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院第十九届高研班日前举行学员作品研讨会,对徐必常、常聪慧、唐慧琴、赵燕飞、朱朝敏5位学员的小说作品进行了研讨。
大家谈到,徐必常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腔调,在幽默中包含反讽意味,这使得他的作品辨识度很高。方言的运用本来有些冒险,但对方言恰到好处的运用使人物跃然纸上。不过,小说很多地方显得过于理智,设想虽然宏大但处理得有些单薄,这使得作品的丰富感缺失了,矛盾冲突的反差和爆发力不够。缓慢是常聪慧小说的一大特色,很多地方如同纪录片中的慢镜头。她擅长对中国古典文化元素的运用,爱情观、家族意识等在作品中得到了较好的阐释。她难能可贵地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人性的真诚融入作品之中。但作者似乎更在意小说的艺术美,散文化风格明显,因此故事性不强。唐慧琴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剧变中的家族血脉和乡村伦理中的乡俗社会,有碰撞也有缓冲,有纠缠也有撕扯,这是被人们忽视的当下农村的另一面。作者很会讲故事,她以诗意而清澈的语言,以丰富的生活体验,展示着不断变化的传统文化血脉,体现了厚重的文化内涵,极具张力。今后在创作中不必交代得过多、过满,可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和回味的空间。赵燕飞的小说着重讲都市感情,用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探寻人心,描摹人性。作者对婚姻题材得心应手,用一种冷静隐忍的视角,透视出个体生命在现实与情感中的种种冲突。作品对内心的勘探、对精神世界的描述准确到位,细节和心理描写让人过目难忘。在未来的创作中应尝试赋予读者熟悉的故事更多新鲜的色彩,并避免因隐喻过于直白而削弱其力量。朱朝敏的作品充满了淡淡的暖意和禅意,语言从容不迫,节奏缓中有疾,语调平缓客观,其诗意是从作品反映的现实中散发出来的,而非空中楼阁式的。但还要注意情节逻辑的合理性,使细节经得起推敲。(王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