧扣着时代的脉搏,努力捕捉现实的焦点,尤其注重叙事智慧的提升,清晰而集中地呈现出如下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

  特色之一,以虔敬之心面对历史,为革命历史题材的开掘及其诗意的重构带来了新的人物、新的故事,让主旋律作品被一股真切的情感暖流所烘托而焕然生辉。

  试看影片《国徽》《红星闪耀》《延安电影团》和《成成烽火之绝杀》等作品,或抒发着炽热的共和国情结,或描绘了老一辈革命家可贵的人生足迹,或呈现出抗日战争中青春的传奇。特别是《国徽》,作为一部向党的十八大献礼之作,这是电影频道第一次采用3D精心制作的影片,编导者以充沛的创作激情,将镜头对准了当年亲自参与设计国徽的众多知识精英们,如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工艺美术大师张仃,雕塑家高庄等人;与此同时,更生动地描绘出一幅以焦百顺和顾仲鸣为代表的为铸造国徽而日夜奋战在第一线的工人阶级的英雄群像,那一幕幕为浇铸国徽而铁水钢花飞溅的火热场景,焕发出我们年轻共和国诞生之初的历史诗情。《红星闪耀》以土地革命第五次反“围剿”时期红军斗争处在最困难境地的史实为背景,以散文诗式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青年邓小平在担任《红星报》主编期间敢于激扬文字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而《延安电影团》则以质朴而深情的笔调,着力刻画了吴印咸、袁牧之、徐肖冰及其战友们的形象,他们毅然放弃了上海的摩登生活,奔赴延安,追求光明,自觉地投身于延安及其革命根据地抗日爱国的火热斗争,让青春在大时代的熔炉中淬火而格外瑰丽,为人民电影事业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成成烽火之绝杀》以传奇式的浓墨重彩,着力塑造了一个投笔从戎的学生兵刘振和的艺术形象。在1942年日寇对我根据地发动残酷“大扫荡”时,他带领一支骑兵小分队与日军龟田中佐斗智斗勇,以少胜多,以弱克强,一举粉碎了日军所谓“蓖梳式清剿”而大获全胜。该片将这场敌我较量写得何等的惊心动魄而出奇制胜,昭示了一种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气派。

  而《大碗茶》则属于写改革开放初兴时期的一段民间佳话,它以老北京丰沛的京风京韵和民俗风情见胜,讲述了街道干部李盛奇当年在前门大栅栏带领着一帮刚从上山下乡返城的知青白手起家,由卖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起家,逐渐办成了一个如今已誉满京城的“老舍茶馆”的故事。该片叙事的创意和智慧,端在将历史纪实与传奇笔墨相杂糅,将当年艰苦创业的吉光片羽一一串连起来,生动地展现了一轴庄谐并具、生机盎然的时代画卷。

  特色之二,重启电影与文学结缘的路径,以炽热的情怀关注现实,敢于触碰现实的热点话题,为银幕塑造了众多鲜活而富于现实深度的人物形象。

  例如《万箭穿心》《穿过忧伤的花季》《三角地》以及《天津闲人》等影片都是以原著小说作为蓝本的。《万箭穿心》根据方方的同名小说改编,年轻导演王竞准确地把握了原著那种新写实的独特底层视角,以质朴的纪实镜像刻画出武汉作为水陆码头的地域风情,将镜头直接切入汉正街那狭窄、拥挤、熙来攘往而活力十足的市井空间,而女主人公李宝莉的性格和命运,恰恰就是在这一片市井空间里生长起来的。影片侧重写了她个人的家庭变故,刻画她在伦理亲情上的挣扎与撕裂,形成了一股内在的戏剧性张力。该片以悲剧笔墨将这样一个天性好强、命运多舛的悲剧女性形象,刻画得可谓活灵活现、入木三分,为市场经济年代留下了一幅难得的市井风俗画。《穿过忧伤的花季》得益于王巨成的同名小说,以写实与诗意相交融的镜像,一层层推进叙事,触及当下农村许多青壮劳力纷纷进城务工,而正处于“花季”的留守少男少女的教育与成长以及空巢老人的孤独与无助等社会焦虑问题,在该片的艺术形象结构里,则深深渗透着艺术家主体性的忧患情思。《三角地》的叙述别开新局,体现了海峡两岸文学家和电影人的一次富于艺术创意的合作。原著小说本是内地作家曹文轩的作品,却由台湾老一辈导演陈坤厚将这个故事移植到台湾苗栗县的乡土背景下,可谓“迁想妙得”,赋予这个青少年成长的故事以清新的台湾风土特色以及在亲情伦理纠葛中逐层深化的人文气息。

