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犹未尽“悟之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26日08:21 黄殿琴

  我有幸经历了张世俊的新作《悟之斋文存》从交稿到出书、从书名到封面的全过程,面对他从文稿交付到出版后的“意犹未尽”,我很想写点什么。这本书是张世俊近些年文章的集大成,在书的第一部分即古典诗词部分,他既写人,更写爱、写情,其间浓浓的亲情、友情、爱情读之令人动容;他的为人、为文,令人敬佩,给人启示。如一首诗写到“儿从军旅难尽孝,相见时短为绵言”,忠孝不能两全的哭母之情、思念之情以及纪念母亲诞辰100周年的散文,充分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爱恋,写出了“辛酸怀懿范,缄扇写哀诔”的思念之情,叙述了一位普通而勤劳的妇女,如何含辛茹苦地培育了自己,歌颂了母亲勤劳智慧的一生以及她感人的人格。张世俊的爱人叫王存梅,他写《咏梅赠妻》一诗充分表达了她对爱情的专一。“雪压四冬残”,“文革”中与之相恋的王存梅,其父被打成“假党员、反革命”,历时4年,但张世俊坚信阳光终能普照大地,等待了4年终被批准结婚。婚后又因妻子患病未能生育,医治了8年“八载见新枝”,终于盼到了女儿。这12年的期待,蕴含了多少辛酸的爱!《示儿》一诗及散文《女儿赴德求学记》描述了一位父亲对女儿留学的牵挂和嘱托,也客观反映了以女儿为代表的一代青年留学之艰辛、爱国之深挚,这种亲情的描写感人至深。张世俊对待朋友,肝胆相照,情长谊深,书中赠友之诗亦占了很大篇幅。在大量叙事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办报办刊、组织文艺创作的思路想法,看到他在亚运会、奥运会、抗击非典、抗震救灾、航天事业发展及改革开放30周年、建党90周年等大事件中盛赞党和政府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看到他歌颂改革开放以来祖国蒸蒸日上的情景。在大量写景诗中,他都是借景抒情,咏先贤抒己怀,“伟岸高陵昭日月,群星灿烂耀中华”、“巨坝冲天拔地起,人间观止铸诗篇”、“后乐先忧吟不休”等写出了个人的抱负、理想和情怀。

  《悟之斋文存》中还收录了近些年张世俊创作的歌词和散文随笔。他在“三段人生忆华年”中,回忆了自己童年求学、军旅生涯以及壮年转业地方、开辟新的人生旅途的往事。循着人生轨迹,把三段人生之所感、所想、所悟娓娓道来,给人以启迪。读着这些文章,仿佛在与凛然正气一身、忘掉自我、褪去束缚的张世俊对话,倾听他的心声。在《拜访华国锋同志》一文中,他从细节描写入手,华老签首日封、照相整理服装等描写细致亲切感人,华老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形象跃然纸上。在《拜谒摩耶精舍》一文中,他像一名导游,带领我们从张大千院落、走廊过画室、卧室再到院外,通过他的笔触把摩耶精舍描绘得如此精致、美好,使我们对张大千和他自己设计的“精舍”有了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把住第一关》这篇文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复杂的环境中,一个人必须要有坚定的定力,不被眼前纷复的眼花缭乱现象所迷惑,始终清醒把住第一关,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这本书应该说是张世俊个人的人生轨迹,展现了他多侧面、多角度的人生。张世俊之前也出过几本书,但我相信这本书是他内心最期待的。阅读倾注了他一生心血的《悟之斋文存》,开合间我感受到了书中随处可见、可悟到的思想内涵。他教会了我拿这种思想当宝贝,学会勇敢地挑战自我,学会勇敢地面对孤独,学会时刻带有批判精神和完善独立意识……学会了这些,才能面对最真的自己,才能看清楚隐藏的东西,这恰是张世俊的精湛之处。

  莱蒙托夫有这样几句诗:“我们爱人间怎能不胜于爱天堂?天堂的幸福对我们多么渺茫;纵然是人间的幸福小到百分之一,我们毕竟知道它是什么情状。”是的,文学殿堂并非我们想象得那么瑰丽辉煌,人世间也远非那么不尽人意,重要的是要正眼看现实、看人生、看世界。文学的殿堂是文人学子向往的天堂,正因为窥视了天堂,才更觉人间的美好。

  (《悟之斋文存》,张世俊著,团结出版社2013年2月出版)(黄殿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