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而不矫情地探讨“幸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26日08:27 任晶晶

  电视剧《有你才幸福》专家研讨会举行——

  深情而不矫情地探讨“幸福”

  正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播出的电视剧《有你才幸福》讲述了“老北京”祺瑞年遭遇的老房拆迁、老伴去世、子女财产分割等一系列生活和情感危机。该剧浓郁的时代气息、贴近生活的情感演绎、“接地气”的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引发热议,而“幸福是什么”、“如何理解幸福”一时间也成为观众讨论的话题之一。日前,中国电视艺委会在京召开该剧专家研讨会,与会者围绕该剧的主题立意、艺术特色、人物塑造等展开讨论,并重点就该剧在都市情感剧上的新开拓、“幸福”衍生的社会和创作思考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电视剧《有你才幸福》改编自真实生活。导演王瑞透露,该剧的最初想法来自自己的哥哥、该剧的联合编剧王伟。王伟早年曾是下岗工人,而非职业作家,作为上世纪60年代生人,他们这代人见证了中国30多年来的发展历史。当饱尝生活辛酸的王伟把自己写的小说《别把我一个人留在世界上》拿给做导演的弟弟王瑞看时,王瑞一度震惊。王瑞说:“从前期策划到拍摄的整个过程中,我几乎都是带着一种感动在工作,因为它写的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真实生活。”谈及此次改编创作,编剧陈枰表示,该剧的内容是她近些年见到的少有的饱含真情的故事,原著内容贴近生活,为她提供了大量的创作源泉。“我的创作没有禁忌。我是由衷喜欢、发自内心地选择了这个题材,而不是‘命题作文’式地创作。”陈枰说。虽然剧本还未开始创作,但是剧中的每一个人物已经在她心里“埋下种子”。她迫不及待地想把每一个人物完完整整地展现给观众,所以剧本是一气呵成的。

  与会者认为,贴近民生、贴近现实成为该剧的最大特点。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剧中涉及的黄昏恋、房产争夺、啃老、空巢等诸多民生问题都非常普遍,每一个人都会碰见,但创作者没有依靠说教的方法加以呈现,而是完全借助人的情感流露、情感体验和精神轨迹把这些问题一一带出,不矫揉造作。仲呈祥认为该剧是一部真真切切的现实主义作品,它用电视剧的形式弘扬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趋向和审美理想。

  《有你才幸福》塑造了一个真实、可信、平凡的老人祺瑞年形象,描绘了普通老百姓的精彩、困惑、纠结,展现了小人物的自得其乐、苦乐酸甜,它的视角没有局限在家庭的小圈子,而是深入社会的各个层面。与会者认为,与以往的家庭情感剧相比,同样探讨“幸福”的内涵,该剧却没有矫情、滥情、煽情,而是立足生活本身,动情、深情、用情,情感处理非常到位。文艺评论家范咏戈认为,该剧弱化情节,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没有跟风,创作风格厚重、沉稳,容纳了很多现实中的敏感问题,它对幸福的解读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而是深入精神世界关注老有所聚、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聚焦人心的变化。他认为,电视剧创作还是要向现实生活回归,不要一味脱离普通人的生活,编制各种类型的家斗剧。

  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张显认为,以前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说的是年轻人,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老年人也可以从广阔天地中得到幸福。此外,作品对黄昏恋的把握很准确,显示老年人的现实需求,老年人不再简单从属于家庭,而是独立起来,表现了我们时代的进步。同时,他认为该剧人物设计更贴近社会底层,作品中第一家庭角色都是蓝领,和其他现实题材家庭情感剧相比,这个角色更靠下。社会中下阶层百姓要精打细算过日子,这就和那些只在剧情中为感情而谈感情,衣着光鲜靓丽的所谓“现实生活”剧有了区别。他认为,该剧没有一味地为底层人物唱赞歌,而也写了他们的缺点,比如保守、懦弱,对这些缺点的设计很到位、批评很中肯。电视剧发挥引领功能,不仅指出什么是正确、美的,还要指出什么是错的,引领也坚持辩证法、唯物主义。

  与会者还就该剧情节结构、矛盾设置中存在的弱点提出了建议。如巧合过多,很多矛盾的解决大部分是靠突发性的生病;有些情节突兀转变,完成人物形象的扭转不够贴切、自然,缺乏说服力;在叙事推进上,没有生活层面质的累加,更多社会生活没有进入这个家庭。与会者认为,现在电视剧创作存在一种妖魔化青年人的倾向。比如跟“五四”以后的现代文学,包括电影、戏剧相比,那时的作品都是鼓励青年人的,把他们塑造成正面形象,老年人代表腐朽、代表落后、代表顽固。年轻人要用自己新生力量打破它,现在好像有点倒过来,我们为了给老年人说话,经常妖魔化青年。生活的素材取之不尽,家庭情感剧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在创作质量上不断提升,与会者提出,还是应该在更深更复杂的层面上思考剧情和人物故事,避免把生活简单化、主观化。(任晶晶)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