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凡/口述 王素容/整理
“文革”后,贾芝同志提出了抢救《格萨尔》的口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民委领导下,1979年4月在四川峨眉山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以后1980年、1981年连续开了两次工作会议。这3次会议,不仅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以及有关省区,一贯高度重视《格萨尔》工作的经验,交流了近几年来各地搜集、整理、翻译和出版《格萨尔》的工作情况,而更重要的是根据新时期党对民族文化的方针任务,及《格萨尔》工作的情况和问题,为今后工作确立了一个工作目标。
1983年,我们把《格萨尔》作为少数民族文学所的工作重点任务,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经专家学者评审通过,被列入“六五”国家重点项目。第六个五年哲学社会科学的重点项目一共是94项,包括261个课题,《格萨尔》就是文学方面的一个项目。民族史诗列入国家五年计划科研项目,这还是第一次,它表明了我们党和国家对《格萨尔》搜集、整理、研究工作的十分重视。
《格萨尔》是一项宏大的文化工程。全国科学规划确定并经中宣部批准,由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牵头,会同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内蒙、新疆等7个省区共同完成。
这年4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在广西召开年会。在会议期间,我们邀请有关专家座谈了如何完成被列入“六五”期间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格萨尔》。
会后,我和降边嘉措、邓敏文同志深入滇、黔、川、陇等省,进行了一个月的调查。其中包括关于落实撰写《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我们在五个省(区)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并听取了省委宣传部、省民委、省文联及民院等领导的意见,学到了不少东西,开阔了眼界。各地专家学者都谈到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希望中央有关部门发一个“红头文件”。
我们回到北京,分别向社科院领导和中宣部领导做了汇报。中宣部主管文艺的副部长贺敬之同志,对我们的工作表示大力支持。在他们热情关怀下,中国社科院写了《关于加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格萨尔〉工作的报告》,呈报中宣部,经院领导研究决定,调整了《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这期间,我们为培养科研人员和开展《格萨尔》工作尽心努力!
中宣部对民族文学科研建设十分重视,即于1984年2月28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和资料搜集工作的通知》。这不仅对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三大史诗”(《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及各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建立和发展我国民族文学学科具有深远的影响。
1983年7月21日,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主办的少数民族民间讲习班在中央民族学院开学。目的是为提高基层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的理论和实际工作水平。报名参加的正式学员54人,旁听20人。他们来自19个省、自治区的汉、回、蒙古、藏、维吾尔、满、朝鲜、壮、苗、彝、侗、瑶、白、布依、纳西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文学所科研人员也参加了学习。
担任授课教员的大都是我国著名民间文学及民族文学专家,如我国著名学者钟敬文、费孝通、马学良、杨堃、杨成志、常任侠、罗治平、牙含章等都来班授课。讲习班一个月结束。这次学习,不仅提高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工作队伍的素质,而且对搜集、整理、翻译和研究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8月15日至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在青海西宁市召开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史诗学术讨论会。会前(7月28日)中宣部副部长贺敬之同志听取了我们筹备会议情况的汇报,并作了重要指示。召开全国性的、有多方面学者、包括多种民族成员参加的大型史诗学术讨论会,在我国还是第一次。会议以《格萨(斯)尔》《江格尔》《玛纳斯》我国著名三大史诗为重点,兼顾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史诗作品和重要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王平凡在8月15日作了题为《史诗研究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讲话。
9月8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设立了少数民族文学系,马学良副所长任系主任。所务会议决定,招收攻读少数民族文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招收藏、蒙、维吾尔、苗、彝族文学研究生各1名。导师由马学良、任钦道尔吉(蒙古)、降边加措(藏)、魏萃一等担任。后来,领导和导师多次作了调整。
1984年1月11日至16日,第四次全国《格萨尔》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汇报近年来关于《格萨尔》的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并制定“六五”工作计划。被邀请参加会议的有: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内蒙古、新疆等七省(区)和中宣部文艺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文学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等单位代表30余人。中央有关部门及中国作协领导参加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这次会议,是在党的第十二届二中全会后不久召开的,邓小平同志的讲话《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1983年10月12日)给党的思想理论和文艺界提出新的任务,二中全会的文件和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是我们会议和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
第四次全国《格萨尔》工作会议,具有鲜明特点:
