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藏地密码(故事梗概)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03日07:54

  一

  从成都开始,川藏线就以多姿多彩不断变化的面孔迎接我们。

  我对赵静说,在川藏线上行走,考验的是身体条件,精神考验在其次。能不能渡过这一关,在天意而不是在个人的精神意志。赵静睁大眼睛,很是惊讶:我们怎么应对?我想了想,说,具体的做法很简单,深深地呼吸,让自己气定神闲,直面这一片荒凉。

  理塘是世界高城,海拔在4700米以上。长青春科尔寺,当地人称它为理塘寺,始建于明万历八年(公元1506年),系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所建。寺庙占地500余亩,鼎盛时期僧侣多达3700余人,为康区黄教(格鲁派)第一大寺庙。38岁那年,索南嘉错在返藏途中,来到理塘吉祥圣地。他为利有情,以定中观察饶盖众生之殊胜善巧方便,并得到诸佛菩萨的多次指点。于1506年农历六月十二日开始倡建长青春科尔寺,并且塑造雪域第一大铜铸镀金庄严无比的觉沃释迦牟尼威震三界之佛像。在历史的长河中,长青春科尔寺曾诞生过第七、第十世达赖喇嘛,第七、八、九、十一世帕尼拉活佛,第五世嘉木样活佛和长青春科尔寺第一、二、三世香根活佛等诸多高僧大德,对康区藏传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理塘境内分布有我国乃至世界最典型的冰帽;我国数量最多密度最大的高山湖泊区——理塘、稻城海子山,我国最美的草原、川西草原的核心——勒通草原和毛垭草原,还伫立着一座伟大的神山——格聂神山。

  拜了格聂神山,我们行进在冰雪覆盖的两山之间从理塘至巴塘的路上。

  翻过一座又一座高山,我们的车开始向下盘旋,巴塘就在不远处。鹏城,是巴塘的吉名、代称,意为这里天高云淡、山高水险、云起鹏飞、前程无量。巴塘县海拔不算高,为2560米,安详宁静,是藏族同胞聚居区。我们这些外地人怎么和当地的藏族人和谐相处呢?我问街头卖烧饼者。他回答说,别的地方我不敢乱说,巴塘这一带的藏族人特别好相处,我有好多朋友都是藏族,我也经常到藏传佛教的寺庙里供奉。有一位高僧还为我测过卦象哩。是吗?我很感兴趣,问他,卦象怎么样呢?高僧说我的前世是一匹马,一匹白色骏马。再往前推算很多年,前世都是藏北高原大型动物。所以我觉得,之所以现在我能够在巴塘安家,都是和前世有缘的,他自豪地说,完全可以想象着自己前世矫健的身影。我说,你都相信前生后世了,也就快成了藏传佛教的信徒咧。人家藏传佛教好嘛!教人行善积德哩嘛!卖饼者说,言之凿凿。

  海拔5050米的雀儿山由西向东斜贯德格县境。雀儿山山峦起伏、绵延百里,把德格分割成东西两部分。德格境内有著名的新路海冰川。云团层层叠叠地挤压在雪峰之上,冰川被虚化了,再上面的天空透明得失真。冰川、雪峰、云朵、蓝天次第向上排列,真是美不胜收!新路海冰川的脚下,就是著名的玉隆拉措。玉隆拉措藏语意为“倾心的神湖”。由于新路海冰川融水的不断补充,玉隆拉措水位常年不变,水域面积达5000平方米。相传岭·格萨尔的爱妃珠牡,出生于德格县玉隆乡境内的扎西坝草原。珠牡曾来到玉隆拉措,被如此秀丽旖旎相依成趣的冰川和杜鹃花、湖光山色和珍禽异兽深深打动,流连忘返……

  德格县城东不远的欧曲山口,坐落着闻名遐迩的德格印经院。德格印经院全名为“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德格印经院还是藏文化文献档案馆、雕版印刷技术的活化石和藏文化学术交流中心,是康区藏族同胞心中的神祗。

  史载,德格吉祥多门聚慧院(德格印经院)是由德格家族44代、土司世袭12代、法王世袭6代的曲杰·登巴泽仁于公元1729年(清雍正七年、藏历第12个绕回的土鸡年)所建。创建德格印经院的时期,正是德格土司发展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德格印经院建成后,受到清朝皇帝的嘉奖,皇上说,登巴泽仁一个小人物,办了一件藏民拥戴的大事,其功德无量。钦准德格印经院可以用孔雀护佑法轮。从此,德格印经院声名远扬。

  二

  进入西藏地界儿第一站是然乌。这是个不足两公里长、依山傍水的小镇,海拔高度3960米,辖归八宿县。站在镇子的一头望去,整个镇子像个浅浅的海湾,一眼便可看个透彻。然乌湖是高原冰川融水和雪山融水汇集而成的湖泊。这里杳无人踪,一只红翅白肚皮曼妙的鸟儿从平静的湖面悠忽掠过,撩起碎银样的微澜。它像一个领队的排头兵,突然间引来一群美丽的鸟从云层中速降下来,在空中抛出优美的弧线,像是抒发它们满腔的热情。它们紧贴着湖面盘旋,缤纷的羽毛映着黄橙橙的湖光,伴随着尖一声钝一声无法听懂的鸟语,好比一群横空出世的精灵。这时,又有几群鸟从对面的山林中飞来,水面被羽毛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和着鸟鸣迷离闪烁。

