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说圆明园兽首不是“国宝”,首先应该明确关于“国宝”的概念,通常来论,“国宝”乃国之瑰宝,它不是具有一般意义的文物或佐证。如果基于中国文化的立场,从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来看,圆明园兽首只是一般性的历史文物,它在超过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尤其是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它的血缘缺少中国文化的基因,难以与雄强浑厚的汉唐雕塑相提并论,更与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相去甚远。它所反映的是西方写实雕塑的传统,而如果将其放到西方雕塑史上来论,也只能说是一般性的雕塑,这些在西方的一些园林雕塑中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圆明园兽首只是圆明园中的园林装饰雕塑,很难想象法国人会把凡尔赛宫内的园林雕塑中的一个部件称为“国宝”。
对于“国宝”的认识,基于不同的学养和不同的文化立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各有所爱,难以强求,也难以统一。就好像人们说经典一样,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认知标准。如此而论,属于圆明园故物的兽首不能称之为“国宝”,并不是说它不具有历史价值和特别的社会意义,只是说社会上将其称为“国宝”欠妥;或者说有些人为了经济的目的,为了情感的意义,将其称为“国宝”欠妥。
何谓“国宝”?“国宝”首先应该以“国”为基本。“国宝”应该具有普遍性的文化认同,是历史积淀后的文化共识。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够反映国家文化内涵的核心价值观,能够表现中华民族文化的杰出创造,能够代表一个时代文化和艺术发展的最高成就,能够承前启后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原始社会的“舞蹈纹彩陶盆”、商代的“后母戊方鼎”和“四羊方尊”等,还有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均可以称为国宝,是国人无可争议的共识。中国有很多被列强掠夺而流失海外的文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以及散存在美国的响堂山石窟造像等等,这些也可以被称为“国宝”,它们不仅记载着被掠夺的历史,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一般来说,在20世纪初被掠夺的重要的中国文物大都进了博物馆,但也不排除一些“国宝”级的文物会出现在国外的文物市场上,比如说现藏于国博的《子龙鼎》是已发现的商代青铜圆鼎中形体最大的一件,它是在上世纪20年代前后被日本的“山中株式会社”以“购买”的方式窃取到日本,直到2004年才在大阪的一个私人藏品展上露面。2006年,国家文物局在香港市场上以4800万元人民币购回。在近几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海外回流”已经成为一种概念,成为一种商业手段。而在国际市场上,面对流失文物所出现的不理智的行为,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圆明园兽首。上世纪80年代末刚出现兽首拍卖时,价格仅为1500美元,那时候比较单纯,没有掺杂政治因素和民族情感,也没有国家文物局的干预,其价格符合当时的市价。可是,到了2000年,牛首、虎首和猴首3件被保利集团以3000万港元拍得时,方方面面都出现了爱国的声音;2009年,当鼠首和兔首在法国佳士得拍卖时,起拍价已经飙升至800万和1000万欧元,总价约为2亿元人民币。这时国家文物局出面干预,还引发全球华人声援,最终造成了“拍而不买”的闹剧。兽首价格的一路飙升,民族情绪的一路高涨,其直接的后果是哄抬了中国文物的市场价格,让政府和民间难以面对在国外市场不断出现的流失文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对流失文物的追讨。
海外流失文物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一种是被列强掠夺到海外的文物,另一种是通过非法购买的方式盗运到海外的文物。它们数量众多,其中涉及到非法的部分,情况各有不同。对于这个追讨的问题,不能纠缠在民族情绪的鼓噪之中,当下首先应该做好研究工作,除了了解收藏之地外,更要弄清其来龙去脉,建立一个国家流失海外文物目录。这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也是进行有效追讨的学术基础,更是提供法律依据,即掠夺的罪证。只有基于此才能开展追讨工作。我们不能停留在口头和意愿上,也不能停留在民族情感的煽动中,要落实在实干的行动上。同时要组织国家团队专门研究有关国家的法律,依据法律进行追讨。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有,秘鲁政府按照美国法律——文物被博物馆占有100年后就归其所有。因此,要求耶鲁大学归还1912年美国从秘鲁拿走进行为期18个月的科学研究而长期滞留美国的文物。2010年9月,秘鲁总统加西亚向美国发出了最后通牒;11月2日又亲自写信给美国总统奥巴马,要求他干预此事。11月5日,秘鲁政府组织全国性大规模游行示威,总统加西亚以及国会和政府的代表也参加了游行。2012年12月31日前,美国最终归还了全部文物。我国近年来在追讨流失文物方面也有成功的案例。2000年3月21日,佳士得于纽约举行的拍卖会将拍卖河北曲阳王处直墓被盗的浮雕武士石像,国家文物局即刻照会美国使馆,要求阻止该项拍卖,并根据国际公约将其返还中国。同时公安部向国际刑警组织美国中心局发出通报,请求给予合作。3月28日美国海关查扣了这件中国文物。最后经美国司法部门根据联合国公约做出裁决,于2001年5月26日将浮雕武士像无偿归还中国政府(现藏国家博物馆)。
追讨海外流失文物问题的关键是在国家强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自信,在国家自信基础上的系统组织,在系统组织基础上的不屈不挠。(陈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