第一,去年3月,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上,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的搜集整理和研究被定为“六五”期间国家的重点科研项目。这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上是第一次。第二,党的各级领导十分重视。第三,建立《格萨尔》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格萨尔》的抢救工作任务繁重,牵扯面广,不是一两个单位和部门所能胜任,也不是短时间所能完成的。第四,认真做好研究和翻译工作。当前,在我们进行《格萨尔》搜集整理工作中,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探讨,作出科学回答。周扬同志带病参加第四次《格萨尔》工作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后与全体代表合影留念。
2月22日,中国社科院向中宣部呈送《关于加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格萨尔〉工作的报告》,并附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名单(略)。
2月28日,中宣部发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和资料搜集工作的通知》,并附了中国社科院《关于加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格萨尔〉工作的报告》,批准成立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这一文件的下达,不仅是《格萨尔》工作的大事,也是我国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大事。它为我们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9月10日至16日,首次《格萨尔》学术讨论会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内蒙古、北京共60余人。会议探讨《格萨尔》研究中的重大问题;蒙、藏《格萨尔》的渊流关系;《格萨尔》产生年代、史诗民族特色、史诗内涵的真实性、史诗的版本问题等。这次《格萨尔》学术讨论会,在我国是第一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在会议期间,召开全国《格萨尔》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决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民委、文化部、文联民研会四单位发起,于1986年5月在北京召开“全国《格萨尔》工作总结、表彰及落实任务”大会,对于那些在史诗抢救工作作出贡献的民间艺人、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工作者,以及抢救工作的组织领导者予以表彰,并计划在大会期间举办“《格萨尔》抢救工作展览”,以推动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1986年5月22日至26日,“《格萨尔》工作总结、表彰及落实任务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西藏、内蒙古、四川、青海、甘肃、云南、新疆七省(区)和北京的代表共90人出席了会议,他们中除领导小组成员,从事《格萨尔》的搜集、出版、翻译、研究等工作的代表外,还特邀请扎巴、玉梅、桑珠、散布拉敖尔布等著名的民间艺人参加。
5月22日,《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总结了“六五”规划中提出的科研项目。代表们交流了经验,充分肯定了“六五”期间《格萨尔》的工作成绩。特别是1983年以来,《格萨尔》被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后,《格萨尔》在搜集、整理、翻译、出版,以及学术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至目前为止,共搜集到各种藏文手抄本、木刻本200多部;录音、整理了民间艺人唱词40多部,共计2600多盒磁带;出版藏文本《格萨尔》52部,总印数达210多万册。出版蒙古文《格斯尔》10部,藏译汉13部,蒙译汉4部。在此期间,广泛开展了《格萨尔》学术研究活动。召开了国际性的《格萨尔》学术研讨会和七省(区)《格萨尔》艺人演唱会,编辑出版了《格萨尔研究》,《〈格萨尔〉工作通讯》等刊物。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上,几年来共发表研究《格萨尔》的学术论文100多篇。
总之,在短短的几年内,《格萨尔》工作已经做出了显著的成绩,令人感到欣慰和鼓舞。
这次会议在《格萨尔》发展史上是一次史无前例的盛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乌兰夫、习仲勋、阿沛·阿旺晋美、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以及有关部委领导同志江平、贺敬之、吴介民、刘德有、任英、洛布桑、平措旺杰、扎喜旺徐等接见了会议代表和工作人员,并向《格萨尔》工作中作出优异成绩的14个先进集体、53位先进个人颁发了奖状、证书和奖杯,表扬了作出成绩的12个单位和203位同志,并向已故去的在这项工作中作出一定贡献的19位艺人、实际工作者表示敬意。会议期间,江平、吴介民、刘德有、任英等领导同志讲了话。周扬同志给大会发了贺信。党和国家领导人还和大家合影留念。
国家副主席乌兰夫同志在闭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格萨尔》是蒙、藏民族的伟大史诗,它是蒙古族、藏族人民的;同时也记载了中华民族的许多宝贵材料。这部作品翻译出来,印刷出来,对我们全国各民族的团结和文化发展具有很大意义。”“你们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情,所以我对你们,对一切为继承和发扬人民的优秀文化传统而积极工作的人表示慰问和祝贺。”“做好这件事情,要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同时也需要今后几代人花很大力气来完成。‘七五’做不完,‘八五’继续做好,总而言之,一定要完成好。这是藏、蒙人民的希望,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希望。”乌兰夫同志的重要讲话,中央及北京的报刊、广播、电视都作了宣传报道,说明史诗《格萨尔》的抢救工作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很高的学术价值。给我们今后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使全体代表受到教育和鼓舞。
这次会议,作出了《全国〈格萨尔〉工作总结、表彰及落实任务大会纪要》。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联合发出《关于认真贯彻全国〈格萨尔〉工作总结、表彰及落实任务大会纪要》的通知(1986年7月5日)。
目前这部史诗的抢救工作已进入关键性的阶段,即:①今后5年内把主要力量放在对著名民间艺人口头作品的录音和整理上。由于这些艺人大都年迈体衰,录音整理工作更加显得紧迫;②在过去出版工作的基础上出一套藏文《格萨尔》和蒙文《格斯尔》16种,并将藏、蒙《格萨(斯)尔》中的主要部分翻译成汉文出版。这是一个极其紧迫和繁难的任务。因而希望你们把抢救《格萨尔》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力完成《纪要》中提出的“七五”期间的任务。
(《文学所往事》,王平凡口述,王素容整理,金城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