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高雅艺术 热情为兵演唱
——总政歌剧团慰问驻四川、云南基层部队侧记
3月的天府之国和春城昆明,大地一片金黄。总政歌剧团以独唱交响音乐会、综合晚会和歌剧片段的形式,深入到四川、云南慰问科研和训练一线的官兵。演出分队不怕疲劳,连续作战,15天行程9000多公里,演出19场,观众达21000多人。
3月17日,独唱交响音乐会首场演出在四川绵阳某基地进行,原计划每个演员演唱两首歌,但经不住官兵“再来一个”的呐喊声和雷鸣般的掌声,王静、秦鲁锋、程桂兰、黄华丽等主要演员都唱了三首歌以上,有的干脆清唱,直到官兵满意为止。独唱交响音乐会的优美旋律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地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演出刚一结束,基地的十几名老专家意犹未尽,第一时间找到基地领导,说演出太精彩了,还没看够,要求看第二场,让参加演出的演员们激动不已。秦鲁锋深情地说,科研人员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从心里由衷地敬佩,希望我们的歌声能为他们带来欢乐,送去鼓舞,激发官兵为我国国防事业和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而科研一线的官兵则动情地说:“独唱音乐会精彩纷呈、优美典雅,带给我们空前的艺术享受;演员们用真心唱,用真情演,给我们莫大的关爱和鼓舞,我们一定落实好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不辜负军委、总部的关爱与重托”。
这样的情景贯穿于演出的全过程。在绵阳某防空旅演出时,1000多人的礼堂座无虚席,歌声、乐声与官兵的呐喊声、鼓掌声交相辉映,此起彼伏,整个礼堂充满了期待和激动。秦鲁锋演唱的歌曲《骏马奔驰保边疆》《船工号子》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程桂兰的保留曲目《太湖美》唱出了对江南水乡的无限赞美之情;王静演唱的《沁园春·雪》大气磅礴,荡气回肠;被誉为“军中夜莺”的黄华丽演唱的《玛依拉变奏曲》极具挑战性,让官兵充分感受到花腔女高音的艺术震撼;杜聪用排箫演奏的《回忆》旋律优美,给人无限遐想。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礼堂演出时,戴玉强一声高亢雄壮的“我的太阳”让官兵陶醉不已。他真诚、风趣、诙谐、幽默的演出风格与互动观众相映成趣。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令观众如痴如醉。官兵们纷纷称赞道:“我们不仅仅是在欣赏高雅艺术,而是在体会一种境界,感受一种高度”。
在二炮某基地演出时,官兵为经典歌剧片段《白毛女》《党的女儿》的故事情景和演员的精彩表演深深感动。歌剧《党的女儿》中娟子一声“妈妈,我害怕”,让观众泪流不止,思绪一下子进入了白色恐怖的艰难岁月;共产党员田玉梅“孩子,不用怕,跟妈妈一起走……”的唱段,把为了革命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战士们纷纷拥上舞台,给演员献花,让演员签名,激情热烈的场面非常感人。“没想到战士们这么欢迎高雅艺术,我一定塑造好英雄形象,传递正能量,在英雄精神的鼓舞下锻造和培养出更多英雄人物来。”孙丽英动情地说。
72岁高龄的杨洪基老师的演出,是官兵最为期待的。每次演出,那声“滚滚长江东逝水” 的熟悉旋律和他雄浑厚重、字正腔圆、极具历史沧桑感的演唱风格,一下子点燃了观众的激情,整个演出现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舞台上十几名战士把他团团围住,献花、合影、签名,掌声、呐喊声响成一片,场面热烈,特别打动人。杨洪基动情地说:“这几天的演出,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对国防建设成就的震撼,心里无比踏实,我愿意用歌声为大家带来欢乐,共同致力部队建设美好的明天。”在二炮某基地演出时,他走下舞台,将手中的鲜花献给“全军爱军精武标兵”王忠心,彰显了一名德艺双馨的军旅艺术家对爱军精武标兵的尊敬和崇尚。
演出分队每到一地,都要向部队赠送获得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太阳雪》《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光盘。在二炮某基地宣传队,黄定山团长围绕《如何贴近部队生活搞好小品创作》进行了3个小时的辅导讲座。交响音乐会主持人孙淑香在每场演出前都要介绍管弦乐演奏曲目的创作背景、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综合晚会主持人郑薇则手把手为二炮某基地宣传队主持人传授经验。程桂兰、秦鲁锋、潘淑珍、黄华丽、闫俊茹先后为总装某基地和二炮某基地的业余宣传队辅导声乐,从台风到气息,不厌其烦地传授美声和民族唱法技巧。演出中,还为基地100多名文化骨干举办“高雅艺术鉴赏讲座”,秦鲁锋讲授歌剧发展起源、民族歌剧特点和团队创排的经典歌剧作品,并现场演唱经典歌剧片段;杜聪则拿出排箫、口笛和形状各异的瓶子,介绍乐器的构造和演奏技巧,现场为大家演奏乐曲。王继臣在装卸台和演出中,组织基地舞美、音响、灯光人员,现场调试音响,指导对光。解放军交响乐团各声部首席利用演出间隙,为基地和某防空旅的军乐队辅导器乐演奏,按器乐种类分组传授演奏技巧。热心服务、真情为兵的场面感人至深。
谈到这次为兵演出,黄定山团长说:如何确保“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这一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实现,军队文艺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高雅艺术走基层进院校,就是要发挥专业文艺团体的优势,让艺术为科研和训练服务,激励官兵不断为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冉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