  中午的阳光将鸟儿翻飞的翅翼涂上了一层发光的油彩,当那些红色翅翼的鸟向下俯冲时,竟让我联想到翻卷的火舌。那一刻,我的心里有什么东西涌了出来——那种久违了的、陌生的汁液,温热中带有一丝甘甜。因为鸟的鸣唱大都是雄性鸟在发情,使用最好的叫声呼唤雌性,是爱的鸣唱。看着它们,亦然觉得自己也生出了翅膀,把身体留在红尘,把生命交给了飞翔。

  入藏,清新美丽的鲁朗是必去的地方。鲁朗是典型的高原林牧场,跟瑞士一些高原林牧场极其相似。出鲁朗,顺着色季拉山的坡道往上驶去。遥不可及的南迦巴瓦峰,像个得禅亿万年的活佛,银首银须地站在天边!“南迦巴瓦”的藏语意为“直刺苍穹的长矛”。它那被白雪覆盖的山峰起起伏伏,有明有暗。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相对高度较大,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围绕在它的脚下,形成大的起伏,相对高差达7000多米。南迦巴瓦峰是雅鲁藏布江旁一处绝壁,在藏地,它是7000米级的最高峰。忽然,对面的南迦巴瓦峰发出一阵轰轰隆隆的闷响,不仅令人心地震颤,好像觉得整个山脉都在震颤不已。是雪崩!

  三

  拉萨,坐落于河谷中心,是座圣城,是座佛城,是座藏文化与现代文明互相融合的高原之城,是一座既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又具有俗世生活的城市。次仁老师很淡然地说,拉萨最迷人的地方,除了布达拉宫、八角街和大昭寺之外,也许就是那种把谁都不当回事儿,但又把谁都能兼容并包容的文化气度和氛围。尽管拉萨没有金色大厅那样高级的剧场,拉萨所特有的藏民族文化艺术氛围和特有的藏传佛教文化氛围,却是其它城市望尘莫及的。

  布达拉宫高高地伫立在被佛教徒称为“佛陀圣地普陀山”的红山之上,带着它独有的庄严与凝思,眺望着拉萨这个既纷扬着喧嚣、又充分表现着民族和谐的城市。可以说,布达拉宫是藏族人民的众望所归和心灵寄放地。布达拉宫与周围的环境极其和谐的融为一体:蓝天、高山、红色和白色相间的宫殿。这一切似是漫不经心、随意择山而造,但仔细端详,它恰到好处地、金鸡独立一般耸立在群山的怀抱中,与背后的山、前面的山、左面右面的山浑为一体。伟大的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构想和设计了未来的布达拉宫。他在一首诗中写道:纯金成幢烟火红,普照世间光明中,日神含羞从业台,跃上北洲遁虚宫;四面梵天观诸方,何宫堪与此比长?徒劳无获求久劫,有漏乐中睡未央。意思是说宫城顶上的金幢像火焰一样照耀人间,连日神也含羞不止趁着黑夜逃向北方去了。有一位四个头的梵天(古印度教、婆罗门教的创造之神,同时又是战争和灾难之神)想寻找一座宫殿与布达拉宫媲美,结果徒劳无获,只能坠入到永远的轮回之中。

  1994年,布达拉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藏历第11绕迥水鸡年(1693年),红宫竣工。工程耗时三年零三个月。布达拉宫建成后,空前隆重的庆典在西藏举行。只有少数上层人士心里才清楚,这个活动实际上是为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开光,同时也是为他举行姗姗来迟的追悼大会。五世达赖执政的40多年里,他下令扩建布达拉宫,使其他教派改信佛教,到北京觐见顺治皇帝,为许多寺院主持开光仪式,制定了财政制度,颁布了藏族自己的民族服装样式,巡视各地整顿僧俗纪律,撰写《学习珍珠蔓》等多种著作;在他的统领下,藏传佛教寺院发展到1800座之多,信仰藏传佛教的僧人达10万之众……为了避免战事、减少伤亡,并能保护自己,在高高的红山上建造宫殿,四周能够看得很清楚。因为当时的战争也只限于长矛和弓箭之类的兵器进攻,屯兵于高处,不但利于防守,还可以居高临下发起冲锋。五世达赖决定在原红山宫的基础上,扩建布达拉宫,于是,布达拉宫就这样成了今天我们见到的规模。

  红宫是布达拉宫的中心,它由达赖喇嘛的灵塔、佛殿和经堂组成。红宫的主体部分是存放着五世达赖喇嘛、七至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共计8座。在藏传佛教里,在布达拉宫乃至整个藏传佛教信徒的心里,生与死的界限不是很明晰的。活着的喇嘛在修行,圆寂的喇嘛也在修行。他们是永生的。肉体已去但精神活着。红宫还保存有各类珍贵文物,如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西藏官员的诏敕、封诰、印鉴、礼品和精雕细刻的工艺珍玩、罕见的经文典籍、各类佛像、唐卡、法器、供器、壁画等。

