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演出成本压力的“双零”巡演模式值得借鉴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26日08:26 熊润生

  武汉方言剧《海底捞月》日前走进绍兴、上海演出市场,开始了异地“试水”。

  方言贺岁剧走向全国并非易事,存在着异地“水土不服”、“气候不适”的难度。去年,中部城市各地方剧场组建了“中三角演艺联盟”,为活跃文艺舞台,联盟提出“激活剧团、激活剧场”的口号,倡导演艺联盟中的各剧场采取“零场租、零演出费”的股份制模式,加强文艺演出交流,以便各地文艺院团“走出去、请进来”。所谓“双零”模式就是演出方到省外城市演出不收演出费,当地剧场则免去场租仅承担项目宣传和食宿,双方最终依据票房分账。转变过去向剧团采取“定额结账、亏损自负”这种制约舞台文艺交流的方式。演出商感到“没有演出成本压力,剧场才敢接团,各地文艺院团才有进入外地市场的可能与空间”。

  选择武汉方言剧《海底捞月》作为“双零”模式进行“试水”,是因为该剧题材轻松、诙谐幽默、贴近市民,演艺联盟各演出商观看后认为:《海底捞月》通俗、欢乐、幽默,容易被市民接受。此次《海底捞月》进入江浙地区演出前,剧组特意将剧中的武汉方言改成了“汉味普通话”,还根据绍兴、上海的方言特点,创作了当地语言包袱,从演出效果来看,江浙观众对《海底捞月》的反映较好。

  发挥演艺联盟优势,实行“双零”巡演模式,是加强文艺作品交流的有益探索,方言剧要想适应“异域水土”,双方演出商就组织、推广、宣传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沟通、交流。据悉:5月开始,《海底捞月》还将依托这种新的演出交流模式,到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安徽演出展开更大规模的全国巡演。从目前各地演出商的反映看,这种活跃文艺市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双零”演出交流模式,值得广大业内人士思考、借鉴与推广。 (熊润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