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以人文之魂立天地之心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22日08:18 古 耜

  在历史文化散文领域,王开林一向耕耘勤奋、佳作迭出。他手中的一支椽笔,或追秦汉风流、或议近现代沧桑、或惜英雄末路、或叹红颜悲歌,质文兼具,屡屡赢得多方激赏和多种美誉。手头这部人物史传散文集《国士无双》包括“清华大学龙虎象”和“北京大学龙虎象”两卷,以独特的思路、翔实的材料、不俗的见解和精彩的表达显示了作家丰厚的知识储备与超卓的写作能力。

  时至今日,历史文化散文写作的系列化和“工程化”已是屡见不鲜的流行意趣。这种类型的写作在大多数作家笔下主要表现为题材层面的处心积虑,即讲究对象选择的统一性或话题设置的连续性,而较少考虑其中是否包含和体现了精神主旨的延伸与意义指向的辐射,其结果却是有“形”无“神”,虽“大”却“空”。

  《国士无双》以近现代中国社会为背景,以北大、清华这两座大学为基本舞台,集中描写了一批大师级学者、教授的音容笑貌、精神气质和德识才学,用鲜活的个体形象连接起丰赡的人物长廊,进而彰显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其中,作家为大师传神、为天地立心、为现代人提供精神资源的动机显而易见。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回眸二十世纪,幸运的是,我们还能眺见国士的风范和大师的背影,其谠言淑行余绪未坠……我们隔空打量这些文化巨擘的言行风采,就会发现许多,感动许多,警醒许多,也能振作许多。”毫无疑问,这样的人物系列和散文“工程”,自有超越一般的历史承载力和思想穿透力。

  与这种精神追求相适应,王开林围绕笔下人物的塑造和评价,颇下了一番殚精竭虑、扎扎实实的功夫。其方法与路径似乎获益于传统文化的馈赠,作者自觉实践了孟子所提出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主张,以准确把握主体精神和历史情势为前提,从一个人与一个时代对话的层面走进人物的精神天地与人格世界,进而树立起有血肉又有深度的人物形象。

  以《做一个好人到底有多难——胡适是被骂“大”的》为例,该文描写胡适时完全摒弃了以往常见的极端褒贬和绝对扬抑,而是紧紧抓住胡适人生的几个重要侧面,一方面“入乎其内”,透过一系列著作、言论以及相关材料的发掘,梳理了他作为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所具有的理想、观念、主张、诉求;另一方面又“出乎其外”,凭借一系列事件、现象和细节,指出胡适自我追求与历史条件之间的矛盾、冲突、错位,进而揭示了他何以总是“左右为难”。在这里,读者面前的胡适显得更立体、丰满,也更切近历史的真实。

  《特别的人不走寻常路——闻一多的命运轨迹》亦是如此。在作家笔下,闻一多并非天生的“斗士”。他最初同那个时代的莘莘学子一样,不过是读书、治学、当名士。闻一多之所以最终成为“斗士”乃至“烈士”,是他的内心世界与所处时代猛烈碰撞、相互作用的结果——留美经历所奠定的自由精神,诗人目光所崇尚的至善、浪漫,以及性格层面的刚烈、率真、冲动,使他无法容忍日趋恶劣的现实局面,以致不得不拍案而起,破茧而出。正如书中所写:“若不是四十年代蒋介石过于独裁,国民政府过于腐败,特务统治过于黑暗,老百姓(包括大学教授)的生活过于痛苦,闻一多是不可能变成斗士的。”不仅令人信服地勾画出闻一多的灵魂与形象,而且于不经意间对当下不断升温的“民国热”提供了另外一种有价值的视角和有意义的参照。

  此外,《一代直声——梁漱溟的胆与识》《云水生涯——最纯粹的“乡下人”沈从文》《国士无双——“民国第一牛人”傅斯年》《枉抛心力做哲人——金岳霖的多思与多情》等文章均从特定的时代趋势和社会背景出发,将敏锐的笔触深入人物的精神空间和心路历程,或剥茧抽丝、或条分缕析、或拾遗补缺、或烛幽发微,着力凸显“这一个”的文采风流,使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天幕群星熠耀、人文荟萃。

  《国士无双》旨在为学界巨擘、文化大师立传。这样的意图和标高,无形中要求作家必须拥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和足够的学术眼光。王开林最终交出了一份出色而圆满的答卷——他原本就腹笥充盈,待确立了创作构想后,他拿出长达数年的时间做足了案头功课,不仅重温了大师们的重要著作,而且旁及大量的相关史料和研究成果,使自身回到了历史现场、站到了巨人肩上,相对从容地同大师对话。书中,国事家事,风生水起;人运世运,柳暗花明;清词丽句,赏心悦目;逸闻掌故,妙趣横生。这一切乍看来仿佛一派信马由缰,细勘察方知无一事无所本,无一言无所据,诚可谓“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国士无双》固然不乏学术内涵,但最终仍是文学作品。既然是文学作品,就不能不注重自身的艺术精湛性和“审智”(借用孙绍振的概念)的感染力。创作经验颇丰的王开林自然深谙这一点,为此,他在全书的谋篇和表达上付出了诸多心力,最终酿成了多方面的文本个性与叙事优长。

  在这里,我只谈印象极深的一点:在体例或结构上,《国士无双》选择了一人一篇的“列传式”。为了用有限的篇幅达到既定的目的,作家采取的思路与方法是在通盘把握人物经历身世与思想性格的基础上,锁定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独特视角,展开提纲挈领的概括和画龙点睛的皴染。譬如,用透视“五大悲苦”来状写陈寅恪,借分析“六大矛盾”来描绘梁启超,以破解“自沉之谜”来探视王国维,由剖析“自我救赎”来观照冯友兰。又如,“慢”、“稳”、“刚”之于“寡言君子”梅贻琦,“仙风道骨”之于“独立崖端”的潘光旦,“学问、脾气和嗜好”之于“章门大弟子”黄侃等等。如此这般的剪裁和调度,不仅尽显了作品以简驭繁、以少总多之妙,而且有效凸显了人物的整体特征与生命色调。《国士无双》之所以能够成功地竖起一片文化大师的丛林,显然同作家这种巧夺天工的文心和设计是分不开的。(古  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