  白宫最大的宫殿措钦厦,即东大殿。措钦厦是白宫中最大的宫殿,殿内共立有44根高大的木柱,进入其中,如进入一片森林。措钦厦是达赖举行坐床、亲政大典的地方。大殿的神龛上,供奉着顺治皇帝亲赐的金册、封诰,封五世达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但喇达赖喇嘛”。宽阔的措钦厦可容纳500名僧人诵经。从这里登上白宫的最高处,便是东日光殿,它是十三世达赖喇嘛晚年时,在西日光殿的东面扩建的。跨出日光殿是一个平台,周围设有栏杆,凭栏远望,美丽的拉萨出现在眼前。

  布达拉宫先后住过10位达赖喇嘛,虽然都是达赖喇嘛,他们的命运却各不相同。10位达赖喇嘛之中有7位在布达拉宫圆寂,十三世在罗布林卡圆寂。七世达赖在世的时候,修建了罗布林卡作为夏宫,布达拉宫就成为了冬宫。每年藏历三月十八日,达赖喇嘛从布达拉宫移居罗布林卡,到藏历九月底十月初回到布达拉宫。

  西日光殿是布达拉宫里最大的殿堂。西大殿是西藏地方政府政教活动中心,东西南北的梁柱接合处,用红珊瑚、绿松石、蓝宝石和珍珠镶成红、绿、蓝、白四色,这四种色彩分别象征着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的统治权力。西日光殿常年摆放着最精致的酥油花,象征着尊贵的供奉。白宫建成以后,五世达赖喇嘛就从哲蚌寺的甘丹颇章迁居这里。

  白宫的最西边是僧舍,也就是僧人居住的地方。

  在藏地,一庙一世界,一佛一菩提。布达拉宫金碧辉煌,菩萨慈眉善目,佛光普照,降临于众生身上,留下弃恶扬善的种子。

  次仁老师说,在藏传佛教历史文化中,女尼的出现和尼姑寺院的出现,也是不能忽略的精彩一页。岁月如歌,转瞬之间,多少年过去了。尼姑寺院也已成为藏传佛教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女尼修佛,给人的感觉就如初春的风,令人敬佩得有些若即若离。尤其是男人,对女尼的行为往往会产生一种怅惘和迷茫,想不明白她们年纪轻轻,为什么甘愿舍弃俗世的爱与被爱,一心投入默想佛法的真谛和宗教哲理之中。

  拉萨附近最著名的尼姑寺有米钦热尼姑寺﹑嘎丽寺和仓宫寺。

  “这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泥流石指着玛吉阿米菜单首页上印的一首诗说。

  康熙三十六年(藏历火牛年),五世班禅罗桑益西和转世灵童在寺院的大殿举行了师生礼,亲自为转世灵童剃度,并面对着《显宗龙喜立邦经》磕头,正式为转世灵童起法名为普慧·罗布藏·仁青·仓央嘉措。之后,五世班禅为转世灵童授沙弥戒。沙弥戒又称格楚戒,受了格楚戒,就算是出家为僧之人了。作为佛教领袖的达赖喇嘛,受沙弥戒更是不可缺少的仪式。五世班禅为仓央嘉措宣读了经书上所列的36条戒律,并逐条进行了简单的解释,仓央嘉措听完解释,宣誓受戒。沙弥戒举行完毕,由班禅、第巴、政府大臣、各大寺院堪布签名发布文告。文告内容很简单,大意是:五世圆寂后,遵照他的遗嘱,暂不发丧。他的转世已受戒,并经大皇帝批准,是为六世达赖喇嘛。身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转世活佛,戒律要求他从此不能再接近女人。黄教是藏传佛教中惟一要求僧侣禁欲的教派。身为黄教领袖的达赖喇嘛,更应当以身作则,作出表率。但是,对于一个充满浪漫情怀、情窦初开的年轻人来说,戒律似乎不那么重要,而自然流露出的那种人本之情——体会邂逅女孩是怎么一种滋味似乎显得比戒律更重要。只缘历史没有创造这个选择,而是让这个惨绿少年割舍了自己的本性和情欲,斩断通往自由和向往的生活之路。

  西藏著名的天葬场是直贡梯天葬场。传说直贡梯天葬场是四位空行仙女从印度的司瓦采天葬场搬过来的。佛教徒认为它是殊胜之中最殊胜,死者的灵魂可以直接从这里升入天空,或者投生为神、人、阿修罗三善趣,可以投胎到好人家。

  天葬场的兀鹫、雕肥硕庞大,形如石雕,灰色蓬松的羽毛无亮无光,眼睛却阴森森地,像无底深井,像非洲亚马逊河里四处游动的食人鳄,又像黑色利箭一般穿透人的躯体直直扎在心脏,它冷漠地看待一切,立在高高的石头上一动不动,令人感到无比惧怕和不寒而栗。泥流石说,是它们把亡人的灵魂带上天去的。它们还是极乐世界派来的神哪!           

  (《破译藏地密码》,杨新安著,作家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