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文学的时代担当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26日08:04 蔡静平

  军旅生活和战争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美学内涵,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一直都是军旅文学的内在基调,磅礴大气、豪放阳刚之美建构着军旅文学独特的风格特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消费主义和市场规则的牵引下,军旅文学也日渐世俗化与庸常化,“农家军歌”、凡人小事等流行一时。即便是宏大的战争叙事,有时为了吸引眼球和票房,作者也极力将战争进行颠覆式、娱乐化和偶像化处理,甚至歪曲历史、娱乐苦难。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姆·福克纳曾经指出,诗人和作家的责任就在于写出人类独有的真理性、真感情、真精神。诗人和作家所能给予人类的,就是借着提升人的心灵来鼓舞和提醒人们记住勇气、荣誉、希望、尊严、同情、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这些人类昔日曾经拥有的荣耀,以帮助人类永垂不朽。在全军上下共筑强军梦的今天,面对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这一时代主题,当代军旅文学不能没有自己的历史担当。

  首先,军旅文学要树立主旋律意识。对于军队文学创作者而言,军旅文学应该姓“军”。为军服务的现实需求,必然要求军旅作家们怀着真诚的红色信仰,坚守良知与操守,理直气壮地捍卫正义与尊严,担负起传承历史、接续文化根脉的责任。要始终具有使命意识、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努力弘扬和传承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积极塑造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使军旅文学成为引领时代风尚的风向标。要充分发挥军旅文学独特的审美教育功能,使广大官兵在阅读和欣赏中自觉培植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产生凝聚人心的作用和不可估量的精神动力。

  其次,军旅文学要强化精品意识。在中外文学史上,千古流芳的文学珍品往往是作家精雕细作的产物,呈现出文质彬彬的完美境界,能够使读者为之共鸣,经得起历史长河的淘洗。许多文学巨匠,大都具有精品意识,他们为了写好一部作品,往往自律甚严,坚韧不拔。像曹雪芹的《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最后一页竟被修改了39次之多。正是有了这种至高无上的精品意识,文学百花园里才绽放了无数璀璨夺目的奇葩。当今时代,面对商业环境强化和政治环境淡化的双重夹击,某些军旅作家一味追随流俗,匆匆炮制的作品一经面世,即惹人耻笑、令人非议。任何迎合投机、急功近利的文学写作都是不可取的。军旅作家更要沉得下心来,耐得住寂寞。要着眼于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精益求精,永不满足,力求新创。

  再次,军旅文学要拓展英雄主题。英雄形象对一个民族的精神塑造具有直接而广泛的作用。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历史上无数军人为了理想与正义,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凸显了横刀立马的傲气、马革裹尸的勇气和一往无前的士气。在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信息化战争呼之欲来、我军形势任务风云变幻的时代,当代军旅作家应以其如椽巨笔,通过“史诗性”宏大叙事,努力开掘英雄的人性与节操,反映人民军队“钢少气多”的战斗意志,展示广大官兵攻坚克难的作风和魄力。即便是写和平时期的军营生活,也要善于从平凡人物身上发掘英雄的潜质和人格魅力,揭示和平时期军人的神圣使命和生命价值,丰富英雄内涵,表现出英雄在当下中国的深刻意义,而不是仅仅流于琐碎刻画军营凡夫俗子。

  最后,军旅文学要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中不朽的旋律,它激励着人们破除蒙昧,求实创新,并不断推动着军队和社会的进步。“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军事和战争有自己的准则和规律,违背它,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樯橹灰飞烟灭”。以军人、军事和战争为创作内核的军旅文学,如果以“戏说”为旨归——把战争当儿戏,把军营当情场,历史的真相与当下的真实性被娱乐得无影无踪,连基本的公共理性也置之不顾,以致节操尽失,这就绝非是爱国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当代军旅作家必须具备科学的历史观、军事观和战争观,像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一样,善于总结战争经验,尊重战争规律,把握战争特点,以丰富读者的战争智慧。唯其如此,才能破解军旅文学在历史叙事和现实书写中的游戏和漏洞,才能在对革命历史的文学建构和阐释中,承续红色基因,凝炼出新的红色经典;才能切中新军事变革的现实脉搏,直面新世纪中国军队的现实处境和可能面临的未来挑战,在热切呼唤“质量建军、科技强军”中表现出对国家利益、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勇于承担的精神品格。未来的战争是以虚拟世界、电磁空间、网络对抗、远程打击为表征的信息化战争,如果军旅作家缺乏历史积淀和战略视野,仅仅陶醉于“农家军歌”和个人情怀的抒写,写战争也只耽于审视冷兵器战争和机械化半机械化战争,不能完美呈现高技术环境中我军新型军人精武强能、一心一意谋打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必然造成广大官兵对军队、军事和战争的误读,形成十分有害的历史虚无主义。

  美学家宗白华说:“文学是民族的表征。”当前,中华民族正昂首迈向大国复兴的历史征程。伟大的时代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军旅文学,强军兴国的伟大梦想呼唤胸怀抱负、视野开阔、勇于担当的军旅文学。军旅作家们要在铸牢强军之魂、扭住强军之要、夯实强军之基上积极作为,通过层出不穷的精品佳作为“中国梦”、“强军梦”助力,为广大官兵和读者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蔡静平)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