  由郑大圣执导的《天津闲人》颇为与众不同,它并非写现实的故事,而是运用了荒诞性的手法曲笔入史,使情节波澜迭起,悲剧喜做、妙趣天成。它以林希的同名历史小说为蓝本,再现了1937年抗日战争前夜天津卫一段历史。主创者带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俯视着在此种灰色历史里一众社会底层的芸芸众生,其叙述杂糅着丰盈的天津卫本土活力,写尽了市井百态、世态炎凉。《天津闲人》的诞生,令人不无欣喜地发现,我们年轻的主创者依托着电影频道这一“平台”,其创作思维获得了一种拓展,相应地,其艺术想象之自由度也有了新的提升。

  特色之三,近数年来,CCTV-6致力于艺术多样性和类型片的开拓,促成电影在风格、样式以及类型模态上的多元荟萃,让银幕透现出八面来风的多彩生活信息,也给观众带来了不同的审美愉悦或娱乐休闲。

  事实上,类型片说到底是对观众欣赏惯性和心理定势的适应,比的是讲故事的智慧,是对类型程式的超越和创新。《我是植物人》巧借心理情节剧的元素,呈现出都市白领女性因深陷“假药门”而在物欲与精神之间的撕裂,从而引起人们的警醒和反思。还有《糖豆八部》《盛糖乐队》《闪婚总动员》等寓庄于谐的都市轻喜剧,也曾蔚为一时之盛。而2012年的《反角度美丽》《有事找王江》《深呼吸》《神勇投弹手》以及《孙子从美国来》和《骡子的10000米》等作品,无不在类型的创新上迈出了可喜的步履。如《反角度美丽》以时尚元素来烘托T型台上的时装模特“秀”,并暗寓着青春励志的成长主题。《有事找王江》将镜头对准了坚守在东北偏远山乡一个普通基层民警王江,其叙事就如同一帧帧农村生活的素描,家长里短、大事小情,大到刑事案件,小到邻里纠纷,他都事必躬亲,守护了一方平安,不幸因积劳成疾而辞世。作为公安系统一个真实的英模原型,王江虽然走了,但村子里那一面土墙上,依然留存着他亲手书写的五个粗糙的大字:“有事找王江”——不但标示了他对乡亲们的承诺和心迹,俨然也是乡亲们缅怀、爱戴他的一块丰碑。在他生命的里程里,虽并无任何显赫的丰功伟绩,却焕发着由衷而发的亲民爱民、鞠躬尽瘁的人性美。《深呼吸》的叙事看似平淡而素净,其实却在人物的心理层面作出了深度的开掘,该片着力塑造了在监狱里从事心理治疗的女警官穆春红的形象,她以博大而亲切的人道情怀和循循善诱的引导,终于拨开了笼罩在一个年轻服刑罪犯心头的层层乌云,完成了一次次艰难的心理救赎。作为一部写抗日战争题材的《神勇投弹手》,却另辟蹊径,在叙事的大关节上,不强调写具体战役或战略决战的胜负,而是运用将战争中的个体予以传奇化的技法,落笔写一个富于传奇性的傻大个子的新兵,其智力不高,初入伍时不会使用枪支,也不懂向左向右转,行军时还常掉队。但随后他所秉赋的独特功能被发现,其臂力非凡,投掷手榴弹既准又远,为连队屡立战功而令日本鬼子闻风丧胆。在最艰苦的决战时刻,他身负重伤,竟拉响手榴弹与鬼子同归于尽。《孙子从美国来》是一出融东西方文化于一炉的家庭伦理轻喜剧,老杨头原为皮影戏班的老艺人,在遭遇从美国归来的洋孙子布鲁克斯时竟然手足失措,爷孙俩语言不通、习俗迥异,闹得喜趣层出、不亦乐乎。最令人叫绝的是结局,爷孙俩手里各持一个皮影孙悟空与皮影蜘蛛侠,居然演绎了一出亲情和谐的喜剧。至于《骡子的10000米》,作为一部儿童片,以朴实而近乎纪录片的镜像,描写了一个西部贫困山乡的少年罗子航,他酷爱长跑、不离不弃、励志向上,并由此改变了自身的命运,而年轻艺术家那一份融汇于叙事里的爱心与情怀,或许是更值得我们珍惜的。(黄式宪)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